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登高臨下 第329節
所以他只能改變策略:“這天下豈有三十五年之太子乎,你就真的不想早點當上皇帝嗎,到時候你就能光明正大的迎娶謝……咳咳……了?!?/br> 左相等人見狀,都沉默了。 看把元平帝逼的,連這樣違心的話都說出來了。 而且‘這天下豈有三十五年之太子乎’這句話,難道不是那些在太子之位上坐了幾十年卻始終摸不到皇位的太子絕望的時候說的嗎,到了他們這兒,竟然成了皇帝說的了,還是為了把皇位讓出去。 這要是讓那些太子知道了,怕不是得眼紅死。 想到這里,他們也不知道是該感慨他們大乾皇家的叔慈侄孝,還是該感慨他們大乾皇家的‘叔慈侄孝’。 方言欽:“……” 社畜而已,有什么好想的。 而且光明正大的迎娶謝溫綸什么的? 反正他們都已經結過那么多次婚了,也不差這一次了。 所以他只說道:“可是侄兒更想知道,這天下會不會有六十五年的太子??!” 說到這里,他的思緒忍不住往外飄了飄。 有了他這個前輩,說不定后世的英國王儲心里還能好受一點。 這樣一來的話,也算是造福后人了。 元平帝:“……” 一眾老大人:“……” 看來方言欽是鐵了心不肯放過他了。 元平帝氣得不行:“滾,你滾,朕現在不想見到你?!?/br> 方言欽:“好嘞?!?/br> 但是緊跟著,他就又被那些老大人拉住了。 鐵花赤:“殿下,殿下——” 左相:“皇帝不能換,但是臣子可以換了啊?!?/br> 孫安康:“殿下,臣的下屬今年才六十歲,就已經致仕五年了,他現在每天就待在家里,上午逗逗孫子,下午溜溜狗,無聊了就去偷喝酒,再隨便露出點馬腳被他兒子抓住,然后就能欣賞他兒子只能恭恭敬敬地罵他的樣子了……多有趣啊,老臣今年都九十八了,老臣也想這么玩兒子了……” 方言欽:“……” 元平帝:“……” 他也想……哦,他只有一個逆侄子和一群逆子,那就沒事了? 不對—— 什么叫做皇帝不能換,但是臣子可以換了? 說好的君臣相得呢,說好的賢君名臣呢? 他們這就像把他拋下了? 叛徒,一群叛徒! 元平帝氣壞了。 方言欽也反應了過來,他當即義正詞嚴道:“諸位老大人這是什么話,是含飴弄孫重要,還是國家大事重要?” 一眾老大人:“……” 天天在外面游山玩水的你也好意思說這話? 不過他們也知道了,方言欽這是準備連他們也不放過了。 左相像是認命了,忍不住抬起了頭,似乎是為了不讓眼中并不存在的淚水落下來:“殿下,當年您及冠的時候,沒給您起個‘扒皮’的表字,真是太對不住你了?!?/br> 方言欽試圖解釋:“……這不是因為下面的那些官員都還沒有歷練出來嗎?” 鐵花赤也說道:“殿下,你知道嗎,就連我們草原上的人都知道薅羊毛別逮著一只羊薅的道理?!?/br> 方言欽:“……” 孫安康:“我們當年怎么就沒有跟著仁端太子一起去了呢?” 方言欽:“……” 說的他還真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畢竟真要算起來,資本家好像都沒有他這么心黑。 因為他連九十多歲的老人都不放過。 只是不等他開口,元平帝就先反應過來了。 這些家伙想撇下他逃跑,沒門! 所以他當即說道:“所以你們才應該幫著仁端太子守好這江山??!” 一眾老大人:“……” 怎么元平帝還幫上方言欽了呢。 所以他們也當即說道:“可是現在的大乾不是好好的嗎,有沒有我們都一樣?!?/br> 元平帝:“你們怎么能這么想,你們的志氣呢,你們的報負呢?” “你們應該這么想,大乾現在離了你們一時半會兒的應該不會出事,但是你們如果能一直留在朝堂上,那大乾肯定會越來越好?!?/br> 鐵花赤:“可是要想馬兒跑,哪能不給馬吃草的是不是?” 元平帝:“漲俸祿,明天就漲俸祿?!?/br> …… 眼看著元平帝把所有老大人的怒火都吸引走了,方言欽在心里為他們默哀了一下,然后果斷地偷偷溜了。 當然了,如果這樣的場景沒有以后每年都上演那么兩三次就更好了。 第243章 就這樣, 元平帝又在皇帝的位置上坐了三十年。 這三十年里,四皇子、明信德、左相、鐵花赤、孫安康、蕭參、二公主……都先后去世了。 三十年后,元平帝咬死了方言欽當年說過的只比漢武帝多當二十六年皇帝的話, 說什么也不肯再繼續干了。 方言欽沒辦法, 加上元平帝的年紀的確已經一大把了,而且也沒有幾年的壽命了,這才從元平帝手里接過了皇位。 然后第二天,他就留下一道圣旨,把皇位傳給了原太玄孫, 現太重孫,順便把補身丸的藥方教給了她之后, 就帶著謝溫綸搶在元平帝之前, 離開了京城,去南邊避冬去了。 