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英美]英靈物語、狂烈(SC,1V1,黑道強?。?/a>、宿主每天只想跟我談戀愛[快穿]、偏要繼承家產、偽裝好人那些年快穿、游戲人物也要選秀出道、男主的病弱長子[快穿]、我靠飾演反派續命[穿書]、風禾盡起(古言 1v1)、離婚后我被迫和前夫秀恩愛[娛樂圈]
下一秒,朝堂之中突然安靜了下來,爭論與交談聲一起堙滅, 因為皇帝“啪”地一聲將秦鶴洲的奏章扔了出去,滑落在他的腳邊。 “你可知今日袞州洪災爆發,朕日夜憂心此事,先生更是為此寢食難安,他本已年過六旬,前段時間仍是親自出巡袞州,為我大魏之表率,親自帶領眾地方官員治理恒江洪災,發糧賑災,凡事必躬親,前段時間勞累過度還險些為此身染重病,而你卻趁這個間隙,借幾周前官員升降調遷的名義,妄圖趕走朕的輔弼,到底是誰在以公謀私?!” 皇帝說道最后顯然是氣急了,聲音幾乎是吼出來的。 大殿之下,謝鈞刻意地低下頭,裝作一副哀愁的模樣,連聲嘆氣,看向秦鶴住的眼神卻帶著不屑,他踱步到殿前,背弓得很低,聲音蒼老:“陛下不必為此動怒,臣微薄只軀,為君驅馳實乃天經地義之事,遭人誤解之事,臣自認清白,無愧于陛下、無愧于先祖,可臣怕只怕有人假借著這個名義做出對我大魏不利之事,動搖國之根基啊?!?/br> 說及此處,他意有所指地看向站在身旁的秦鶴洲,秦鶴洲卻連個眼神都沒有給他。 朝堂內一片寂靜,而此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皇帝身上, 下一秒,皇帝神情肅穆地開口了, “僉都御史秦鶴洲以不實的名義攛掇,妄圖趕走朕的輔弼,應予以嚴懲,今日起削去官職,降為庶民,廷杖六十,來人,即刻執行!” 他的這道旨令回蕩在金鑾殿中,猶如一塊巨石砸入山林,驚得候鳥紛飛。 除了以謝鈞的黨羽以外,所有人面上都露出驚恐之色,皇帝的這道旨令無異于擺明了首輔謝鈞在朝中無人再可撼動的地位。 “臣所言句句確鑿,陛下,您不可為謝鈞所惑!”秦鶴洲在聽聞這道旨令后不但沒有退縮,反而筆直地跪在殿前,言辭愈發的激進,聽得一旁眾人皆是心驚rou跳,“陛下您就算是要削去臣的官職,但為了國家大義,臣仍要冒死相奏,臣懇請皇上三思!” 他此話一出,幾位聯名上書的翰林官員也一并出列,紛紛跪在他身后,“陛下,秦僉都御史是為了國之大事才冒死進諫的,微臣懇請陛下收回責罰他的成命?!?/br> “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他們的聲音此起彼伏地回蕩在金鑾殿之內。 “放肆!”皇帝終于徹底怒了,他用力地一拍案角,看向立于御座旁的掌印太監梁斯道:“所有為犯官秦鶴洲求情的人,與之一道并罰!削去官職,降為庶民,廷杖六十,如有人膽敢繼續出言違抗,多加二十下廷仗,充軍邊省,永生永世不得赦免!” 言罷,梁斯身邊的幾個暗衛立即出動,走過去,架住那幾個跪在地上的犯官,要將他們的朝服剝去, “皇上饒命!”那幾個翰林此時被嚇得站立不穩,他們完全沒料到皇帝的責罰竟然如此嚴厲。 同樣感到意外的還有,大殿中的諸位反謝派大臣,他們面帶惶恐的神色,惴惴不安地揣著象牙笏板,卻沒有人敢再開口說一句話。 他們都知道,君無戲言,杖責八十可是會鬧出人命的,而杖責六十就算不昏死也很有可能下半輩子落個殘疾,誰也不敢拿自己的命開玩笑。 薛紹儀站在群臣末列,即使秦鶴洲昨日與他簡述計劃時讓他驚得說不出話來,但遠沒有今日親眼目睹那么震撼,換做任何一個人都怕是沒他這個膽子。 薛紹儀覺得這個人變得愈發捉摸不透起來,昨日秦鶴洲讓他拖住陸凌川不要上朝,顯然是為了避免讓陸凌川牽扯進這場事端。 以陸凌川的個性,他極有可能做出上去諫言為秦鶴洲求情之事,而秦鶴洲為了防止這種可能性發生,才托薛紹儀將人留在家里。 這么看,秦鶴洲對陸凌川的感情未必是他先前猜忌的那樣,只是...... 想到這,薛紹儀看向秦鶴洲的神情愈發復雜,此人行事太過極端,劍走偏鋒,且心思深沉,讓人捉摸不透,很難說是陸凌川的良配...... 幾位翰林官員此時已站立不住,被人架著剝去了官服,秦鶴洲倒是站得筆直,任由身邊幾個暗衛扒著他的衣領將那身緋色朝服脫了下來。 隨即兩個暗衛一人押著他的一條手臂,將他從殿中帶了下去,在轉身的片刻,秦鶴洲與謝鈞都回過了頭,兩人的視線堪堪對上,謝鈞站著,以上位者的姿態睥睨“庶民”,然而秦鶴洲的眸中卻毫無退縮之意,更似虎狼之窺。 下一秒,秦鶴洲便被那兩個暗衛,和幾名翰林一起,押出了金鑾殿之外。 身邊幾人臉色煞白,頭發散亂,一副將死之相,秦鶴洲倒是想勸他們不要那么緊張,可這計劃又必然是不能泄露的,他和皇上逢場作戲,倒將這幾個倒霉蛋給牽扯了進來。 走到半途時,那暗衛忽然湊到秦鶴洲耳邊,低聲道:“秦大人,您待會兒記得叫得響一點?!?/br> 秦鶴洲:“......” 暗衛見狀,無奈道:“秦大人,我們是專業的,掌刑之人有皇上和公公暗中授命,打得肯定以假亂真,但您作為被打的人也得配合一下,畢竟這行刑的地點在午門之外,一堆人在外面看著呢,廷杖六十下哪有人不叫的?” 沉默了半晌,秦鶴洲擠出一個字,“行?!?/br> “好嘞,最好再叫得慘一點?!蹦前敌l又囑咐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