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禮部左侍郎,何孟春,皇上老師楊慎的好友,今年五十歲,前一屆內閣李東陽門下學生,生平以氣節自許,學問賅博,最喜歡講學,還醫術精湛。 因為人在禮部,平時對上下古今、時事得失等等,都喜歡評議一番,和禮部尚書一樣動不動拿“禮”壓人,可他對上皇上,那立馬轉變策略。 就見何孟春一副和皇上同仇敵愾的架勢:“皇上,萬物存在皆有道理。佛門和道門,百姓的信仰所在,但他們恃寵而驕,不乖乖。朝廷應該多多利用他們。等秋天的時候,蒙古僧人來北京,就要他們接待,還不給他們俸祿?!?/br> 小娃娃皇上一聽,歡喜。大眼睛定定地看著他,開口:“何孟春也去奧斯曼?” 何孟春更歡喜,皇上還記得他的名字!何孟春連連點頭:“皇上,臣也在去奧斯曼的名單上,臣自愿去,因為要對道路等等盡可能規劃詳細,大約定在初夏出發,過完清明節?!?/br> 皇上眼神兒詢問。 何孟春笑的恭敬討巧:“皇上,臣等考慮,多一點時間學習一些西方國家的語言。清明節過后出發,北方完全冰雪消融,草木青青,給先人祭祀掃墓一番再走,安心上路?!?/br> 小娃娃表示明白,瞧著何孟春身上生命力旺盛,人也有力氣,放下心來。 又記起來地圖上說的,奧斯曼很遠,滿臉關切地囑咐:“去奧斯曼,要好好的。盡快回來啊?!?/br> 何孟春驀地心里一熱,鄭重保證:“皇上放心,臣等一定一個不缺地回來,盡快回來?!?/br> 小娃娃點腦袋:“北京的僧人道人幫忙招待蒙古僧人,要給俸祿,做得好,有賞賜?!?/br> 小娃娃非常英明,做事就要給俸祿,做得好就要給賞賜,不喜歡歸不喜歡,不能亂處罰人。 何孟春一愣,明白皇上的話,胸腔鼓動,重重地答應一聲:“臣遵旨?!?/br> 我也不喜歡很多人不懂禮儀,我平時只能多教導教導人,卻不能不搭理,因為這是我的職責所在——何孟春覺得,這輩子遇到皇上如此明君,即使“蘇武牧羊”也值得了。 禮部的任務完成,小娃娃·朱載垣,大明皇帝,滿身“威儀”地接見北京城的四大道觀觀主,六大寺廟的主持高僧。 “要乖乖啊。秋天蒙古高僧來北京,接待好,朕有賞賜哦?!被噬献杂X禮部尚書言之有理,他們也是大明子民,應該關心。 十個僧人道人,因為皇上土地改革燒到自家,家家大放血,就想鬧一場,結果,胳膊擰不過大腿兒,今天還因為皇上對佛道的不喜歡委屈,可這一聽皇上的話,立馬又感動。 “阿彌陀佛。老衲感謝皇上關心,一定做好接待事宜?!?/br> “無量天尊。老道感謝皇上關心,一定配合做好接待事宜?!?/br> 皇上滿意。 滿意的皇上,特大方地賜給各位出家人袈裟和道袍,賞賜每個人一千兩銀子,圓滿完成今兒過節的所有流程。 換上一身寶石紅的民間小公子服飾,和美美指揮使一起高高興興地逛廟會,西山的幾個老寺廟,要去看;禮部尚書說的,永樂大帝的龍興之地,也要去看。 一份薺菜春餅,兩顆糖葫蘆,一碗櫻桃奶酪,小肚子吃的圓圓,開始買買買。 先一步來到京城的吐魯番使節擺攤吆喝,蒙古的木雕刻,匕首,喜歡,買。 特邀來京的西南四省手藝人,現場制作的鬼面具、紫藤串兒、銀鈴鐺……都買。 聽說書先生大說特說黃土高原的打醮活動,興奮地拍手鼓掌:“好!好!” 晚上回去的時候,記起來一個小事。 “西南四省的土司來北京,要見???” 徐景珩:“皇上要見,是他們的榮幸。西南沒有官員,部落土司就是統治西南地方的人?!?/br> 皇上困倦的眼睛微微睜開:“西南沒有官員?” 徐景珩因為皇上的敏銳,笑:“西南地方特殊,世襲的土司統治那里,加上山嶺林子多,一直不好派流官。但是朝廷花了百年時間扶持西南讀書人,現在,到可以派遣官員的時候了?!?/br> 皇上直覺:“不乖乖???” “不乖乖?;噬吓梢粋€鎮得住的官員去,臣建議,彭澤吧。當年,彭澤和楊閣老、王瓊、王守仁……斗來斗去的,無所謂是非對錯,清流和實干派,理學和心學,皇上不管他們斗法,只管給他們事兒做?!?/br> “多多的事情,他們就沒有精力斗了?!?/br> 皇上的大眼睛“刷”地一亮:“指揮使好好。朕給他們事情做?!?/br> 楊廷和,統領內閣,土地改革,夠忙了。 王瓊,吏治改革,立志裁減掉三萬官員,目前將將裁減一萬,也夠忙了。 老師王守仁,帝師,馬上要出發去宣府和大同領兵,也夠忙了。 彭澤,因為當年和甘肅巡撫殺回回使臣寫亦虎仙的事兒,被彈劾,一直賦閑在家,正好,派去西南。 彭澤:“?。?!”彭澤做夢也想不到,皇上還記得他。 彭澤,陜西人,弘治三年進士。體貌軒昂,篤志力學。初授工部主事、刑事郎中,累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太保,于大明有大功勞,偏偏兩度“削職為民”。 一個是因為,彭澤為官剛正不阿,清正廉明,得罪一些權臣。一個就是,清流正臣里面的爭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