據說原本正做著讓方言欽好好嘗嘗社畜的滋味的美夢的元平帝聽到這個消息之后, 正在修胡子的他手一抖直接就把下巴上的胡子剃了一半…… 于是當天又成了雞飛狗跳的一天。 彼時, 大乾已經是繁榮昌盛,萬國來朝。 三年后, 元平帝也走了, 如方言欽所愿, 他在位八十年,享壽一百一十九歲, 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也是有記載的壽命最長的人。 早在元平四十年,當年和彭家人狼狽為jian的那一批清流文人就已經全都退出了朝堂。 而隨著大乾國力的提升, 版圖的擴大, 平民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 新入朝的官員對元平帝和方言欽的感情與那些清流文人自然截然不同, 他們景仰方言欽,愛戴元平帝,對大乾能有今日的煌煌盛世發自內心的驕傲。 所以元平帝駕崩的消息傳出去的時候,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街頭乞丐,都放聲痛哭,而后朝野內外一致同意為元平帝上謚號:仁宗皇帝。 為他寬厚待人,善于納諫。 為他注重節儉,與民休息,在位八十年,只被動興過一次兵戈,此后六十余年,邊塞都不曾再起金鼓之聲,使得大乾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 為他忠肝義膽,百年如一日,不忘兄嫂恩德,悉心培養侄子成材。 為他在國家危亡之際,毅然決定舍生取義,只為為百姓、為臣下爭取到一些逃命的時間。 …… 元平帝最終還是實現了他的愿望。 而他死后沒多久,方言欽自覺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于是也帶著謝溫綸離開了這個世界。 至于那些曾經和彭家狼狽為jian的清流文人,因為當年元平帝只處置了為首的那一批人,剩下的大多只是貶官和罷官,所以他們和他們的后代大多都活到了方言欽離開之后。 幾十年過去了,有人迷途知返,痛改前非,從頭開始,也有人在家族落魄之后,徹底恨上了皇家,只是元平帝和方言欽還活著的時候,他們不敢放肆,等到元平帝和方言欽都死了,他們自然也就沒什么好怕的了……他們還是怕的,畢竟他們只是一群手無寸鐵的書生,就算上面換了個皇帝,要收拾他們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所以他們敢做的,也就是偷偷摸摸杜撰一些皇家的野史,散布出去。 比如元平帝之所以對方言欽那么好,其實是因為他毫無廉恥之心,癡戀仁孝太子妃,卻又愛而不得。 又比如二公主就是個人盡可夫的婊子,蕭參也是個貪慕權貴的偽君子,兩人早已勾搭成jian,只不過因為蕭參的原配是個河東獅,又拿捏著蕭參貪污的罪證,所以蕭參才不敢將她休棄,光明正大地和二公主走到一起,而二公主終身沒有再嫁就是最好的證據。 而他們杜撰的最多的可不正是方言欽和謝溫綸的事情。 因為在他們看來,分桃斷袖本來就極為不堪,方言欽不僅把這等齷齪下流的事情搬到明面上來,為此不惜斷子絕孫,這等不忠不孝、大逆不道之事,絕對是最好的用來攻擊方言欽的利器。 他們堅信,這一代乾國人只是因為受過方言欽的恩惠,加上懼怕于皇室的權勢,所以才不敢批判方言欽和謝溫綸,但是等到這一代乾國人都死了,等到乾國亡了,后世之人看到他們寫的書、做的文章之后,肯定會大肆批判方言欽的所作所為,到時候還怕方言欽不會遺臭萬年嗎? 所以在他們的描寫下,方言欽直接成了一個色中餓鬼,比如在貢院監考監到一半,光天化日之下就突然起了色心,然后直接把同為考官的謝溫綸壓在了屏風后的墻上,而屏風前是其他正在假寐的考官,墻后就是考場…… 又比如謝溫綸的族親來拜訪他時,方言欽正和謝溫綸打的正酣,結果方言欽不僅沒有第一時間松開謝溫綸,反而一邊放下床帳,一邊逼著謝溫綸將那位族親請了進來,然后讓謝溫綸謊稱自己病了,一邊接納他,一邊接受族親的噓寒問暖…… 最主要的是,他們都是飽讀詩書之人,筆力本就遠在普通人之上,可想而知,那些話本里細節之處描繪地有多活色生香。 所以這些話本一放出去,立即就引起了超乎他們想象的轟動…… 然后他們就被抓了,再然后他們就都被拉到了菜市口,祭天了。 他們終于知道后悔兩個字是怎么寫的了,但是為時已晚。 他們更沒有想到的是,這個世界上竟然真的有地府,而他們剛剛被砍掉腦袋,人就被吸進了地府里。 他們頓時就都興奮了起來。 既然地府是真的,那投胎轉世肯定也是真的了。 所以就算大乾皇帝把他們殺了又能怎么樣,十八年后,他們又是一條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