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首映禮
放映廳一共有八百多個座位,但首映禮卻僅僅邀請了數十名業內人士,這包含了劇組演員、影評人,即便加上抽選而來的一百名幸運觀眾,總體也不超過兩百人。 因此,從臺上望去,整個座位席似乎空落落的。 此時,大銀幕上正放映著一張宣傳海報,那是兩個少男少女在屋檐下躲雨的電影截圖。 青春期的悸動,沾衣欲濕的杏花雨,以及校服的服飾設計,都讓人們眼前一亮。 作為導演,廖遠在現場說了一些拍戲時的細節:“林微音小姐的氣質是我最理想的女主角,所以這部戲非她莫屬,讓我很意外的是,在現場,林小姐的演技也出乎我們所有人的意料,很自然和清新,讓人看不出是在演戲,就像是出道多年的老演員一般,這大概就是本色出演的好處?!?/br> “宋白凝小姐飾演的晴依是一個比較尷尬的角色,但她又必須存在,因為是推動劇情的主要人物,同樣是第一次演戲,宋小姐和林小姐一樣,在演技方面無可挑剔……” “張子明先生就更不多說了,老演員,演技精湛,在這部劇里也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他的演出……” 廖遠一連說出了十多位演員,夸贊式的點評讓所有演員都露出了笑容。 “感謝演員們的付出,感謝所有的幕后人員,至于整個故事,我覺得我還算滿意,好吧,我說的太多了,大家可以欣賞這部電影了!” 言畢,廖遠便走下了舞臺,其余工作人員連忙收拾了一下現場。 很快,整個放映廳陷入一片漆黑。 接著,大銀幕燈光漸漸出現。 首先出現的便是一副老舊的琴譜,鋪滿了整個熒幕,伴隨著一段《opening》這首純音樂的出現,頓時讓所有人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 “氣氛營造的很不錯?!?/br> “我靠,這首開頭曲子不簡單啊,這電影可能不單單只是那種戀愛類的電影?!?/br> “這音樂,滿滿的懸疑氣息,很有好萊塢大片的感覺??!” 現場不少觀眾都在低聲言語。 影評人陳昌平與張天華對視了一眼,各自點頭。 單從這段音樂來講,的確是不俗的。 不愧是大鋼琴家廖遠的作品! 但配樂只是電影的一部分,如果只是欣賞音樂,那還不如去廖遠的音樂會,何必來電影廳呢? 抱著略微挑剔的單獨,陳昌平拿出了小本子,開始準備一邊觀影,一邊寫下這部電影的一些特點。 整部電影運用了非常舒服的偏黃色色調,看起來非常唯美。 細節處理也相當出色,反復出現的老琴室斑駁的墻壁、木地板在不經意間成了水泥的走廊、四次出現在墻壁上的肖邦和他的戀人喬治?桑的畫像,鋪延開的蔓藤也是華麗至極。 起碼從視覺角度上來講,這部電影是成功的。 可是故事…… 陳昌平皺起了眉頭,前二十分鐘開始,他都快要睡著了! 除了斗琴大賽似乎還有點開頭。 雖然憑借豐富的觀影經驗,陳昌平發現了這部電影在細節方面的補補經營,但他總覺得有些過猶不及,因為開頭所有的溫馨浪漫、純情愜意,顯得太過平淡,但他知道,往往越平淡的細節,可能都是所有謎底的鋪墊,因此每到一句關鍵臺詞,他都會仔細的琢磨一番,猜測接下來所發生的故事。 很快,他就發現了一些特點。 四手聯彈時出現的老師。 十五個沒人吃的蘋果。 從來不來上課的小雨。 母親眼角的皺紋和哀傷,以及腕上的幸運手鏈。 兩個人跳舞、兩個人看景、兩個人騎車、兩個人在音像店聽《情人的眼淚》—— 陳昌平突然覺得有些頭皮發麻。 他隱隱有了一個猜測。 這一切,都只是你一個人的獨角戲嗎? 陳昌平凝視著電影中的葉湘倫。 他下意識覺得,這大概率是一部精神病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愛幻想的男孩,而所謂的路小雨,可能事實上根本不存在。 “難道故事結尾,葉湘倫躺在精神病院?” 陳昌平覺得這個套路有些爛俗。 但幻想總是有根據的,所以女主應該是有真是縮影的。 很快,陳昌平發現自己似乎是被導演輕易地帶入到了一條意料中的情節陷阱,自以為是地認為這不過又是個女主人公因氣喘而隕命的悲傷故事。 直到…… 路小雨在舊琴房里彈奏《秘密》,伴隨著那詭譎的曲調,周圍的場景迅速發生變化,一股龍卷風圍繞著路小雨迅速翻滾,周圍的書架、畫框、斑駁的墻壁、破舊的地板漸漸被這道龍卷風刮起…… 當一首《秘密》演奏完畢,周圍的一切都恢復了正常。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沒變,但似乎又變了。 嶄新的一切! 此刻,陳昌平瞠目結舌。 和他一樣表情的,是現場數十個影評人。 包括現場的觀眾,都已經忍不住開始驚呼起來。 所有人都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 在電影最開始的前一個多小時的,人們對于廖遠和他的這部電影是心存疑惑的,甚至是不經意間的輕視。 可是這一次,廖遠讓所有人都震驚了! 影片的最后半個小時,可以說是峰回路轉,一切的疑惑瞬間被破解。 而在解釋的過程中,廖遠甚至“頑皮”地融入詭異恐怖、神秘幻想的元素。 這讓人拍案叫絕! 原來,這就是不能說的秘密? 一個舊琴房,一架舊鋼琴,還有一張舊的《secret》琴譜。 只要用極快的速度彈奏,就能回到過去,慢彈,則去到未來。 越快,則回去的時間越多。 越慢,則未來去的時間越遠。 導演不需要解釋為什么這樣安排,他只需要生硬卻不容置疑地告訴你,這就是既定的規則! 你束手無策,卻接受地心甘情愿—— 因為不知不覺間,廖遠似乎已經完成了從“將”至“匠”的蛻變。 有些元素可以看出廖遠內心深處的藝術情節,二十年前的社會,人們對于精神病人的漠視和不寬容。 學校畢業時的匯報演出。 自行車在長長的廊橋上飛馳而過。 小菜場擁擠骯臟卻充斥著的賒賬有理的溫馨感人。 斑駁的修正液筆跡“我愛你”、“你愛我嗎”。 接著是他用修正液用力地點出心形圖案。 20年的時空交錯在此時重逢,我的愛人路小雨卻正在慢慢死去。 “啪嗒!” 看到路小雨趴在書桌上死去的那一刻,有人落下眼淚。 當情節逐漸全部揭露。 當舊琴房里,大鐵錘在廖遠頭頂呼嘯的同時,那首《秘密》被飛快彈奏。 快到他可以回到那個比小雨拿到琴譜還要早的過去。 于是,那時的小雨不認識他,他也因此救了小雨一命。 最終的照片,揭示了圓滿的結局。 小雨拍了畢業照,也就是說她并沒有死去—— 這才是這張彩色畢業照唯一需要表達的主題。 事實上,葉湘倫在不在照片中,已經并不重要。 “好故事!” 看完了整部電影,陳昌平怔怔出身,然后用力的筆記本上寫下了這三個字。 “虛幻的突兀存在,意識的擅自撞擊,異時空的突然切變,年代交錯的純情愛戀,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此類影片都很難拍好,更何況將這些元素融合在一部電影中?!?/br> “首先,在敘事結構上,交代不夠則成莫名其妙的橋段,交代過頭又失了玩味的余地,把觀眾當成沒有思考能力的弱智?!?/br> “從某種意義上說,廖遠的《秘密》和一些大師級作品,可謂是一脈相承的,電影究竟是悲劇還是喜???這是廖遠留給我們的命題?!?/br> “如果你看完明白了整個電影過程,你會深深感嘆廖遠身為導演,在處理電影細節時的巧妙和從容不迫,很難想象,一個新人導演,竟然將炫技如此自然巧妙地融入情節中去?!?/br> “這一次,我,陳昌平,為廖遠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