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男癌進入言情小說后 第203節
于謙:“……” 胡濙:“……” 王直:“……” 第171章 朱元璋重返大明后21 于謙三人聽得面面相覷,神情都顯得有些奇怪。 朱元璋恍若未見,繼續道:“朕身為大明天子,想要效仿太宗皇帝為國守邦,這有錯嗎?瓦剌不識抬舉,朕反手收拾一下他們,這有錯嗎?” “唉,”他嘆一口氣,顧影自憐,凡爾賽道:“誰曾想一不小心玩了個大的,直接把也先率領的瓦剌主力給吃掉了呢!” 于謙:“……” 胡濙:“……” 王直:“……” 于謙嘴角不易察覺的抽動幾下,梗了半晌,終于道:“陛下英明神武,實為天授,臣等敬服!” 王直則關切道:“戰場上刀劍無眼,陛下可曾受傷?是否要傳個太醫來瞧一瞧?” 朱元璋大手一揮,傲然道:“叫什么太醫?瓦剌不過土雞瓦狗,豈能傷朕分毫!” 胡濙在皇帝志得意滿的面龐上掃了一眼,不甚贊同的低下頭去。 陛下看起來不像是沒事的樣子,起碼也得找太醫來打個退sao針才行! …… 此役一舉消滅瓦剌數十萬主力,俘敵無數,瓦剌接下來起碼三十年內不得為禍中原,著實是近幾十年來少有之大勝,當天晚上便在宮中行宴,百官齊到,褒功懲過,論功行賞。 名為保護、實則幽禁的皇太后也出現在了宮宴之上,神情幽怨,難掩哀憤,太上皇后錢氏坐在一側,形容羸弱,雙目無神,單薄的像是一片紙,仿佛有風吹過,馬上就會倒下。 比起前半生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皇太后,太上皇后錢氏著實是個可憐人。 出身門第不顯,母家父親也已經辭世,錢家有二子,隨從太上皇御駕親征,全都折在了土木堡,一個都沒能回來,土木之變中,錢皇后不僅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兩個兄弟。 瓦剌遣人往北京索要錢物,錢皇后盡數與之,又日夜在佛前祈禱,跪傷了腿,眼睛也哭的幾乎瞎掉…… 這只是她悲慘人生的前半篇,更慘的還在后邊。 錢皇后沒有生育,原先世界里英宗復位之后,周貴妃因為誕育了庶長子朱見深,甚為跋扈,道是皇后既沒有生育,又殘疾多病,要求遵循宣宗舊例將其廢掉,好在朱祁鎮還有那么點微末良心,仍舊將錢氏冊為皇后,將弟弟的愛妃殉葬之后,終于頒布了廢黜殉葬的旨意…… 可有的時候,活著并不比死了好。 朱祁鎮還在的時候,周貴妃就能大張旗鼓的搞事,這時候他都死了,親兒子當了皇帝,她還不馬上飄起來? 先是說錢皇后病廢之人,不配做皇太后,被大臣們撅回去之后,又說自己是皇帝生母,即便兩宮并立,也是更尊貴的那個,結果又一次被撅回去了。 閣臣們就覺得很迷——那是先帝祖母張太皇太后為先帝娶的皇后,納彩、問名、納吉、告期的都是英國公張輔、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成國公朱勇、武英殿大學士楊溥、吏部尚書郭剌…… 錢皇后既正位中宮,先帝臨終前又再三對新帝說“皇后是你的嫡母,你要對她盡孝,讓她頤養天年”,還專門交代顧命大臣李賢,說皇后死后與他合葬,這么多的buff加起來,都不足以讓周貴妃你認清現實嗎? 光問梁靜茹要了勇氣,怎么不順帶著找那英借雙慧眼?! 錢皇后活著的時候受盡了周貴妃的閑氣,死了也不安生,周貴妃死活不許錢皇后與英宗合葬,大臣們退無可退,提出兩宮太后一同合葬,周貴妃仍不點頭,最后大臣們在文華門外跪哭幾日,周貴妃這才松口,勉強應允。 