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登高臨下 第299節
所以三皇子等人想不多想都難:“難道父皇真的打算把皇位傳給秦言欽?” “他之前一而再再而三貶謫秦言欽的事情,難道只是為了教訓秦言欽?” “他瘋了嗎?” 想到這里,三皇子臉都綠了。 而聽見這話,他的那些屬下也都沉默了。 直到有人忍不住說道:“不可能——” 眾人當即轉頭看了過去。 只見那人咬牙說道:“三爺,做皇帝的就沒有不多疑的,皇上都已經殺了秦言欽兩個親兄弟了,難道他就不會懷疑秦言欽將來會找他報仇嗎?” 沒錯,其他人也紛紛說道: “更何況當年那些勛貴舊臣就差騎在他頭頂上撒野了,皇上能不怨恨上他們,能不因此怨恨上仁端太子和秦言欽?” “而且他就甘心把這好不容易才坐穩的江山拱手讓給別人?” “所以皇上絕不可能真的想要將皇位傳給秦言欽?!?/br> “沒錯?!?/br> 聽見這些,三皇子忍不住說道。 事實上,他原本也以為元平帝是真的想要把皇位傳給秦言欽,為此年少的時候,沒少背地里扎秦言欽和元平帝的小人。 可是隨著秦言欽的兩個庶兄先后暴斃,秦言欽也被元平帝越養越廢,他才漸漸地‘意識’到了元平帝真正的意圖。 以往三皇子對這些也從來都是深信不疑。 但是這一回,不知道為什么,他心里突然忍不住有些慌張:“可是父皇既然不準備把皇位傳給秦言欽,那他為什么又把秦言欽放了出來?” “是??!” 眾人面面相覷。 還是那人,像是想到了什么,他眼前突然一亮:“我知道了,皇上這么做一定是為了平衡朝局?!?/br> “你們想,之前秦言欽還是趙王的時候,眾皇子的矛頭對準的都是秦言欽,秦言欽又沒什么能力,所以朝局還算穩定?!?/br> “可是秦言欽被貶為庶人之后,幾位皇子沒有了共同的敵人,為了爭奪儲君之位,大打出手,甚至已經影響到了朝局……” 三皇子的眼睛瞬間就又亮了:“所以父皇把秦言欽放出來,只是為了平衡朝局而已?!?/br> 那人道:“沒錯?!?/br> “好好好?!?/br> 三皇子忍不住松了一口氣。 只是下一秒,他的眉頭就又皺了起來:“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我心里還是有些不安?!?/br> 而同樣的場景還發生在京城大大小小的角落。 第224章 與此同時, 刑部衙門里,謝溫綸正和郎中蕭參一起,等候著方言欽的到來。 可想而知, 謝溫綸現在的心情有多復雜。 他的思緒不禁回到了一個半月前。 那個時候, 趙王偷盜考題,意圖cao縱科舉的事情突然被人揭露了出來,他和趙王府的一干管事門人也一起被壓上了奉天殿,他當時都以為自己必死無疑了, 為伯母和堂姐報仇的希望也將化為泡影, 甚至連他的恩師也會因為他而受到牽連,年過古稀還要被流放邊疆…… 結果方言欽不僅沒有拉著他們背鍋, 反而幫他洗清了嫌疑。 因為這, 他和趙王門下其他的那些門人才得以從這件科舉舞弊案中全身而退。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元平帝記住了他。 后來, 朝廷重開會試。 劉侍郎和鄭榮果然打起了在他的試卷上動手腳的心思—— 因為前朝時發生過考生在考卷上做標記、寫暗語,而考官在閱卷的時候則根據這些標記和暗語來辨認和自己有關系的考生,然后提高其成績的事情,所以太祖皇帝登基之后,針對科舉采用了糊名謄錄制—— 即考生交卷后先由受卷官評閱, 再由彌封官將卷首處填寫的考生履歷封蓋,然后交由謄錄官用朱筆另謄一份朱卷送給考官批閱,所以考官看到的都不是考生答的考卷, 而是謄錄官抄寫的朱卷。 而朝廷又有規定, 考生答卷時要保持卷面整潔, 考卷上如果出現錯別字、涂改痕跡等,輕者扣分,嚴重者考卷直接作廢。1 所以劉郎中和鄭榮想到的方法就是收買謄錄官, 然后故意將他的考卷謄錯了十幾個字,考官看了他的朱卷之后,果然直接黜落了他的考卷。 哪曾想主考官將擬好的名次連同前十的卷子一起送達御前,等候元平帝審批的時候,元平帝突然想起了他。 在發現錄取的名單里竟然沒有他的名字的時候,元平帝便命禮部將他的考卷調了出來。 當時閱卷已經結束,加上是皇帝要查看學子的考卷,所以禮部直接將他的考卷原卷呈了上去。 之后的事情可想而知。 元平帝在發現他的考卷比主考官呈上來的前十的考卷都要優秀的時候,勃然大怒,當場就命人拿下了主考官。 之后的事情可想而知—— 刑部只用了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就查到了劉郎中和鄭榮頭上。 然后元平帝直接下旨令禮部尚書會同翰林院一干翰林重新閱卷。 因為這次會試的主考官是五皇子的外祖父,所以知道這件事情之后,其他四位皇子的心思瞬間就活泛了起來。 為了坐實主考官科舉舞弊的事情,進而搞垮五皇子,他們手段頻出,不僅唆使劉郎中和鄭榮指認是主考官唆使他們這么做的,還導致最后禮部尚書等人重新篩選出來的合格考生,和主考官篩選出來的誤差將近三分之一…… 眼看著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最后還是元平帝快刀斬亂麻,縮減了錄取名額,只錄取了兩次閱卷都上榜的學子,然后削了主考官的爵位,貶禮部尚書為禮部侍郎,各打五十大板,才中止了這場鬧劇。 