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空春色晚(重生) 第1節
書迷正在閱讀:反派對我居心不良、秦先生他又寵又撩、重生千金的復仇游戲、狂尊歸來、影帝現任是前妻、炮灰他又崩副本了!、九十年代重啟巔峰、穿越之黑蓮花復仇記、淪陷的藍調[SP 1V1]、仙君,那朵白蓮花最配你
《樓空春色晚(重生)》 作者:伏寒 文案: 前世,和親路走到一半,皇帝老爹咽了氣,天下大亂,狼煙四起,康寧公主李燕燕被己方豬隊友扼殺…… 重生回死前五天,李燕燕管不了壯志未酬,必須立刻跑路逃生。 她環視一周,看上了桀驁狠戾的校尉岑驥——這條金大腿。 后來她想,抱大腿不如自己做大腿,前大腿,甩掉就好。 李燕燕以為,她和岑驥之間的情緣,就像白石山上的薄雪,長不過那一個冬。 可……李燕燕:岑驥這個粗鄙武夫,他怎么甩都甩不掉呀! 許多年后,再度和親。 燕燕心如死灰:這回是誰? 岑驥咬牙切齒:你始亂終棄的那人。 燕燕:……本宮可以再跑一次嗎? 岑驥一臉陰沉,捏碎了門框。 燕燕:!……逃跑什么的……再議,再議吧! ★扮豬吃老虎的心機公主x口嫌體正直的草莽梟雄 ★女主真·心機,男主真·狠戾,都有道德瑕疵 ★he,sc,1v1,過程相愛相殺狗血風,不喜勿入 內容標簽:強強 宮廷侯爵 主角:李燕燕 ┃ 配角:岑驥 ┃ 其它: 一句話簡介:重生后我馴狼跑路登基 立意:生生不息,奮斗不止 第1章 雪連下了三日。 密布的黑云下,朔風狂逞寒威,卷帶著雪粒子恣意游走,如入無人之境,在長街上蕩起白浪滔天。 天色陰沉似海,離入夜時分尚遠,城內卻已有星點燈火亮起。 “呼——”小春一口氣將走廊上八扇窗都關好,本就豐潤的臉頰上又漾起兩片紅暈,鬢角的碎發也被薄汗染濕,服帖的掛在側臉上。 樓梯上響起腳步聲陣陣,小春轉身,朝來人莞爾一笑:“玉箏jiejie?!?/br> 名叫玉箏的姑娘走在前頭,手中提著食盒,身后還跟著其他幾個女子,手捧各式飲食器具,幾人都是黃衫赭裙的侍女裝扮。 小春走到玉箏身側,順手托起食盒的底部,道:“公主的晚膳嗎?我和你一塊兒去,兩人拿著穩妥些?!?/br> 玉箏奇怪地瞧了小春一眼。 在這支北上送親的隊伍里,侍女們幾乎都要隨公主留在單于牙帳,運氣好的,猴年馬月才能返歸故里,運氣不好,興許一輩子就交待在莽原風沙當中了。一想起來這樁事,人人心情沉重,唯有小春依然每天樂呵呵的,真不知該說她天真還是沒心沒肺。 身后的侍女們都是些年輕姑娘,一路行來彼此間廝混熟了,便開始丟掉宮里的規矩,這一段短短的距離也不忘了聒噪,說起可有可無的閑話: “還不到十月就冷成這樣,當真稀罕,連這樓板都被風吹得格楞楞響?!?/br> “可不是么,這場雪,不知還要多久才會停?” “你還盼著雪停?我倒是想它一直下,反正咱們在龍城驛館有吃有喝,等開春雪化了再去烏羅,讓那烏羅單于著急去吧!” “這雪留不到開春吧……” …… 小春聽她們說得熱鬧,回頭插了一嘴:“你又不是王使君家親戚,人家好吃好喝留你住到春天?想得美!” 那之前說話的侍女也不惱,重重嘆了口氣,無奈道:“我知道啊,我不就是做做夢嘛?!?/br> 小春繃不住笑了出來。 玉箏安靜聽著,臉上若有所思。 若不是路遇風雪,她們原本只會在龍城宿上一晚,行裝都不會拆,便要一路北上,直奔雁門關而去,現在卻意外停留了三天,而雪勢依然不見收斂。