你以為這就完了? 周貴妃明面應和,實際上卻深諳陽奉陰違的法門,下令修建墓道的太監將錢皇后的墓道修偏,又將通往朱祁鎮墓xue的墓道堵住,就連供奉歷代帝后神位的奉先殿中,也不許有錢皇后的靈位和畫像。 這簡直是欺人太甚! 上輩子朱元璋在底下燒著油鍋數日子,就等著朱祁鎮下來之后炸了這個王八羔子,翻來覆去的炸了若干年之后,錢氏來了,老朱在前邊炸,她在后邊哭著求情,再后來周氏來了,朱祁鎮沖上去給了她一腳—— 老子說好了想跟皇后合葬,你踏馬的鉆進來干什么?! 朱元璋對朱祁鎮后宮里的皇后和貴妃之爭不是很感興趣,但馬皇后很憐憫錢氏,他切身代入一下—— 老妻沒有生育,又為自己累的病痛纏身,體有殘疾,臨終之前自己反復交代兒子要孝順嫡母,在老妻去世之后將她與自己合葬,結果自己前腳剛死,后腳別的女人就騎到老妻頭上去了,對老妻百般欺凌,繼任的皇帝也跟老妻離心,只加恩親娘母家,不管老妻娘家,死后也沒叫老妻跟自己合葬,而是塞進去另一個婆娘…… 老子要是想見你,活著的時候就封你做皇后了,你踏馬把自己搞進去,讓老馬孤零零一個人,想過朕的感受沒有?! 太生氣了,得扒個皮才能冷靜一下! 高祖跟李世民代入一下,也感同身受的開始生氣了。 李世民道:“這就是朕廢掉承乾之后,雖然不立青雀,但是改立雉奴的原因!他們都是同母所出的兄弟,是朕跟觀音婢的孩子??!” 劉徹撇撇嘴,不屑一顧道:“不是很懂你們這些人的想法。為皇者本就是稱孤道寡,何必掛懷這些后宮小情?對吧始皇?” 嬴政淡淡“嗯”了一聲,少見的贊同了劉徹的話。 李世民近前去拍了拍嬴政肩膀:“老哥啊,我們所感知到的憤怒,一是因為珍愛之人在自己死后為人欺凌,二來是因為人走茶涼,饒是再三交代,駕崩之后兒子朝臣也就不把自己說的話當回事了,你不能簡單理解為后宮之爭?!?/br> 他語氣輕飄飄道:“用你的經驗來講,就是你臨終前交代讓扶蘇繼位,但是趙高跟李斯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偏是不聽呢!” 嬴政:“……” 一把刀猛地捅進了心窩! “是呢,”高祖踱步近前,道:“他們不僅不聽,還矯詔害死了你寄予眾望的繼承人扶蘇,始皇,氣不氣?” 嬴政:“……” 又一把刀! 開始生氣了??! 想抓李斯和趙高九族去修長城了?。?! 嬴政深吸口氣,默默閉上了眼睛。 高祖又去看劉徹:“用彘兒你的經驗來講,就是你駕崩前夕下令賜死鉤弋夫人,但是底下人陽奉陰違,唯恐殺死將來天下之主的母親,所以悄悄留下了她性命,之后子少母壯,鉤弋夫人驕橫獨斷,yin蕩放肆,又無人阻止吧!” 劉徹:“……” 一把刀猛地捅進了心窩! 李世民笑吟吟的接了下去:“又比如說生前安排好的顧命大臣霍光,后來行伊尹之事?” 又一把刀! 開始生氣了! 想殺那些個王八蛋全家了! 劉徹:“……” 劉徹深吸口氣,默默閉上了眼睛。 李世民心滿意足的同高祖一擊掌:“完美!” 朱元璋聽得忍俊不禁,再看錢皇后坐在席間戚然蕭索的模樣,倒覺得她有些可憐。 錢氏為皇后時,行事謙和,品性溫婉,娘家也約束的很好,只要她別生事,奉養她終老沒問題,死后跟朱祁鎮合葬,就更沒問題了。 至于殉葬之事,就此廢黜,也是好事。 這思緒只是一瞬間,朱元璋收回視線,舉杯面向群臣,底下文武百官見狀,便停了交談,齊齊望了過來。 