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亂世做權臣 第146節
想起昔年兩人一同走南闖北時的光景,和分別的半年來所經歷的事,楊業不由默默紅了眼眶,連聲音都比之前沙啞,隱約帶著哭腔。 “謝宋大人” 宋佩瑜特意讓盛旺將楊業帶來,確實存著套話的意思,但是他沒想到楊業的情緒竟然會來的這么快。 他頓了下,將嘴邊要讓金寶將人帶下去的話轉了個彎,變成讓金寶將向云帶來。 向云來的非???,他的胡子自從剃光之后,就再也沒有變長過,因為向公公不喜歡向云蓄須。 向云不蓄須的時候,任誰看到向公公與向云,都要懷疑他們是不是父子。 向公公格外喜歡這種猜測。 向云在趙國有宋佩瑜吩咐人格外關照,還有向公公這個親叔叔cao心,日子過得一帆風順。無憂無慮的生活,讓他看起來越發顯得年幼。 楊業卻與向云截然相反,區區半年的時間過去,楊業蒼老了不止十歲,看上去與向云就像是兩代人。 “你怎么……”向云怔怔的望著楊業,聲音驀得溫和下來,“是不是在衛國吃苦了?” 楊業本想忍著情緒,等到只剩下他和向云的時候在哭訴,卻架不住向云溫聲問他,始終緊繃著的情緒瞬間崩潰。 原來楊業一心一意的想要回衛國,是因為他與向云和其他兄弟在衛國無牽無掛不同,他在衛國還有年邁的父母。 如今他已經與其他人沒什么不同了。 當初回到衛國后,楊業與其他選擇回衛國的人信守承諾撒了個謊,說向云與其他人已經死在土匪手中。 正是因為向云等人的拼死搏殺,他們才能將貨物安全帶回去。 衛國二皇子非但沒怪罪他們,反而給了他們更豐厚的賞錢,想讓他們繼續在奇貨城到衛國之間走商。 猶豫了幾天后,這些人都答應了下來。 后來老衛皇駕崩,皇位更替屢次出現亂象,連帶著整個衛國都陷入混亂。 楊業又一次從奇貨城回到衛國,才知道他父母都被牽連到攝政王與驃騎大將軍手下的互毆中,已經入土了。 楊業拒絕了其他人的招攬,整日在家中頹廢,直到鄰居家的小meimei告訴他,他父母并沒有當場斷氣,還留下了遺言。 他們希望楊業能好好活下去。 楊業痛哭了一宿后,盤點家產,帶著鄰居一家和商隊中愿意與他離開的人,日夜不分的逃到了奇貨城。 作者有話要說: #地圖# 從上到下1、2、3…… 從左到右=從西到東 1、雍州(趙)、翼州(燕)、兗州、青州 2、梁州(梁王)、梁州(睿王)、梁州 豫州(衛國)、豫州(黎國)、徐州(陳國) 3、荊州(楚國)、揚州(陳國) 大致就是這個樣子,但是每個州和每個國家的地形,都不是方方正正的,舉個例子,比如衛國,以從上到下來算其實是2-2.5,并沒有到3,衛國南邊的楚國是2.5-3 . 第79章 從楊業與向云的哭訴中,宋佩瑜大概能推測出衛國的情況。 曾鎮的所有事都塵埃落定后,再回首看那兩年發生的一切。 燕、黎、衛都是輸家,在兩年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數次征兵,引得國內百姓哀聲道怨,最后已經是騎虎難下,只能指望曾鎮金礦回血,最后卻在曾鎮的又一次大地震中賠了個血本無歸。 其中最慘的無疑還是衛國,衛國本就是燕、黎、衛三國中,國力最弱的國家。 在曾鎮的損失,對燕國和黎國來說是元氣大傷,對衛國來說,用滅頂之災來形容都不為過。 全國人口都沒超過四十萬的國家,一下子損失的七萬壯勞力,對衛國的打擊可想而知。 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老衛皇居然駕崩了。 關于老衛皇駕崩的細節,宋佩瑜收到了好幾個版本的消息,他也無法推測出究竟是誰害了老衛皇,卻能肯定,老衛皇絕對不是正常死亡,最好的結果,也是被氣死的。 后面‘九子奪嫡’,卻始終沒人能真正坐穩皇位,更是進一步加劇了衛國的亂象。 直到已經對皇位心生畏懼,明明掌握大局,卻甘愿退步攝政王的衛國二皇子也被毒殺,連帶著掌握衛國僅剩兵力的驃騎大將軍也不明不白的死在了攝政王的后院。 衛國才算是徹底崩盤。 聽楊業話中的意思,他逃離衛京的時候,衛京已經混亂的不成樣子。 老衛皇的兒子、孫子已經全軍覆滅,只剩下遠在趙國的八皇子。 衛京中的人正在商議是從皇族旁支中找人頂上,還是讓老衛皇的女兒頂上。 隨著楊業一路遠離衛京,入目所見的各縣鎮情況也越來越糟糕。 衛京雖然混亂,卻沒耽誤附近百姓春耕。 距離衛京稍遠些的縣鎮,田地里連個人影都沒有。 因著衛京自身尚且不能穩定,更沒有空理會地方官府里的官司,地方官府中的奪權篡位比衛京還甚。 