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眾大臣聽到她的話臉上都有些掛不住,嘴硬的還替自己辯解幾句,最后不過換來惜珍的一聲冷哼。 “陛下?!庇邑┫鄤⒆可锨耙徊秸f道:“臣倒是覺得如果利用好了,孟國易主對我大夏也并非完全是壞事?!?/br> 惜珍瞇了瞇眼,直覺劉丞相后面要說的話是她不愛聽到的。 果然,在宋明煦讓他詳說后,劉卓說出了“和親”這么一個餿主意。 單聽到“和親”這兩個字,惜珍就覺得一股怒氣直沖頭頂,費了好大力氣才壓住火氣,聽劉卓在一旁侃侃而談的說著和親的好處。 等他說完了,終于等到機會的惜珍開口問道:“敢問劉丞相,和親人選該怎么選?” “這個……”劉卓偷瞟了一眼諸藩王,還是沒敢直接說出讓宗室女和親的想法?!盎劐吠醯脑?,依下官之見,此次和親是為了表達咱們大夏的誠意,那選擇的女子身份自然不能夠太低,至少也……” “不能太低啊,”惜珍打斷他的話,“本王覺得劉丞相您的孫女就是不錯的人選。聽說劉小姐知書達理才貌雙全,想必是能如劉丞相希望的那般完成和親的任務的?!?/br> “宸王你,你說的這么什么話!”劉丞相問。 “本王說的什么話?本王是順著劉丞相您說的話啊?!毕д溧托?。 她倒不是跟劉丞相的孫女有什么仇,也不是針對人家小姑娘,只是清楚劉丞相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孫女去和親罷了。 不是因為劉丞相對孫女多么的疼愛,而是因為若是劉丞相的孫女去孟國和了親成了孟國國主的后妃,那劉家和孟國的關系就過于密切了。劉丞相一家雖說能借此得到封賞,但在朝中和那些要緊的職位也就注定無緣了。 是以劉丞相提和親這個主意也是要送別人家的姑娘去和親,絕不愿意把自家的姑娘搭進去的。 “和親之事不用再提了?!彼蚊黛汩_口為兩人的爭論做出結論,“大夏自建朝以來,歷代君王從來沒有靠和親來換取和平的,朕不能開了這個先例。這種犧牲女子一生,委曲求全的獲得短暫又虛幻的和平的行為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并非長久之計。和親之事,以后就不要再提了?!?/br> 宋明煦拿出皇帝的威嚴,朝中重臣馬上收了心思,不敢再提和親。 “何大人,”惜珍看向兵部尚書,問道:“這件事您怎么看?” “這個……”何大人緊張的吞了口口水,說道:“下官覺得,邊城百姓飽受戰亂之苦,國家也是歷經動亂正是休養生息的時候,實在不宜開戰。不如,先給孟國新國君遞上一份國書,商議一番?!?/br> 何大人頂著惜珍冰冷的眼神,越說聲音越小,底氣越發的不足。 “不宜開戰,遞上國書?!”惜珍很想摔個什么東西來發泄自己的憤怒,只是如今身在朝堂之上還是要收斂些,只能更用力的用眼神瞪著何大人。 何大人頭垂的快要埋進胸口了,仍能感受到她懾人的目光。 “本王還是第一次聽說的,兵部尚書主和不主戰的?!毕д涞?。 “這個,下官也是從大夏和百姓的角度考慮的?!焙未笕藳]什么底氣的說著?!爱吘箛鴰煲膊粚捲?,真打起仗來軍需和糧草都是不小的一筆開銷?!?/br> 他一介武官,出身武將世家自幼習武身材壯碩,還總被人調侃大嗓門,沒怎么怕過人。如今面對比他矮了一頭瘦弱不少的惜珍,卻好像落了下風。 惜珍盯著他,一字一句的說道:“莫說大夏如今已不似何大人說得那般勢弱,就算比何大人說的更困難,何大人身為兵部尚書也該有他戰便戰的氣魄!這朝堂上只剩下一個主戰派,那人就該是何大人才對!” 平日里惜珍在朝堂上與人爭辯時說話都是諷刺挖苦,少有如此聲色俱厲的斥責。她這番話一說完,朝堂上一片安靜,剛才還議論紛紛的眾大臣和諸藩王都深低著頭,不敢去觸她的霉頭。 惜珍長吸一口氣稍作冷靜,說道:“依本王看來,何大人實在是不適合兵部尚書這個位置?!?/br> “王爺!”何大人抬頭不敢相信的看著惜珍,反問:“您就一定要打仗嗎?” “本王不是要打仗?!毕д湟呀浝潇o下來,可以心平氣和的闡述自己的觀點,“如果孟國能安分些,兩國可以相安無事最好??扇羰敲蠂讼劝l難,大夏絕不能無底線的退讓,助長孟國人貪得無厭?!?/br> “本王這么說,何大人能懂嗎?” 何大人梗著脖子跟她對視了一會兒,最后還是敗下陣來頹然的低下頭。 “可,可咱們現在根本打不過孟國,到時候……” 惜珍閉上眼,有點后悔自己剛才竟然還想跟這個已經沒救了的人講道理。 “本王說了,以目前大夏的國力面對孟國并非沒有一戰之力。是戰是和要看孟國是什么態度,然后做出對百姓和大夏最好的選擇。本王剛才也說了,何大人不適合做兵部尚書。所以是您自己辭官,還是要本王幫您一把?”惜珍問?!叭羰潜就醭鍪至?,事情恐怕就不能善了了?!?/br> “王爺!” “宸王,你說的是什么話!” 朝堂上眾人也不免嘩然。惜珍往日雖然霸道,但在朝堂上威脅別人辭官的事情還真沒做過。 此時惜珍已經忘了自己剛才關于在在朝堂中要收斂些的想法。她并非嗜殺的人,也不愿意打仗。但是真要打了起來,她也不會退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