第269頁
皇上大體了解書里的內容。漢昭帝劉弗陵,下詔調集朝野名人召開鹽鐵會議,民間賢良文人提出,鹽鐵官府壟斷專營、“平準均輸”等國策,乃是造成百姓疾苦的主要原因,請求廢除鹽、鐵和酒的官府專營,取消均輸官;權利頂層一一反駁的理由。 劉成學因為祖父的提醒,早有準備,一一解釋:“均輸和平準在漢武帝時期開始,最初目的是利用官府手段干預鹽業,調劑鹽價。 漢武帝在各地設置均輸官,負責征收、買賣和運輸貨物,地方應交納的貢物,折合成錢交給均輸官,均輸官再在各地之間賤買貴賣,調節物價,同時也為朝廷增加收入……” 皇上明白,這就類似大明的鹽商。 “平準,是官府負責京師、幾大城池的平抑鹽價,賤時國家收買,貴時國家拋售,抑制jian商暴利。但是由于理論過于理想化,造成百姓買什么什么貴的惡性循環?!?/br> 皇上眼睛一瞇:“毛閣老擔心,有銀子代替糧食交稅,會造成商人抬高銀價,壓低糧食價格,朕吩咐糧食價格有官府制定,也是過于理想化?” 劉成學搖頭:“不是。這不是一樣。糧食價格就一年兩季,官府定價是根據物價來。 但鹽價,書中的御史大夫桑弘羊,站在朝廷的立場,強調法治,崇尚強權,堅持朝廷對鹽鐵官營、平準、均輸等重大措施,理由是‘有益于國庫,無害于人、以佐助邊費,杜絕鹽業兼并亂象……’” 桑弘羊?皇上記得徐景珩提過,桑弘羊在為鹽鐵官營等政策辯護時,全面地提出他對工商業的看法。而他的看法,大多來自范蠡、白圭的重商思想,《管子》中有關朝廷經營工商業的思想。 皇上:“桑弘羊認為工、商業在百姓生活中不可少,人生活所需的‘養生送終之具’均‘待商而通,待工而成’,朕也認同。 ‘開本末之途,通有無之用’,‘農商交易,以利本末’。但他排斥看不起富商大賈,認為工商業應該由官府控制,官營工、商業……” 幾位老師開心于皇上的博學廣記。唐伯虎老師來自江南,于《鹽鐵論》不大懂,但于商業方面也有感觸:“皇上,臣認為,桑弘羊的思想有道理,既可以增加國庫財政收入,抑制商人的兼并掠奪,‘使民務本,不營于末,建本抑末’。 但臣認為,若是官營工、商業,必然造成刻板沒有活力?!?/br> 皇上思考一會兒,謝丕緩緩開口:“皇上可是考慮,朝廷在大方向上管理,各個商人管理各自的作坊?” 皇上的小眉頭皺巴:“朕卻有如此想法??晒た茖W院,有關于工匠們的啟蒙書本有了,理論書本沒有。要類似四書五經那樣的書本,不是各個工匠之家的家規。商人也是。大明的商人,不能放開不管?!?/br> 王守仁老師提議:“皇上,儒家有儒家精神,墨家也有墨家精神。當年墨子提過‘兼愛非攻’,臣認為,這和西洋文化有某些類似。 儒家‘罕言利’,認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墨家則重視使人奮發圖強,做工做活取得正當利益?!?/br> 皇上點頭,小小的擔憂:“朕明白,義與利本來就是兩回事,可不混為一談。大明如今的底層佃戶、雇工,一年收入不過六兩銀子,勉強吃一個肚子。官辦作坊有很多問題。 可商人自己辦作坊,商人逐利本也是常理,朕不能強行提高他們的收入?!?/br> 唐伯虎笑:“皇上莫擔憂。男子種地、做工,雖然收入低。但據臣所知,在江南,他們家里女子織布得來的收入挺好,一匹布,一石糧食,生活不是問題?!?/br> 皇上想象他出宮聽到的家家戶戶織機聲,睜大眼睛:“女子養家?” 咳咳、咳咳。幾位老師伴讀一起咳嗽,重重咳嗽。唐伯虎即使是開明的江南人也不樂意:“皇上,男子種地、做工乃是國家根本,這不能根據銀子來算?!?/br> 皇上懵懂:“女子不能種地、做工?” 咳咳、咳咳。幾位老師都覺得,皇上真被徐景珩帶的,越發脫離世俗。 謝丕裝模作樣:“皇上,男主外女主外。此乃陰陽和諧,一家和樂。男子外出,女子在家里生兒育女,照顧一家老小,有空的時候織布補貼家用?!?/br> 皇上還真被唬住,可他立即又想明白,小眼神乜謝丕一眼,大大的鄙視:“朕知道,是因為家里的活兒總要有人做?!?/br> 咳咳、咳咳。一伙兒大男子一起臉紅,可這大白話是實在道理哇。幾個老師趕緊轉移話題,繼續討論功課學院的理論書本。 皇上認知到,墨家這幾千來,其實被儒家不斷抹黑,其實墨子的思想非常好。 比如那墨子弟子隨巢子在論述“兼愛“時說“有疏而無絕,有后而無遺“,乃是人有親疏的差別,但沒有被拒絕的;人有先后的差別,但沒有被遺忘的。并不是儒家批判的“愛無差等,渾然不顧血緣親疏遠近……” 再比如,墨家重“實事”,儒家重“名聲、名份”。儒家從貴賤有別出發,重視禮儀,主張“厚葬”“久喪”;墨家主張生前盡心盡力,死后薄葬即可…… 墨家的弟子們一代一代,每一個都是精英,為了維護墨家精神慷慨就義,儒家弟子遍布天下,良莠不齊。 皇上懂了,儒家更適合朝廷統治,更符合人性。但不能說墨家不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