朱元璋道:“此次北京大捷,全因百官勠力同心,神靈祖先保佑,而除此之外,還有幾位愛卿格外值得褒贊——于尚書!” 于謙不意皇帝第一個提起的便是自己,受寵若驚,起身道:“臣在?!?/br> 朱元璋既愛重他人才品性,又憐惜于他前世遭遇,心中一時感慨萬千,舉杯道:“此次守衛北京,護我河山,于尚書論功當首,加封少保,賜國公爵,封號衛,許后世子孫永傳!” 話音落地,滿座朝臣皆是為之一怔。 都知道此次北京保衛戰于謙功勛卓著,都知道皇帝欣賞于謙,且他又有功勛在身,可誰曾想皇帝的封賞竟有這般豐厚? 竟然賜下國公之爵,還許世代相傳! 本朝至今只封過兩次公爵,一次是太祖皇帝定鼎天下,加封功臣,第二次是太宗皇帝功成之后,封賞靖難功臣,勛爵難得,有個伯爵、侯爵的位置便算是承天之幸了,誰又敢奢想公爵之位?! 一時四座歆羨異常,剛剛入口的美酒發酵,仿佛也有些變酸了。 于謙亦是怔在當場,回過神來,忙跪地推辭,誠懇道:“瓦剌打到了北京,以至于國朝要在京師四鄰設防,這是士大夫的恥辱,臣又豈敢居功?” 這個于謙啊,就是太過勤勤懇懇,也太過忠直了。 這么說話皇帝聽著舒服,但同僚們聽在耳朵里,心里該是個什么滋味? 不過,也正是這樣的臣子,才值得老朱偏愛,百般厚賞。 上一世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可以說是保住了大明的顏面和北方江山,如此大功,封個爵位過分嗎? 一點也不! 那時候是景泰帝在位,雖說沒封,但是對于謙的優待都擺在那兒,可是后來呢? 朱祁鎮那個王八羔子上位,反手就把于謙殺了,策劃奪門之變的石亨得了忠國公爵位,內侍曹吉祥成了司禮監掌印太監,這踏馬上哪兒說理去?! “京城之危,皆因太上皇昏庸,與諸位卿家何干?” 朱元璋手持酒盞,步下玉階,親自將于謙攙扶起來:“朕已經擬好了旨意,衛國公無需推辭!” 又舉杯相敬:“請!” 于謙神情怔然,眼底有淚光一閃即逝,同樣舉杯,震聲道:“謙為明臣,幸甚之至!愿為陛下效犬馬之勞,肝腦涂地!” 胡濙在側,微微發笑,朱元璋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旋即便轉向他:“胡尚書?!?/br> 胡濙正要起身,肩膀卻被朱元璋按住,又向一側王直道:“王尚書?!?/br> 王直作勢起身,也被朱元璋示意不必。 他正色道:“大明之所以有今日,其功一在衛國公,二在兩位尚書,朕向來說有過當罰,有功自然也該賞,朕已經擬定了圣旨,加胡尚書為永嘉侯,加王尚書為平寧侯,旨意將于明日正式下發,又因為朕初登大寶、驅除瓦剌,同時大赦天下,與民同慶!” 胡濙與王直領了這意外之喜,著實歡暢。 他們倆不是于謙,滿肚子為國為民的熱血,吃的是草、擠的是奶,還是007全天發電,雖說品性出眾,能力不俗,但也要為后世兒孫打算。 得了勛爵,就有了一張長期飯票,就不必世代緊逼著兒孫讀書科舉,戰戰兢兢于階級滑落,門戶傾覆,這時候聽皇帝如此言說,心中感激尤甚,與百官一道跪地,山呼萬歲。 朱元璋欣然大笑,歌舞漸起,氣氛就此推上高潮。 悠揚端雅的樂聲伴著觥籌交錯聲,言笑聲與酒香氣融和一體,讓百官熏熏然,也叫皇太后淚盈于眶。 朱祁錕初登基,就敢搞哭太廟的把戲,還沒大敗瓦剌的時候,就敢幽禁太后,這時候掌控權位,施恩上下,竟連太上皇都不忌諱了,張口太上皇昏庸,閉口太上皇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