作為侍女里領頭的,玉箏的性子比其他人都要更沉穩,此刻卻不免有些憂慮—— 河東節度使王磐極會做人,這三天里她們一行人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優待,都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再這么滯留下去,人心越加浮躁,那些本就不情愿留在烏羅的人,會不會生出另外的心思來? 于是,玉箏小聲訓斥道:“才出來幾天,規矩就忘腦后了?別亂說話,雪遲早會停,咱們一定能趕上公主的吉時?!?/br> 她又問小春:“公主一下午都沒離開過房間?” 小春努努嘴,道:“是呀。中間我勸她出來活動活動腿腳,殿下卻像是沒聽見,一直拿著那本禁軍名冊,翻來覆去地看……我又多問了一次,她卻把我也給轟出來了?!?/br> “也不知道那名冊有什么好看……”小春小聲嘀咕。 說話間,幾人已經來到公主房外,玉箏將一根手指豎在唇上,示意小春噤聲。侍女們將手中物事放好,齊齊跪下,玉箏才輕輕叩響房門:“公主,該用晚膳了?!?/br> 一片寂靜,過了會兒,才有一個細軟的聲音傳出:“送進來吧?!?/br> 房內燈火通明,暖香縈繞,蜀錦地衣上百花繚亂,乍一看,直教人誤以為春天已搶先一步光顧了這間房屋。 一片花團錦簇,更襯得那個案前端坐的身影無比蒼白、羸弱。 小春從前在尚儀局做事,節祭慶典上經常能瞧見三宮六院、皇子皇孫們,卻從沒對這位嫡出的康寧公主產生過什么深刻印象,畢竟有貴氣逼人的三公主和天姿國色的四公主在,誰也不會去專門留心名不見經傳的六公主。 細看起來,康寧公主李燕燕生的不賴,肌膚細嫩如雪,鼻子小巧精致,新月眉彎下是一對黑白分明的眼睛,雖說還沒完全褪去稚氣,也看得出是個美人坯子。只不過身形過于單薄,面色過于蒼白,與時下受推崇的艷麗美人大相徑庭。而那雙清亮的眸子,原本是很美的,偏偏在不看人時,又總是茫然不知落在何處,顯得心事重重,年輕女孩該有的輕快活潑,在公主身上半分也見不到。 康寧公主也才不過十五歲,比小春自己還小兩歲,卻端莊守禮到了令人生畏的程度,就連吃飯也是一板一眼,小口小口咀嚼,案上每樣食物都嘗上一兩口,卻哪一樣也不會再碰第三次。 宮里頭奉行食不言寢不語,即便已經遠離了長安,公主身上作派不改,除了偶爾盤箸相碰發出微弱的聲響,便只能聽到窗外風聲嗚咽,如泣如訴。 等公主終于艱難地用完了一小碗白米飯,放下玉箸,端起茶盞飲了一口,玉箏才又從食盒底部拿出一只雕花金碗來,輕聲道:“殿下再用些燕窩羹吧。天氣寒冷,龐mama憂心您的身子,親自下廚燉的,一直用熱湯溫著,現在喝正好?!?/br> 公主稍稍抬了抬眼,細聲細氣道:“勞龐mama費心,你替我謝謝她?!?/br> 聲音輕軟,像一片無辜的雪花,方才飄落,轉瞬便在狂風中消殆無形,小春覺得,公主一開口,這屋子里反倒比她不講話時更安靜了。 這樣一個柔弱的公主,陛下也忍心送去和親,小春這樣想著,看向公主的目光里又多了幾分憐惜。 玉箏心里卻有些堵,她本是受了龐mama所托,要替人在公主面前美言幾句的,后面重頭的話還沒出口,卻被公主不軟不硬的頂了回來。 說起來,玉箏也想不明白,龐mama怎么就突然在公主這里失了寵。 龐mama是公主的奶娘,看著公主從襁褓里長起來的,她已過不惑之年,按說早該放還回家頤養天年了,龐mama卻因為舍不得公主,在御前懇求多時,才得以陪伴公主出塞和親。龐mama一片忠心感天動地,公主原本也十分依賴她,一直到昨天還好好的…… 為什么公主今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龐mama的臥房換到了最遠的一間?