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書迷正在閱讀:臉盲自救指南、論認錯性別的下場、穿成殘疾元帥的炮灰原配、重生反派只想茍、拯救被人渣耽誤的人生[快穿]、無辜群眾有話要講[快穿]、披著超英殼子救世[綜英美]、炮灰殿下不想當咸魚、天價嬌妻、耳鬢廝磨
說到亡夫,六夫人眼角有些濕潤,她仰頭長長吐出一口氣,而后半跪下平視著女兒。 她用近乎哀求的語氣說:“娘是內院婦人,做不來大事。 但你,你好不容易到了現在,你眼見著要成為幾百年樂家的主人,你怎么就為了一個太監給自己惹麻煩?為了一個太監,讓你父親畢生心血付諸東流?” 這些利弊權衡都被樂則柔仔細掂量過。她也知道自己不過是個尋常女子,如果不是父親給她鋪路,甚至連出內宅的機會都沒有。 父親殫精竭慮,為了她不惜祖父母決裂放棄繼承權,為了她一次處理四個不服的管事以殺雞儆猴。 連發式都為她考慮到,要她梳婦人發髻,圖在外行走比姑娘身份方便。 不僅是父親,成管事哮喘纏身,依然為她在風沙漫天的漠北一趟趟奔波。 是很多人的努力才把她托起來,托到七姑的位置。 但這不是放棄的理由。 樂則柔從來孝順,最不愿讓母親憂心,但她今日注定要忤逆一回。 她直直地看著母親,目光堅定,“娘,他不是別人,他是林彥安?!?/br> 六夫人聞言不由大笑,全無往日世家夫人的從容,似乎她的話十分荒唐,“他以前是林彥安又怎樣,他以后只能是太監?!?/br> 她笑著笑著笑出淚來,“別跟他來往了,你這是要娘的命??!” 她寧可自己現在去死,換女兒一生清明。 樂則柔看著母親眼底的血絲和皺紋中的淚水,發現自己做了再多準備也沒用,面對自己母親,她永遠不能冷靜。 她握著母親的手,表面的鎮定外殼寸寸皸裂,露出她的脆弱與柔軟。 “娘,我六歲那年,他跳下湖救我,十六歲,他給我擋刀斷了三根肋骨,前兩天,他把我從佑州城救出來,差點兒死在里面?!?/br> 說著說著鼻子發酸,她頓了頓,深吸一口氣。 “娘,我不會遇見第二個他了,不會再有第二個像他一樣對我的人了。不是他需要我,是我離不開他?!?/br> “我不想一輩子孤零零地活?!?/br> 她看著母親的眼睛,聲如飄羽。 “我是樂七姑,可我也是人啊?!?/br> 大滴的淚水隨著最后一句話落下,撕心裂肺,滴落在母女交握的手上。 樂則柔,還不到二十歲,她不想往后幾十年只對一塊木牌說話。 六夫人像被馬蜂蟄了一下,手下意識蜷縮。 她跪在地上抱住了女兒,含淚長嘆一聲。 “可你選的就不是那條路啊?!?/br> 樂六爺去世前曾問樂則柔以后要如何,他能安排女兒假死脫身,嫁給一位老友的兒子。 但樂則柔拒絕了,她說不想被關在后院一輩子,她要做樂七姑。 她早就選好了自己的路。 六夫人想拭去女兒臉上的淚,灼熱的水落在她手上,像是烙鐵在燙她的心。 “樂則柔,你是以后的樂家家主,要做江南世家的領頭人,你最后只有一個人?!?/br> 她死死抓住女兒的肩膀,眼中都是水光,“你不能有軟肋,不該動心。安止現在能為你舍命,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他如果背叛你,你怎么辦?” “他救你,我們把這份家業給他都行,可你不能與他牽扯?!?/br> 六夫人看著女兒哀楚的眼神,心如刀割。 如果可以,她何嘗不愿女兒有人陪伴。 可安止不行。 “他聰明,又能忍耐,這樣一個人在你身邊,娘怎么能放心?他狼子野心,早不來晚不來,偏在你熬出頭成為樂七姑的時候來,偏要將你拉上六皇子的船。 他已經不是林彥安了,娘真的害怕,怕他有一天會傷你?!?/br> 說到最后,六夫人已經泣不成聲。 樂則柔肩膀被母親抓得很痛,但她此時完全忽略了身體的痛,她對痛苦的母親急聲說:“他不會背叛我。我也不會讓他背叛我?!?/br> “他為了我幾次三番連命都不要,還有什么能讓他背叛?!?/br> 而且,她始終沒把自己底牌亮出來,賬本永遠不會告訴任何人。包括安止。 想到這兒,她跪直了身子,連連保證著,“我知道自己身上的責任,我一個人干系那么多產業,那么多人的身家性命,我不會讓自己出事兒?!?/br> 她比誰都知道自己的命有多珍貴,沒有她,母親活不好,念安堂的婦人們也活不好,江北陳拙的軍隊難以籌集糧草,所有被她庇護的人都活不好。 她決不會輕易出事。 六夫人看著她頹然地流淚,不知還能怎么勸自己的女兒。 樂則柔將母親扶到椅子上,用手帕擦干淚水,又跪下磕了一個頭。 她鄭重道:“娘,我已經長大了,知道輕重,也想好了最壞的結果。我是樂七姑,我有護衛有謀士,我不是小姑姑?!?/br> “我這輩子,想試一次?!?/br> “就一次?!?/br> --------------------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1-02-26 00:47:10~2021-02-27 00:40:0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蘇蘇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蘇蘇 4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45章 思量 達魯的死似乎對黨項是極大打擊,他的叔父——也是現任黨夏王,赫倫哀痛過度,黨夏人連連失手,陳拙和逸王一氣兒收復了佑州、和州與函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