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佬拿了女配劇本(快穿) 第248節
剛剛反駁得激烈的兩個朝臣神色滯住,面面相覷,有些訕訕。 其他人見此,更不敢亂議。 這事要真發生了,那一切好說,可若是皇帝下了命令,卻沒有什么狂風暴雨,導致護城河的水位上漲,淹沒周遭土地,哪怕有樂儀公主承擔責任,身為皇帝,他也會因此痛失民心。 到時候攝政王意圖謀反,顧忌都少了許多。 這時周行也想到了,他像是被青璃的說法感動,起身正色道:“陛下,樂儀公主一心為民,愿立軍令狀以表明決心,臣以為此事可行!” 司馬恒臉色一青,抿著唇沉默。 丞相看向青璃,得到對方肯定的點頭后,從位置上出來:“陛下,樂儀公主在命理一事上極為靈驗,此事事關重大,不可當百姓生命為兒戲,老臣以為此事,得做!” 司馬恒深吸一口氣,正要斥責他們輕飄飄就決定這般重大的事時,穩坐一旁的端王也起身上前。 “陛下,老臣相信樂儀公主所言,老臣已經讓世子回來,老臣托大,就為世子請命,此事交給世子來做!” “嘶——”一陣抽氣聲響起。 端王也說話了! 所以他前來,是因為這個事?! 連端王都相信了,他們還有什么不相信的理由?尤其是那些本身就體會過青璃能力的人,眾人對視一眼,紛紛起身: “陛下……” “陛下!” 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司馬皇室的其他子弟都站了出來。 原本空蕩蕩只有青璃的地方,站滿了王公大臣,全都跪地請命。 當然不站出來也沒事,因為端王和攝政王都同意,這件事基本也就定了,旁人的反對,哪怕是司馬恒,都無濟于事。 司馬青荷第一次看見朝堂這樣對峙,呼吸都屏住了,感覺自己弱小得宛如一只螞蟻。 她從出生就在后宮,懂事時就已經習慣了跟后宮女子一樣爭寵,她們爭的男女之愛,她爭的是父女之情。 而后再長大一點,她接觸了其他男人女人,可深宮那一套,早已可入骨髓一般,從未想過有女子能在朝堂百官面前,逼迫父皇做一個不利于他的決定! 可偏偏她主動利用這樣的女子…… 司馬青荷咬著唇,疼痛讓她清醒了一點,面色卻還是灰敗的。 第204章 施壓者眾多,一個端王、一個攝政王就足夠壓制,更別說還要站出來的王公大臣們。 情勢一面倒。 司馬恒氣得臉都白了。 可他不敢做什么,作為一個皇帝,他沒權利,最開始其實也有的,他父皇給他留下的輔政大臣不止周行一人,可他無作為,護不住,頻頻掉入周行陷阱,那些大臣也都離開了。 所以到現在,他也無法像那些手握實權的皇帝一樣,能夠一句話就讓朝臣畏懼到不敢再反抗半點。 宴會最終草草結束。 因為皇帝被迫下了旨,心情不好。 負責這個任務的是端王世子,雖然人還沒回來,但圣旨拿著了,明日就可以開工。 于是第二天,大街小巷都張貼了告示——樂儀公主在太后千秋宴上得上天預警,感知一月后的洪水災害,朝廷現在權利配合,幫助護城河周邊居民遷居。 百姓們紛紛為這個政策驚呼。 相信的人不多,但也不算少,因為此前冷宮出了個能掐會算的公主,在民間也是有流傳的。 只是遷居涉及到的事情太多了,利益更多,還有一個家,古人都講究落葉歸根,對家的感情比未來更加濃郁,在這個時候讓他舉家搬遷,即使朝廷有補貼,也很難接受。 尤其是最開始的一批,就是最緊挨著護城河的居民,反抗也是最嚴重的。 沒幾天,就罵聲一片。 司馬恒被逼迫下了這道旨意,可出于某種擔心,他下的圣旨里決口不提自己,反而說的都是青璃,也因此,民憤都是對著青璃去的。 有人說司馬青璃為得皇帝重視,故意造謠生事。 也有人說她是為了不去聯姻,也是報復,寧愿玉石俱焚! 還有人說…… 說法不一,但也有明智知道,知道青璃這么做對她自己沒有一點好處,那原因只可能是她真的接到過上天預警。 再聯系她的出身和出了冷宮后的經歷,相信的程度又加深了。 只是一點—— 誰能保證這個預警不是一個普通的夢境,而是即將會真實發生的事? 傅承這樣想了,也這樣問出來了,甚至面上還帶著深深地困惑,何必呢?這樣吃力不討好?真的能夠保證一個月后,會降落大暴雨,導致護城河的水位上漲淹沒周遭百姓? “沒有人能保證!”易寒道。 司馬青璃只是一個有些能力的普通人,她沒有如同話本里那本,擁有呼風喚雨的能力,否則她也不至于從一開始就蟄伏起來。 