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其他藩王看著梁王一家上了宮里的馬車,相互對視一眼,就有人牽頭吆喝著從解憂樓里定一桌席面招待大家。 馬車上的梁王自然是不知道其他王爺湊在了一起討論起他進宮的事情,正仔細的叮囑三個兒子在宮中要注意的事情。 宋明浩和弟弟宋明全聽得認真,唯獨宋明棟左耳朵進右耳多出的不把父王的話當一回事。 梁王看著低頭把玩著腰間玉佩的長子,在心中無奈嘆了一聲。算了,削藩就削藩吧,只要他們兄弟幾個能平安活下去,他也沒有其他的奢望了。 宋明棟今年二十有五,比惜珍和宋明煦都要年長,按輩分是他們的堂兄。 宋明棟五歲時母親病逝,一年后父王又娶了新王妃進府,當時帶他的乳母就告訴過他,繼母不是他的親生母親,絕不會真心待他。 宋明棟一直牢牢記著這句話,無視繼母的示好和父親的調和,始終置身事外不肯將自己和他們當做一家人。 后來繼母生下了宋明浩,他更是將其當做眼中釘,視為對自己世子之位最大的隱患。 以前宋明煦做錯了事情,梁王一要處罰他他就跟梁王提起自己早逝的母妃讓梁王心軟。 后來梁王發現兒子越長越歪,想要好好教導引導他重回正途??伤蚊鳁潖男睦锊幌嘈抛约焊竿?,無論他說什么宋明棟都當他是為了幫和新王妃生的兒子謀取世子之位。 父子之間的嫌隙越來越大。 這次梁王帶兵進京帶的是次子宋明浩,這讓宋明棟更加憂慮自己的世子之位,在梁王離開梁州后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動作不斷。 可惜他不知道自己的作為早被梁王悉數掌握,甚至還被寫在密信里送到了惜珍和宋明煦眼前。 以前的那些小動作梁王還可以裝作沒看到,這次他要用陳糧當新糧梁王就不能不管了。再放任下去,怕是整個梁王府都要受他的牽連。 梁王本來打算等長子休息好之后跟他把這件事說清楚曉以利害的,沒想到他還沒來得及開口,宮內的傳召先到了。 無奈,梁王只能先將此事押后,等回驛站后再說。 眼下看兒子這副不把自己的話當回事的樣子,梁王只能希望他這次栽了跟頭的話能長教訓。 宋明棟確實是沒把宮中的皇上和宸王放在眼里的。外面將他們吹捧的再高又如何,不過就是為了溜須拍馬夸大其詞罷了。 宋明棟只覺得父王緊張過了頭,也太沒魄力了一些。 宋明煦請梁王一家來赴的是家宴,地點就選在了太和殿。 宋明棟站在梁王身后半步的位置跟著父王向皇帝行了大禮,又按照規矩跟宸王見了禮。起身后還以為隱蔽的偷偷打量了宸王和皇上,看他們二人容貌一個比一個的標致秀氣,心中更是不以為意,認定坊間對二人的夸贊都是為了巴結。 惜珍今天表現的很是溫和,頗有興致的跟幾位堂兄弟聊起了梁州的風土人情。 梁王在一旁聽著,一顆心始終懸著不敢放下。 他在上京這些天不知道聽了多少關于宸王的事情,宸王在朝堂上是怎樣的強勢做派他心知肚明,生怕兒子們哪句話說錯了要被他找麻煩。 好在宸王今天看起來心情不錯,宋明棟有幾句話說的不大得體他不僅沒有計較還幫著圓了回去。 希望這是個好兆頭。梁王在心里默默祈求道。 為了照顧梁王一家的口味,宋明煦今天還專門讓御廚做了幾道梁州的特色菜肴。惜珍招呼他們快點嘗嘗,看看味道地不地道。 梁王父子應了一聲,便嘗了嘗放在面前的幾道梁州菜。 御廚的手藝自然是無可挑剔的。菜品在原來的基礎上經過改良,味道和他們在梁州吃的不完全一樣,反而更勝一籌。 梁王在心里已經想好了贊美的話,然后就了一口旁邊的米飯…… 米飯帶著一股形容不出的怪味,梁王楞了一下還是將嘴里的飯咽了下去。身邊的宋明棟就沒他這么冷靜了,直接將飯吐了出來。 梁王還沒來得及阻止兒子,就聽他問道:“陛下,這米飯臣吃著怎么有股怪味?” “有怪味嗎?”惜珍抿了一口茶笑容溫和的看著他,“這是去年的陳糧,有怪味就對了?!?/br> 第71章 削藩(二) 惜珍話音才落, 梁王就快步走到殿中撲通一聲跪在地上。 宋明浩看到父王的動作也馬上起身,跟弟弟跪在了父王身后。 倒是宋明棟這個始作俑者,還拿著筷子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一臉迷茫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惜珍沒理殿中的三個人,看著宋明棟笑的更加的燦爛了,說道:“這陳糧和新糧的味道一嘗就能分辨出來,還有人妄想著能濫竽充數。堂兄,您說這人是不是蠢???!” 宋明棟看著一臉迷惑的惜珍愣了一會兒, 反應過來她話里的意思后冷汗一下子冒了出來,跌跌撞撞的走出來跪在了弟弟身邊。 “陛下、宸王爺, 我、臣、下官……” 宋明棟跪在地上抖如篩糠,嚇得話都說不利索了。 他自認為做的夠隱秘了,而且糧食現在連梁州管界都沒有出,怎么皇上和宸王都知道了呢?宋明棟想不通。 惜珍最愛演這種當壞人的戲碼, 演著恣意痛快, 自己不憋屈。她沒什么以德服人的耐心, 讓所有人都怕她也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