在衛京奪權,還要考慮權力變更后,是否能將權力始終握在手中,會不會步了老衛皇兒子們的后塵。 地方官府完全沒有這個煩惱,只要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其他世家斬草除根,他們就是‘土皇帝’。 等衛京回過神來,也不能將已經完全將權力掌握在手中的他們怎么樣。 縣鎮中的大小世家為了更大的利益,就差打出狗腦子了,又怎么有余力顧得上安撫惶惶不安的百姓? 百姓家中的青壯,早就在一茬又一茬的征兵中離家,誰也不知道還有沒有回來的機會。 沒了家中的壯勞力,春耕也變得格外艱難起來。 前兩年為了戰事,農稅一年比一年過分,家中男人們走時,官府貼補的銀錢,他們半分都沒能留下,全都交稅了。 自從曾鎮第二次大地震后,坊間糧錢就翻了一倍,衛京換的皇帝越多,糧錢漲得越快。 好在農村百姓家中都有地和存糧,雖然日子沒什么盼頭,但短時間內自給自足卻沒什么問題。 可惜現實卻遠比想象中的殘酷。 當初為了逃脫兵役,躲到山林中的人,經過一個冬天后,都變成了土匪。因為縣鎮衙門中的人也都在忙著爭權,這些土匪便光明正大的活躍了起來。 土匪當初會逃兵役,大多都是無牽無掛,沒有家人會被牽連?;蛘呃湫睦浞?,只管自己舒服,根本就不管他逃了兵役后家中會遭遇什么的黑心人。 就算尚且有些良心的人,也不會拒絕白來的東西,最多就是遠離家鄉的范圍,去搶其他村子的人。 剛開始的時候,土匪們還專門挑村民出去耕種的時候,才悄悄地從山林中沖下來,直奔村民家中連吃帶拿,俗稱為偷。 等村民們發現這種情況,組織健壯的婦女在村中巡邏后,這些土匪還消停了些日子。 但這些土匪又沒有土地可以耕種,就算是開荒,他們也弄不到種子,等到將從村子里搶到的糧食吃完后,他們還是將目光放在了村子上。 偷變成了搶。 有第一次,就會有無數次。 村民在土匪的逼迫下退無可退,甚至連春耕都進行不下去。 就算他們堅持春耕,等到秋收的時候,誰知道官府是不是又要繼續加稅? 去年的時候,他們就將整年收成的十分之八和男人們服兵役留下的銅板都給了官府,再加稅,他們辛苦一年后,豈不是還要倒找官府錢? 土匪如此猖狂,官府卻絲毫不作為。 等到秋收的時候,糧食堆積在地里等著曬干,就是土匪最方便下手的時候,他們又能留下多少? 最后村民都選擇保護已有的東西,整日留在家中,時刻防備著土匪來搶劫。 村子里的地便都荒蕪了。 向云本想打斷楊業的哭訴。 他雖然心疼楊業,卻知道現在還不是說話的時候,若是惹得宋佩瑜與呂紀和不耐煩,反倒對楊業不好。 宋佩瑜卻以目光制止了向云。 向云能因為不甘心,從一無所有的世家旁支白手起家,組起個商隊,還能搭上衛國二皇子,自然是個聰明人。 他馬上想到,宋佩瑜是想從楊業口中知曉衛國如今的情況,話語間安慰楊業的同時,也在暗自引導,讓楊業說的更細致。 聽到楊業更細致的訴說后,向云卻覺得心中酸澀難擋,忍不住紅了眼睛。 眼見著楊業已經累了,不僅要向云攙扶著才能站好,連帶著嗓子都異常沙啞,神情也滿是疲憊,再也說不出來更多的東西。 宋佩瑜便溫聲叫向云將楊業帶下去。 等向云與楊業都走了,盛旺也按照宋佩瑜吩咐,去安撫正在奇貨城落腳的三千蔚衛。 呂紀和從椅子上站起來,準備回他的住處。 送往咸陽的折子已經送走,他還要寫份正式聲討梁州睿王的詔書。 宋佩瑜叫住呂紀和,示意金寶和春芽去外面守著,附在呂紀和耳邊低聲輕語幾句。 至于重奕……他肯定能聽見,不用管他。 呂紀和面露詫異,將玉扇敲在手心,沉思了片刻,緩聲道,“如今說這些還為之過早,但以你的面子,只要修書一封,多討些軍糧卻不成問題?!?/br> 宋佩瑜得了肯定的答案,卻沒面露喜色,還想再與呂紀和細語幾句,卻被呂紀和的玉扇貼在了臉上。 呂紀和面色稍顯的古怪,語氣也比之前急促許多,“我突然想起有份文書急著處理,這些事我們過后再說?!?/br> 說罷,呂紀和轉身就走,像是身后有什么洪水猛獸再追他似的。 宋佩瑜何時見過呂紀和這般火燒眉毛的模樣? 他在心中想了幾輪,也沒想到有什么事能急成這樣,最后只能猜測是呂氏的私事,呂紀和不方便對他透露。 直到呂紀和的身影徹底消失在門口,重奕才將猛獸狩獵般的目光收回,轉而放在宋佩瑜身上時,又變成了另一種含義。 可惜宋佩瑜已經對重奕的目光習慣了,又正在專心思索衛國的事,根本就沒注意到重奕的目光變化。 七座千金鏡,只剩下三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