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七零天生福星命[穿書]、系統逼我吃軟飯[快穿]、[綜英美]英靈物語、狂烈(SC,1V1,黑道強?。?/a>、宿主每天只想跟我談戀愛[快穿]、偏要繼承家產、偽裝好人那些年快穿、游戲人物也要選秀出道、男主的病弱長子[快穿]、我靠飾演反派續命[穿書]
陳母先反應過來,哈哈大笑著把手中掃帚一扔,少年堪堪躲過,差點兒打中他聰明的腦袋。 陳母彎腰一把將梁鸝抱起來,把她手里的錢塞回書包里,笑道:“你給他錢?”惡狠狠瞪那少年一眼:他不配!”又軟著聲問:“叫什么名字?幾歲啦?” 梁鸝看她剪著短發,濃長的眉毛,薄眼皮,顴骨上一彎淺淺的黃褐斑,和mama的一樣,心里有了親近感,回答道:“我叫梁鸝,黃鸝鳥的鸝,今年十歲,上四年級?!?/br> “會不會說上海話?” 她搖搖頭,陳母又有些傷感起來,朝沈家媽道:“像小貓一樣輕,幫伊加加營養。長大是個甜姐兒模樣,比孫老五女兒阿月好看交關很多?!?/br> 沈家媽笑道:“哪能好比,阿月皮膚白,一白遮三丑?!?/br> “新疆風沙大,在上海養個兩年,皮膚就轉過來了?!庇种钢虻氐纳倌?、朝梁鸝道:“他叫陳宏森,我生的敗家子,他要欺負你,就告訴我?!?/br> 梁鸝望過去,原來他叫陳宏森,好老氣的名字。 沈家媽趁勢去把他扶起,笑著摸摸頭:“曉得錯了吧!能拆就要會裝,否則阿婆也幫不了你?!?/br> 陳宏森跪得膝蓋發紅,他道聲謝謝阿婆,轉身要走,又被他姆媽一聲大吼:“掃帚不要啦!” 他撈起掃帚一溜煙跑了。 眾人都笑起來,陳母把梁鸝放下:“我得去小菜場買餛飩皮子,夜里不高興做飯,吃餛飩省事?!?/br> 告別后,沈家媽領著梁鸝往弄堂深處走,建強已經兩手空空回轉過來,他等不及她們一聊半晌的生活作態,先把行李送過去了。 沈家媽叫住他:“你爸媽的話要聽進耳里,皆是為你好,我們平民百姓,就過平平淡淡的日子,他們供你讀書不容易,你要體諒,不能光憑年輕氣盛、不計后果去做事,以后后悔都來不及?!苯◤娭稽c點頭,一聲不響地走了。 梁鸝跟著外婆推門進去,入眼是一幢樓公用的灶披間,黑黝黝的,沈家媽摸到繩索一拉,電燈泡光芒四射,她看見右邊墻高頭排了七八只電表,串連的電線歪歪扭扭像蜘蛛網,下頭是各家的案桌,案桌擱滿刀板鏟勺、五斗櫥不曉誰粗心大意半邊扇門沒關,可以瞧見里廂密密麻麻是瓶瓶罐罐、盤盤碗碗。沈家媽抬手闔上了。 水槽里有塑料籃子和面盆,一排煤球爐子上燉著鐵鍋,也有案下裝著圓滾滾青綠色的大罐子,她看見上面用紅漆寫著液化石油氣、15 公斤,心底猜疑這是甚麼,看了一圈,也只有一個。 樓梯是暗紅色木板搭的,踩上去咯吱咯吱響,沈家媽教她:“上樓梯不要奔,影響人家休息,第三階這里有一根繩子,拉一拉,燈就滅了,千萬不要忘記,浪費電可恥,要遭人罵山門被罵?!?/br> 梁鸝想關我什么事呢,劉叔叔過幾天就會來接我回新疆。 她一點都不喜歡這里。 注:捂臉求票票 第肆章 沈家媽告訴梁鸝,二樓住著陳阿姨一家門,方才抱過你的。 三樓住兩戶,一戶孫家,一戶租住給牛rou面館老板,四樓住三戶,左邊房住姚伯伯,右邊房姚伯伯租給了音樂學院女學生,當中這間才是她們自己的窟家。 沈家媽拉開郵差綠色紗門,催梁鸝快點進去,有蚊蟲。 梁鸝急走兩步,身后咣地關闔,“換拖鞋!”一雙新的藍拖鞋擺她面前,她解開涼鞋扣絆換上,看外婆把皮鞋擺進門邊的柜里,便也有樣學樣。 一個高壯的男人只穿短褲,打著光膀聞聲過來,他叫沈曉軍,站在玄關通內室的門處,像一堵厚實的墻,光線從罅隙處漏過來,看到灰塵如小蜢蟲在飛舞,梁鸝揉揉眼。 沈家媽有些奇怪的低問:“你不去上班?”他點頭:“前些天替小李子頂班,今朝休息?!?/br> 沈家媽放下心來,側身朝梁鸝介紹:“這是你舅舅?!庇殖f:“叫伊她阿鸝。去把背心穿上,當著小姑娘面好意思!” 梁鸝聽得輕笑一聲,那人影子一閃,面前豁然敞亮,隨著外婆走進內室,頓時驚呆了,姆媽說上海人的房子是螺螄殼里做道場,果然沒有騙她。 四四方方的一小間,桌椅衣櫥立柜沙發和兩張床擺的滿滿當當,雪青的窗簾布拉開,陽臺篩進一條條日光,在棕黃色的家具上攀爬著,墻角有落地風扇,正搖著頭呼呼作響,沈家媽打開衣櫥取了件白底黑點的襯衫出來,邊換邊道:“阿鸝,桌上有菊花茶,有杯子,要喝自己倒!” 梁鸝不渴,她聽見踩樓梯聲,是舅舅穿了汗衫從閣樓上走下來,一個女子困頓的嗓音從掛蚊帳的床內傳出:“輕點好哇!還讓不讓人困覺了?”就是一個負氣的大翻身,床嘎吱地呻吟了一下。 沈家媽小聲問麻袋和行李呢,沈曉軍指指陽臺,梁鸝看他倆放輕腳步小心翼翼在空隙處穿梭,她想,在自己家里跟做賊似的。 麻袋里全是土豆,行李里除葡萄干、牛rou干,還有一盒盒藥材,雪蓮、rou蓯蓉、枸杞等,沈家媽還在掏呀掏,掏出個布包來,揭開是一沓鈔票,她在手指上噗噗噴唾沫,仔細地一張張數過來。 沈曉軍背過身看向梁鸝:“儂是哪個鸝?王鸝的鸝?還是美麗的麗?” 她回答:“是黃鸝的鸝!” 沈曉軍換成普通話問:“你不會講上海話?”見她點頭,便道:“那不行,入鄉隨俗,得學會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