又一整天不召見,也難怪龐mama會坐立不安,求她來探口風了。 不,不光是龐mama,她們幾個服侍公主多年的舊人,今天都給遣派了各種各樣的差事——沒一個人能長時間待在公主身邊。倒是從前根本沒在內殿伺候過的小春,莫名得了公主的賞識…… 還有,公主一大早就叫鄭國昌將軍整理送親禁軍的名冊,還專門囑咐把伍長以上各人的籍貫、薦人、升遷經歷寫清楚,這又是為什么? ……會和淮王的謀劃有關系嗎? 公主不提,她也不好問。 玉箏咬了咬嘴唇,沒話找話似的說:“這燕窩,是王使君送來的——” 小春也補充道:“公主身體不適,王使君記掛在心,下午遣人過來問過兩次,還說要請郎中來給公主瞧病,奴婢依照您之前的吩咐給推了?!?/br> 玉箏又補上一句:“王使君著實周到細致?!?/br> 康寧公主卻只是垂下眼,輕聲說:“把食案撤了吧,玉箏陪我待一會兒?!?/br> 玉箏和小春都看得清楚,直到最后,公主也沒碰那碗燕窩。 待眾人離開,公主突然將手平攤到玉箏面前,淡笑道:“四哥寫給單于的信,你帶在身上吧?給我?!?/br> 玉箏一愣,右手下意識地朝心口摸去,脫口而出:“公主,關乎淮王殿下的大事……” 她本想說,關乎淮王殿下的大事,還是她來保管比較好,畢竟她就是淮王派來協助公主成事的,可她卻突然意識到,公主說這句話的語氣,前所未有的嚴厲,并沒有給她留出討價還價的余地。 那封信乃是淮王親筆,從他手上接過來時,墨跡還未干透,玉箏揣在懷里,感覺自己收下的是淮王殿下對她的信賴,他待她畢竟是與眾不同的……那封信是她能夠觸碰到的,為數不多和他相關的物件,她其實不是很想給出來。 康寧公主也不急,依然攤著雙手,微微歪著頭,看著玉箏,清澈澄明的眼睛像是將她的心思看了個透。 玉箏臉上一熱,只得從懷里抽出信來,呈到公主手上。 公主拿了信,像在嘆息一樣,望著棚頂橫木,說了句:“你也退下吧?!?/br> 玉箏膝行退到門邊,又不死心地說:“公主,那封信您看完了還是給奴婢收著吧,您身邊人多眼雜……不用太擔心,我看這場雪就快停了,咱們很快就能趕到烏羅?!?/br> 公主不說話,只朝她擺了擺手。 等房內再度只剩一人,李燕燕疲憊地看了眼手中書信,都沒拆開蠟封,便丟進了手邊最近的一個炭火盆里。 “……我們永遠走不到烏羅了?!彼弥挥凶约耗苈犚姷穆曇粽f。 等這場雪停的時候,父皇駕崩的消息就該傳到龍城了吧。 …… 她的父親、大周朝的熙宗皇帝駕崩了。 李燕燕知道這件事。 她還知道,此時此刻,她的長兄、太子李夷清恐怕也兇多吉少。長安城內,專寵多年的穆貴妃協同宦臣邵敏將太子騙進紫微殿誅殺,然后又用一紙偽造的遺詔將穆貴妃的兒子、年僅四歲的七皇子李夷信推上了皇位。 用不了多久,大概就在后天傍晚時分,新帝登基的詔書就會傳到龍城,與登基詔書同時到來的,還有李燕燕的二哥、成王李夷充在秦州自立為帝的消息,以及李夷充向天下州府發出的討逆檄文。 無論是長安還是秦州,得到的響應都寥寥無幾。 大周立國百余年,此時的帝國像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動作遲緩,積弊深重,早不復舊日光彩。藩鎮蜂起,皇權日微,君令不行于境,適逢今歲苦寒,天下歉收,各鎮因爭奪兵馬、糧草、城池早已爆發了多次沖突,朝廷無力調停,形勢一觸即發,社稷危如累卵。 而熙宗突然駕崩,恰好打破了這一艱難維系的平衡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