傅承點頭:“所以她不要命了?!” 司馬青荷神色復雜的搖頭:“不可能,就算她不為自己著想,也得為四皇弟著想?!?/br> “嗤!”傅承輕笑:“難不成你還真信了???” 司馬青荷抿唇沒有說話。 信和不信,有什么區別? 她滿心將司馬青璃當做對手,可得到的是對方完全沒將自己放在眼里,從一開始出冷宮,她淡定得仿佛早有預料,還不太情愿,到后來學習規矩,更是散漫得讓人著急,她從來不在乎自己這方怎么想的,只要她舒坦就夠了。 等到力量累積足了,她就直接對上父皇了。 到現在這個時候,信不信沒意義,只等一個月后的結果。 成了,她就再不是自己能夠得著的人。 敗了,那她也和自己不是一路人了。 司馬青荷心頭沉甸甸的,不好的預感在腦海里,她半點不敢觸碰。 * 這一月,大概是許多人都過得極為漫長的一個月。 從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三十天的時間,關注這件事的每個人都在盼望著,趕緊到最后一天,揭曉答案的額時候。 前面二十多天,都是護城河附近的居民搬家的日子。 盡管再不情愿,端王世子帶著門下將士站在那,一個眼風掃過去,普通百姓哪里敢不搬? 唯一讓他們安慰的是搬家后,該給的土地都給了,還增加了一些,房子都是官府幫忙建造。 朝廷花了大把的時間和精力以及錢財,一邊造房子,一邊督促人搬家,還得在護城河周邊挖渠道,以免真的水漫上來,沒有一點挽救錯事,那損失還是很大的。 宮外忙忙碌碌,宮里要稍微輕松一點,但那氛圍是一點不輕松。 因著青璃當眾帶著端王和攝政王以及諸多大臣給司馬恒挖了個坑,司馬恒自然不高興,第二天圣旨下去,緊接著就派人斥責了她一頓,然后禁足,不讓她再出朝陽殿。 要不是那么多人看著,他都恨不得將這閨女重新關回冷宮! 之前在那呆著不挺好的嗎?結果一出來,就處處給他制造麻煩,傅家倒戈、易家投靠,朝堂越發不順。 禁足的懲罰一出來,幸災樂禍的人不少,青璃之前拒絕了不少宮妃求的桃花符之類的東西,可讓人不高興了。 白竹這樣憨厚的丫頭都察覺到,擔心的好幾天沒吃好飯:“公主,要是真的沒下雨怎么辦???要不咱們收拾東西,還是跑吧?” 青璃淡定道:“你放心,我不會有事?!?/br> 白竹眉頭深深皺起,完全不知道她哪來的底氣,那可是二十多天后的未來???就是神仙也說不準的! 青璃也知道這很難讓人相信。 哪怕她算命這么厲害。 只是…… 八月中旬迎接來的暴雨,其實是劇情里發生的事。 此時已經是原主黑化后搞事情失敗被關起來的時候。 這場暴雨來得非常突然,沒有一點征兆,大家都以為和往常一樣,下過了就散了,誰知暴雨持續了好久,下得又大又急。 百姓最開始的問題不是別的,而是食物和住所。 下大雨他們沒有辦法去趕集,莊稼毀了,只能靠存糧,等再后來糧食吃光了,他們頂著暴雨逃難出來,護城河的水就開始漲起來了。 越來越高,跑得晚的,都直接被困死在水里。 而這件事,也讓朝廷震動,二皇子和三皇子都被派出去救助,但救助的內容是不同的,前者只需要守在京城,救助難民,后者卻在攝政王的安排下,前去營救那些被困的百姓,以及疏通河道。 顯而易見,攝政王想要趁機搞死三皇子。 但讓人意外的卻是因二皇子手段狠辣,一味的鎮壓,激起了絕望中難民的憤恨,直接動亂將二皇子給殺了,三皇子卻活著回來了。 二皇子的死,給攝政王又一重大打擊,再加上此前被刺殺的事,攝政王這才徹底病倒,以至于后來他把持著兵權不放,又引起民憤,以及不少臣子倒戈,他不得已放手了。 失去兵權,就相當于徹底失去希望,攝政王的部下被帶到邊關和楚國對戰,攝政王自己則被三皇子殺了。 青璃一開始覺醒劇情時,就將這一節點深深地記下來。 她無法冷眼旁觀,自己也在這段時間內算到了,所以才順勢弄出這個事來。 因為知道司馬恒不會同意,他是皇帝,百姓在他眼中,還沒有名聲重要,他主動冒險可能性極小,她只能搞個大的。 至于真的有那萬分之一的可能,這樣的□□沒有來臨,青璃此前營造的那么多人情,也到用的時候了。 * 隨著倒計時開始,空氣中的水分都變多了,呼吸粘稠。 本就悶熱的季節,此時更是濕熱,每天都感覺渾身濕噠噠的,汗涔涔的,即使抱著冰塊都有些無濟于事。 后宮的氛圍也越發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