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亂世做權臣 第134節
換成他站在重奕的位置上,也會被慕容靖說動。 但他不是咸魚,還是沒法完全猜透重奕的心思。 短暫的猶豫后,宋佩瑜選擇不再追問。 他應該教會重奕與他分享想法,或者去理解重奕,而不是直白的逼問重奕。 剛安穩下來沒幾天的朝堂再次頻頻動蕩。 上次遭殃的都是文官,只有駱三莫名其妙的多出來個比較麻煩的副官。 這次受到波及的卻大多都是武將。 只有少數知道永和帝已經決定攻打衛國的人,才明白永和帝這是在為重奕第一次親自帶兵出征做準備。 永和帝終究還是沒有那么信任慕容靖,明明有仍舊駐守在趙燕邊境的二十萬邊軍可以立刻調用,他卻將能用的親兵都調動起來,為重奕另外湊出了八萬兵馬。 宋佩瑜一方面覺得這八萬兵馬隨著重奕去衛國,才能勉強讓人放心。 另一方面,宋佩瑜又明白,如果這八萬兵馬全都隨著重奕離開,整個咸陽都會陷入無聲的危急之中。 說是空城也許過于夸張,說是如履薄冰卻又不足以形容咸陽即將陷入的危險境地。 與宋佩瑜產生相同顧慮的人還有不少。 除了穆侍中始終都被瞞在鼓里,中書令與尚書令都堅決反對永和帝堪稱瘋狂的行為,他們直接建議,重奕也不要離開咸陽。 起碼在沒有兒子之前,不要再離開咸陽,還是抱著去發動戰爭,這么危險的目的。 慕容靖礙于身份和立場,不方便像中書令與尚書令那樣,態度鮮明的請求永和帝不要動京衛,唯有再次上交手中的半塊虎符并在府中稱病。 永和帝立刻讓太醫院的太醫去給慕容靖診脈,卻提都沒提已經連續退還給慕容靖三次的半塊虎符。 轉眼間又過了半個月的時間,又一年春耕祭祀。 良種已經在世家范圍內推行三年,收獲兩年。 接連在全國范圍內減免農稅的情況下,趙國糧庫里的糧食不減反增。 這也是知道內情的朝臣,只反對永和帝想要將守衛咸陽的親兵,都交給重奕帶去邊境。卻不反對趙國主動對衛國出兵的本質原因。 短短五年的時間,趙國已經完全不再受與燕國交戰多年的影響,徹底平穩了下來,甚至還有余力再次發動戰爭。 衛國勞民傷財的數次朝曾鎮征兵,卻接連兩年都沒打勝仗,在曾鎮地震中損失了七萬兵馬。 緊接著老皇帝駕崩,皇子皇孫輪流做皇帝,卻沒有一人能真正坐穩皇位。如今能掌握衛國剩余兵馬的驃騎大將軍也沒了,衛國也就徹底亂了。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衛國已經發生了不下二十次動亂。 不止趙國發現衛國的虛弱準備動手,除了燕國和黎國也是曾鎮地震的資深受害者,除非有萬全的把握,否則絕對不會再輕易出兵,同樣與衛國接壤的梁州睿王也蠢蠢欲動。 如今還沒動手,不過是在等。 等衛國的情況更糟糕,才能用最小的代價得到最大的利益。 趙國想要獨吞衛國,不僅要防備也在調兵遣將的梁州睿王,還要防備看似波瀾不驚,實際上卻暗潮洶涌的燕國與黎國。 如果等到其他國家已經開始動手,趙國再動手,就失了先機。 如今最理想的拿下衛國的過程,就是梁州梁王幫忙拖住梁州睿王,趙國在燕國與黎國反應過來之前,就徹底占領衛國。 不給其他國家半分可乘之機。 總之,要快。 襄王承諾,如果趙國對衛國出兵,他愿意親自去請梁州梁王出兵,將梁州睿王的兵馬拖在梁州。 不能保證將梁州睿王的兵馬全都拖住,卻可以保證梁州睿王沒法將全部心神都放在衛國上。 隨著時間推移。 不僅仍舊在僵持中的永和帝與朝中重臣們的脾氣越來越大,宋佩瑜也感覺到了久違的壓抑與緊迫。 發現宋佩瑜嘴角出現燎泡的當天,重奕在勤政殿外主動求見永和帝。 這是他在勤政殿挨打又被罰跪后,第一次出現在勤政殿的后殿,也是從那之后,第一次與永和帝在大朝會之外的地方見面。 白天剛在朝堂上見過,重奕見到永和帝時,沒有任何復雜的思緒。 他開門見山的道,“京衛你自己留著,我有邊軍就夠了?!?/br> 慕容靖雖然稱病,在府中靜養,私下卻始終都與東宮有聯系。他幾乎每天都要往東宮送一份厚厚的書信,里面的內容都與趙燕邊境的那二十萬邊軍有關。 慕容靖覺得,燕國在曾鎮戰爭中連續投入兩年最后血本無歸,就算是發現趙國對衛國下手,想要阻止也是有心無力。 趙燕邊境的二十萬大軍,留下十萬,足以防備燕國。 剩下的十萬帶去衛國,如果過程順利,足夠碾壓衛國剩下的六萬大軍。 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拿下衛國,讓周圍的諸國都反應過來,別說是二十萬大軍,就算是再翻一倍,也難以將衛國徹底吃下來。 