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田樂gl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284
唐才升想到他讓人去打聽的唐思海的消息,得知唐思海沒有了唐家族規約束后,用私下攢的私產置辦了不少田產,還與人做了點小買賣,日子過得確實比在田莊時要好。 他的私產從何而來這一點唐家也盤問他了,不過他說都是母族和朋友的補貼,族里也沒有追根究底的能力,只能放過他了。但這實打實地給了唐家一陣難堪,甚至已經有不少族人也動了心,想要攢私產,讓唐赟為此忙得焦頭爛額。 唐才升也勸不動唐斯羨,便眼睜睜地看著她去找秦雩改了戶籍、五等丁產簿上面的姓名。 對識字不多的鎮前村的村民而言,“唐斯羨”跟“唐思先”讀起來差不多,且對他們的生活影響也不大,他們討論的興致不高,倒是唐清滿要出家修行這事,正好成為他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要我說,這樣如花似玉的小娘子就這么出家了,怪可惜的?!?/br> “嗐,誰讓唐家人這事做的不厚道?辱人名節,日后都嫁不出去了,不出家還能如何?繼續留在家里,反倒會助長那些謠言的散播?!?/br> “可惜了?!?/br> 他們談及這事,也只會道一聲可惜。 可對唐清滿來說,出家的決定反倒讓她的心里更加輕松自在,明明還未正式去守一道觀拜師,她就好像卸下了什么枷鎖。 尤其是為了表現自己跟唐斯羨的無奈,她在人前都是一副十分委屈的模樣。連秦湞都說她演出了戲精的精髓,——戲精一詞還是唐斯羨教她們的,說是大理那邊用來形容演戲演得出神入化,就像成精了一樣的藝人。 唐清滿裝委屈裝久了,慢慢地想起秦湞以前的言行舉止,忍不住問秦湞:“湞娘,其實你的身子是好利索了嗎?” 秦湞頓了下,面不改色地應道:“是呀,好多了?!?/br> 唐清滿也不確定秦湞是嫁過來之后身子才有所好轉,還是以前的病都是裝的。但她寧愿相信是前者,否則裝病裝這么多年,這得多大的毅力? —— 唐斯羨改名之后便回了饒州處理茶場的事務,秦湞與唐清滿仍在鎮前村:秦湞是要處理果園的買賣,以及那十幾畝晚稻的收割;唐清滿是礙于名聲,不便再與唐斯羨獨處,所以選擇留在鎮前村陪著秦湞。 期間梁北望送給唐斯羨的匾額已經刻好了,他親自帶人送來,引起了村民的圍觀:“哎,這上面寫的是什么?” “內殿崇班。是唐思先的官階,就跟縣城的周家掛著的‘文林郎’的匾額一個意思?!?/br> 一小部分人依舊習慣稱呼唐斯羨為“唐思先”,唐斯羨哪怕在場聽見了,也不會刻意地去糾正他們,反正她的戶籍上,已經改名為“唐斯羨”就足夠了。 “真是令人羨慕!” 不少人家的門前連一塊匾額都沒有,畢竟有時候匾額也是象征著身份和地位的。鄉里除了唐家田莊外,只有秦天那等財力雄厚的人家,才會在自家門前掛著“秦宅”的匾額。 如今唐斯羨家的大門倒是沒有掛“唐宅”的匾額,可是這個“內殿崇班”的匾額,已經足夠威風了。 秦湞作為家中的女主人,自然該出來替唐斯羨主持此事,她先是向梁北望道了謝,隨后讓人將之掛在大堂處。 之所以沒有掛在門口,那是因為太過招搖,所以大多數人都會掛在大堂處,不會過于招搖,進來做客的人也能看到。 梁北望笑道:“這個匾額怕是要不了多久就得換了,所以秦娘子不必言謝?!?/br> 言下之意是祝賀唐斯羨能平步青云、扶搖直上。 秦湞微笑著應道:“借梁二郎君吉言?!?/br> 在梁北望送匾額之后,秦湞也找到人妥善處理果園以及稻田的事務,帶著唐清滿上了饒州。 在唐斯羨先回來的這些日子,她先向朝廷匯報了自己改名之事,——主要是向負責她的磨勘、調遣的三班院,萬一自己改了名,三班院在未知情的情況下有調遣、安排,那烏龍就大了。 隨后,她親自到守一道觀走了一趟。 守一道觀與許多道教建筑一樣,選址在可以一覽山川地貌的山上。不過仙閣山并不高,路也不陡峭,唐斯羨游山玩水似的,一路走到了道觀門口。 道觀的主體建筑其實不大,但仙閣山受洞天福地等文化傳播的影響,這一帶幾乎都已經被人認為是屬于道教的地盤。故而在山中、山腳下也有不少屋舍,有些是不出家修行的道士自己搭建的住所,有些是道觀修筑給正式出家的道士住的屋舍。 不管是男道士還是女道士,都束著發冠、衣著統一,若遇到年紀小、又還未長開的,險些讓人辨不清楚對方到底是男道士,還是女道士。 也幸好道教的稱呼較為統一,都是稱呼對方為“道長”,或“真人”。 唐斯羨來得巧,正好有一富戶請守一道觀的道士在投龍壇打醮,那個說要收唐清滿為徒的妙真道士便在打醮的隊伍中。 唐斯羨一邊跟圍觀群眾閑聊,一邊打聽守一道觀的事情。結果發現它的口碑還是不錯的,男女道士都是分開居住,除非在道觀任了職,否則平日跟著自家師父各自修行。 一般出家的道士會學習道家的經書、符箓以及打醮儀式等,只有經過了嚴格的學習,通過了考核,才能成為正式的道士,被授予相應的號。 當然,不出家的道士也可以自己取號,平日也只學習一些經書,并不會進行系統的學習。 妙真能出現在打醮儀式上,證明她是正式出家的火居道士,要收唐清滿為徒,自然也不會放任她去當散居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