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書迷正在閱讀:游戲人物也要選秀出道、男主的病弱長子[快穿]、我靠飾演反派續命[穿書]、風禾盡起(古言 1v1)、離婚后我被迫和前夫秀恩愛[娛樂圈]、快穿失敗以后、修二代只想咸魚、槍械主宰、他來時星月滿懷、前任攻略計劃[快穿]
宋寧回家的時候都在念念不忘這次的回家之旅。 宋寧這一世過的很幸福,父母和自己和解了,和娘家的關系也好了起來,甚至多了一個整天在自己面前晃悠的弟弟,單純的和一只小金毛一樣,這種家庭的溫情讓宋寧開始留戀這個世界,留戀這種溫暖的感覺。 這一年,宋寧二十七歲,有朋友,有家人還有一個愛自己的老公。 二十八歲那年,宋寧懷孕,孕期整個人嬌氣的不行,幸好楚語謙把這些不好的地方全盤接受。 二十九歲,宋寧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楚安,安,和宋寧的寧字,剛好組成了安寧二字,是楚語謙對兒子一生的美好祝愿。 楚安五天的時候,宋寧的房間里面只剩下楚語謙在陪床,楚安哇哇大哭,楚語謙怕吵到宋寧急忙去哄,結果情急之下站起來了,不過就是那么五分鐘,然后就抱著兒子栽倒在輪椅上了。 三十歲那年,楚安一歲,楚語謙終于能擺脫陪了自己很久的輪椅,開始正常走路了。 三十一歲那年,楚語謙突發奇想要創業,帶著宋奇直接下海,不過不得已的事因為集團的事務繁忙,他還是得擔任現有的職位,變成了一個大忙人。 三十五歲那年,楚語謙和宋奇創辦的網絡公司成功上市,兩個人變成熾手可熱的商場新貴,或者說,楚語謙變得更加的貴氣了。 三十八歲那年,宋寧高齡產女,楚語謙愛女成癡,給小女兒取名楚寧,直接取了妻子的字,以表達對妻子的深深愛意。 五十五歲那年,宋寧和楚語謙送走了楚家的兩位老人,他們二位,壽終正寢,安詳的閉上了眼睛,沒有什么遺憾,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六十歲那年,宋寧送走了自己的父母,同年,楚語謙退休。 六十二歲那年,因為楚云天一生未婚,祖傳的公司交給了長孫楚安。同年,楚語謙把自己創辦的網絡公司的全部股份交給女兒楚寧。 六十四歲那年,宋奇退休,把股份折現交給自己的兒子。宋奇的兒子宋歸不是個踏實得下來的性子,不得已,宋奇只能為他提供闖蕩商場的資本——資金。不過宋奇還是留了一點點的立志,沒有把全部的股份讓楚寧折現,還留了百分之十給兒子作為以后的生活依靠。 六十五歲那年,楚寧出嫁,楚安終于結束了和妻子的二人世界,宋寧和楚語謙喜獲龍鳳胎孫輩。 六十八歲那年,宋寧和楚語謙開始環游世界。 七十八歲那年,楚語謙離開了這個世界,臨終前拉著宋寧的手,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幸運,就是遇見了你,我希望,下輩子,我們還在一起?!?/br> 到這里,宋寧的任務就圓滿的完成了。 八十歲那年,宋寧在家人的哭泣聲中離開了這個世界,壽終正寢,完成了自己一生最圓滿的任務。至于當初的那個狼狽為jian的職業經理人,宋寧站到了高處,自然有辦法讓他一輩子就是一個小職員。 后來,當楚寧和楚安回憶起自己的父母的時候,是這樣說的:“我們的父親,就是一個謙謙公子,待人有禮但是疏離,只有面對母親,才會真正的親近起來。 我們的母親,溫和美麗,總是不動聲色的關心鼓勵父親,父親的成就,父親沒有因為當初的病而頹廢,完全是因為母親的開導?!?/br> 雖然說的有失偏頗,但是大面上還是沒有什么錯誤的,到此為止,宋寧最終完成了這個時代了任務。 宋寧留戀這個世界的溫暖,多停留了一會,但是,她還有任務在身,最后,還是轉身離開,離開的一瞬間,所有感情化為烏有。 第27章 貴妃 一睜眼, 又是黑漆漆的一片,宋寧已經習慣了這個樣子,自然也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對的地方。這次又是古代, 一看到這個架子床,宋寧就完全的確定了,沒錯的,就是古代,但是這環境又有點不一樣, 上次是普通的木架子床,雖說做工講究,但是到底也沒用的上金絲楠木。 宋寧半夢半醒間正在打量著, 往左邊微微一歪頭, 便看到有一個長得俊朗的男人躺在自己的旁邊,眉清目秀的。晚上醒來不是頭一回,但是男人倒確實是頭一遭啊。 饒是宋寧這個心里的接受能力, 也不得不說一聲不行啊,臣妾做不到??! 但是不行也得行??!已經躺了,宋寧能怎么樣啊, 當然是,接受他啊。這男的也不丑,自己飽飽眼福,也不太吃虧。 正在那里想入非非呢,被系統的一段記憶打回了原形。宋寧只好強迫自己接受這段信息量頗大的記憶。好了,第一分鐘宋寧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份, 大慶國唯一的皇貴妃。 所謂大慶就是一個新興的王朝,原主的相公也就是成康帝莫離是大慶的開國皇帝,而原主,就是這位開國皇帝唯一的妃子了。原主自小長在鄉野,在微末時嫁給了當時還是一個普通生意人家的莫離。 后來,前朝草菅人命,視人命為草芥,收重稅,與鄰國玩命打仗,整個國家的男子能拿的起武器的,恨不得全都讓上了戰場,百姓們生靈涂炭,流離失所。剛好莫離的家中有些錢財,他自小便知道自己出身商賈人家,是不能夠參加科舉考試的,自小就開始習武了,總歸是個男子,習武這種事情也是可以保護自己和家人的一種方式。 習武之人,大約身上都有那么一腔熱血,于是,莫離就在這么一腔熱血的支持下,起義了,起義軍都是些不滿前朝的平民百姓,甚至是久居山野的強盜都參加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前朝已經不得人心,起義軍順勢而為,成功的幾率當然就是很大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