重奕被慕容靖的書信說服,他打算帶著慕容靖,調集十萬正位于趙燕邊境的大軍,直接趕往衛國。 能直接拿下衛國最好,宋佩瑜心心念念的西域商路與荊州出??诹⒖叹湍苣玫绞种?。 不能直接拿下衛國,對于重奕來說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一日拿不下就用十日。 十日拿不下就用一年。 …… 重奕最不缺乏的就是耐心。 但是他現在缺時間,衛國的形勢隨時可能發生改變,他不能再在咸陽耽擱下去了。 聽了重奕的話,永和帝臉上的喜悅頓時變成了抗拒,他皺著眉毛道,“你放心,你將那八萬大軍帶走,咸陽也不會有事,我……” “我帶不走?!敝剞群敛涣羟榈拇疗朴篮偷鄣幕孟?,“宋氏與呂氏不會允許我將京衛全都帶走,他們只會讓我也留下?!?/br> 永和帝沉默的閉上嘴,重奕都能看透的事情他怎么可能想不到,卻仍舊忍不住心存僥幸,或者只是自己欺騙自己。 他也不想讓重奕去戰場。 明知道重奕帶兵征討衛國,才是最正確的決定。 趙國打下衛國,安定楚國的心,進一步推動趙楚聯盟只是順便。 不愿娶妻納妾的重奕,要通過兵權來穩固自己的地位,才是真正的大事。 無需拿下整個衛國,重奕只要能帶兵拿下衛國的幾個城池,他在趙國的地位就會立刻穩固。 畢竟重奕已經及冠,永和帝有心想要隱瞞重奕的怪異,也隱瞞不了多久。 朝堂與百姓遲早都會知道,皇太子不愿意娶妻納妾延續趙國的香火。 于政事上一無所成,甚至連延續香火都不愿意。 別說是重奕的太子之位不穩,連永和帝的帝位也會因為沒有三代繼承人而動搖。 這個時候,無論是重奕還是永和帝,都迫切需要通過其他方式來穩固自己的地位。 對于永和帝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后宮的妃嬪懷孕,有更多的繼承人可以選擇。 但……能容忍的下丹瓊公主,永和帝已經是宰相肚里能撐船的結果。 永和帝現在能做的也唯有給弟弟府里多送些美人,再讓太醫院每天給肅王熬制補藥。 對于重奕來說,他需要在朝堂的影響力,最快也是最適合他的方式,就是將兵權握在手中。 恰好永和帝樂意放權,慕容靖也愿意支持,又剛好碰到倒霉的衛國國運將近。 這等千載難逢的機會,就像是給重奕量身打造的一般。 要是永和帝自己去冒險,他早就擼起袖子就上了。 但是要面對危險的是重奕! 他又不是已經死了的衛皇,一大窩皇子在那,自己都認不全,在曾鎮戰場死了幾個也毫不心疼。 若是重奕在戰場上出現意外…… 只要想到這個可能,永和帝都覺得呼吸困難。 重奕彎腰去看永和帝的眼睛,剛要開口,永和帝就面無表情的轉頭,用后腦勺對著重奕的臉。 重奕沉默了下,將手臂搭在永和帝肩上。 “慕容靖沒說謊,他會全心全意的輔佐我?!?/br> “我的馬跑的最快?!?/br> “我逃跑時候,沒人能追得上我?!?/br> …… “將衛國當成您今年萬壽的賀禮?” “別說了!”永和帝仍舊沒有回頭,嗓子卻不知不覺變得沙啞了許多,“打下來多少地盤,都給你做封地?!?/br> 反正早晚都是你的。 原本永和帝還想著八萬京衛不能全都讓重奕帶走,讓重奕帶走一半或者哪怕一萬也行,重奕卻態度堅決的拒絕了永和帝。 理由是他要輕裝簡行的趕往衛國,哪怕從咸陽帶走一萬軍隊,都有可能引起各國的注意,導致攻打衛國的計劃失敗。 永和帝憤怒之下,直接將重奕攆出了勤政殿。 如果他攆人的時候,沒捂著眼睛,看上去也許會更有威懾力。 得知重奕已經說服永和帝,馬上就要輕裝簡行的趕往衛國。 宋佩瑜心情復雜的同時,立刻趕往勤政殿求見永和帝。 永和帝還沒從重奕要出征的惆悵中回過神,就聽孟公公來通傳,東宮太子賓客宋佩瑜求見,手里捧著一沓折子。 永和帝保持癱在軟椅上的姿勢不變,惆悵的嘆了口氣,“不見,告訴貍奴朕身體不適,讓他明日再來?!泵瞎珔s沒立刻退出去,“宋大人說他想與殿下一同去衛國,還整理幾種能在他國都不在意的情況下,到達衛國的方式。想要請您過目?!?/br> “唉”永和帝繼續嘆氣,強行打起精神,“難為他肯如此惦記著朱雀,讓他進來吧?!?/br> 見到宋佩瑜列舉出個各種方式后,永和帝心中贊嘆叫絕的同時,感慨觸動也更加深刻。 手頭有事等著他去做,永和帝反而沒了傷感的心思。 他打起精神讓孟公公將邊軍將領名冊拿來,他要親自指定哪些將領留在趙燕邊境,哪些將領與重奕去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