而這,也正是為什么之前三皇子的屬下會說幾位皇子為了爭奪儲君之位,大打出手,已經影響到了朝局,然后猜測元平帝之所以把方言欽又放出來,只是為了平衡朝局的主要原因。 但這些都跟謝溫綸沒什么關系了,因為他是元平帝認定的榜首,所以不管前朝如何的波譎云詭,都不會動搖到他的名次。 最主要的是,劉郎中和鄭榮科舉舞弊的罪名已經坐實了,所以他們的最后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人頭落地。 謝溫綸怎么也沒有想到,他視之為畢生之敵的兩個仇人,在他的復仇計劃才剛剛走出第一步的時候,就以這樣戲劇性的結局,落幕了。 謝溫綸一度有些茫然,以至于他連他后來又是怎么通過的殿試,拿到的狀元都不知道。 直到半個月前,他在藥鋪外意外撞見了方言欽被右相家的六小姐當眾羞辱的場面…… 直到現在,他依舊無法去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因為他覺得可能有惱怒和不滿,但他又想不明白,這份惱怒和不滿針對的到底是當眾羞辱方言欽的右相家的六小姐,還是都落到那般田地了依舊對右相家的六小姐糾纏不休的方言欽…… 但他也知道一點,那就是劉郎中和鄭榮能這么快為他們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都是因為方言欽當初在朝堂之上為他說的那番話。 所以他應該報答他才對。 但他只是一個小小的進士,也幫不了方言欽什么。 不過他覺得,突然遭遇了這樣的變故,方言欽心里肯定特別難受。 所以他能做的大概只有盡可能地安慰方言欽了,免得他一時想不開,做出什么糊涂事。 但他又不想讓方言欽知道是他,畢竟方言欽之前調戲他的事情,他可一直記著呢! 所以他就想到了和方言欽做筆友,只通書信不見面的方法…… 就這樣,他和方言欽成了筆友。 他本意只是想假借筆友的名義安慰方言欽,但是沒想到到最后,他和方言欽竟成了真的筆友,能一聊聊一個通宵的那種。 他也才發現,方言欽其實也沒有傳言中的那么不堪,他雖然只略懂一些四書五經,卻精通道家經典和藥理,他雖然行事張揚,但言語之間卻充滿了人生哲理…… 而讓他更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都快忘記方言欽的身份,將他當做真正的筆友的時候,元平帝突然下旨恢復了方言欽隱形儲君的身份—— 其他人都以為元平帝這么做僅僅只是為了平衡朝堂,就連當初元平帝在明知道他是他最痛恨的趙王的門人的情況下,依舊為他主持公道,甚至欽點他為狀元的事,在他們眼里,也是元平帝為了收攬人心,好建立起一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賢君形象,所以故意在作秀。 但是直覺卻告訴謝溫綸,元平帝是真的疼愛秦言欽,而且他也是真的打算將皇位傳給秦言欽。 又一想起今天早上他聽到的消息—— 城西陳家的家主昨天晚上連夜帶著陳家人去給方言欽賠禮謝罪,為此不惜準備將陳家一半的產業獻給方言欽,結果在趙王公府外面站了一晚上,方言欽也沒有接見他們。 今天早上一回家,年過六旬、前幾天剛剛喜迎嫡曾長孫的陳家家主就懸梁自盡了。 而他之所以這么做,僅僅只是因為擔心方言欽重新得勢之后會報復陳家——因為不管方言欽是因為什么而再次得勢,都不是陳家一介商賈能得罪得起的,所以他只能試圖用他的死消除方言欽的怒火,保全陳家。 還有他的那位同年,順天府尹家的大公子,他之前千方百計地折騰方言欽,都是為了討好大皇子,結果今天早上,吏部的調令下來了,他被分配到了云南的一個偏遠小縣做縣丞,那里瘴氣流行,蛇蟲遍地,前任縣丞就是因為晚上睡覺的時候,被一條誤撞進他家的毒蛇咬了他一口,暴斃的。 而且聽說這件事情還是大皇子親自下的命令。 且不說大皇子為什么要幫方言欽出氣,只說一點—— 所以他之前為什么要同情方言欽——因為方言欽之前調戲他的事情,他可一直記著呢?。?! 而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因為之前科舉舞弊的事情,元平帝對他格外欣賞,所以這一次,元平帝竟然把他調到了方言欽身邊,想讓他去輔佐方言欽…… 謝溫綸有充分的理由懷疑,元平帝最后不僅不會得償所愿,反而會適得其反。 畢竟方言欽之前調戲他的事情,他可一直記著呢?。?! 偏偏元平帝是君,他是臣,所以對于元平帝的決定,他根本沒有辦法拒絕。 因而謝溫綸現在只能祈禱,祈禱方言欽真的如同元平帝說的那樣,已經改邪歸正了。 想到這里,謝溫綸忍不住抿了抿唇角。 也就在這個時候,屋外突然傳來了一陣腳步聲。 郎中蕭參當即站起身來,謝溫綸見狀,也忙不迭站起了身。 果然,下一秒,一身大紅公服的方言欽就帶著仆從走了進來。 “下官見過趙王公?!?/br> 蕭參和謝溫綸撩起袍子便跪了下去。 方言欽當即伸手扶住了謝溫綸:“兩位大人免禮?!?/br> 說著,他還不忘用手指撓了撓謝溫綸的掌心。 謝溫綸:“……” 好在方言欽隨后就把手收了回去,只聽見他繼續說道:“雖說皇叔又封了我做王公,但是我既然來了刑部,那蕭郎中就只把我當做你手下的主事就可以了,不必多禮?!?/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