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頁
“各位稍安勿躁,這些欠條不足一成,沒你們想的那么嚴重,而且在欠條中寫明了,明年秋天前必須加倍償還,還不上的便以牲口和人口代替,這筆買賣不算虧?!?/br> “哼,他們會還才怪!”不管如何,那一大箱一大箱的財物運進城的時候將士們還是開心的,反正糧食也不是從他們西北分割出去的,他們不心疼……才怪! 又過了幾日,西北恢復了平靜,凌靖云正準備帶著人回京復命,突然又來了一行商隊,幾十輛負重的大車在風雪中前行。 “什么人?”城樓上的守衛大聲質問。 “我等乃陳氏商行的商隊,奉命替兩廣布政使沈大人送東西來的,我們陳氏二老爺是朝廷工部尚書?!?/br> 守衛請示過上級后將城門打開,然后就看著車隊緩緩進入,每輛車上都蓋著篷布,與之前運糧的車隊如出一轍。 “糧食不是給足了嗎?怎么還有?” “不知?!?/br> 等徐柏宴與軍中將領聞聲趕來,車隊已經全部入城了,就停在街邊,引來百姓圍觀。 “商隊何人負責?請出來回話?!毙彀匮缟锨皢柕?。 “抱歉抱歉,我家少爺路上染了風寒,在車內休息,小人這就請他下來?!痹陉犖榈淖詈笥幸惠v華麗的馬車,馬車外包著一層厚厚的棉被,門打開后,里頭走出來一個身披白色裘衣的公子,面色蒼白,神態萎靡,抬頭看過來的時候眾人眼睛亮了一下。 好一個較弱俊俏的公子哥??! 病弱公子被人扶過來,虛弱地說:“在下陳氏大房陳金貴,給各位將軍大人請安,此行因病延誤了兩日,實在抱歉?!?/br> 徐柏宴認得陳金貴,往年曾見過一次,但那時對方只是一屆商賈之子,滿身的驕橫之氣,他是萬萬看不上眼的,沒想到會在這樣的場合再見他。 “敢問陳公子,這些東西是什么?誰送來的?” 陳金貴咳嗽幾聲,將懷里的信掏出來遞給他,懶洋洋地回答:“看了信就知道了,在下身體不適就不奉陪了,這些東西你們趕緊卸車,過兩日我們商隊還要繼續北上的?!?/br> 等徐柏宴看完信,才得知這些名為“番薯”的東西竟然是沈大人送來給他們的口糧,雖然杯水車薪,但在糧食短缺的冬季,一口糧食是能救人命的,而且沈大人在信中還說,這番薯好種的很,明年開春還會送來種子讓他們試種,比其他糧食好種。 徐柏宴知道自己很快就要回京了,否則他真想親眼看看著叫紅薯的東西到底是怎么個神奇法,他拿了幾個番薯左看右看,用帕子擦掉上面的泥土,直接咬了一口,味道不算奇怪,但很硬,嚼一嚼有點甜味,但也算不上好吃。 “不對不對,徐大公子,那東西要煮熟了吃,雖然生吃也可以,但漲肚?!标惤鹳F經過他身旁時笑著提醒道。 “怎么煮?”徐柏宴不恥下問。 “水煮或者蒸熟,軟爛了就行,還有許許多多的吃法,不過你們口糧都不夠了,也就別花時間想其他的了,這可是好東西啊,沈大人千辛萬苦海外找回來的?!?/br> 徐柏宴安排人去卸車,抓了一個陳氏商行的護衛問情況,他太好奇陳金貴的變化了,上回得知他的消息還是他大鬧北陳王府,怎么如今跟變了個人似的。 等聽完了他這三年的經歷,徐柏宴沉默了,他一直知道沈嘉是個出色的人,沒想到陳金貴跟著他兩年多就立起來了,如今掌管著陳氏商行南邊和北邊的生意,估計會是下一任的家主,誰能想到,他昔日只是個靠家里寵著的紈绔呢? 陽春三月過后,長安城外又開始熱鬧了起來,幾輛低調的馬車駛入城門,在城門口被守衛攔下,車里遞出了一塊令牌,守衛瞥了一眼就急忙放行。 馬車駛過長安城的繁華大街,一直往城北的方向駛去,路上,車簾被掀開,車上的人仔細打量著路過的每一幅畫面。 “變化真大啊?!鄙蚣巫匝宰哉Z道。 車上跟著的是一名少年,新上任的貼身小廝,名叫小尹,十五六歲的年紀,接替了何彥的位置,不過人卻沒有何彥一半的機靈。 好在沈嘉也只是需要他幫忙跑跑腿,他如今身邊有幕僚有師爺,隨從更是不少,分工明確,也就不需要小廝身兼數職了。 車子從商貿區駛過,沈嘉命人停車,下車在附近走了走,這里如今已經是長安城最熱鬧的地方,商鋪林立,逛街的百姓絡繹不絕,買賣的東西也花樣百出,隨著海商越來越多,外來的東西也就不那么稀奇了,反而是大晉的工匠用外來的原料重新加工后的東西更受歡迎。 比如翡翠首飾,比如象牙,比如珍珠珊瑚,在手工藝上,海外的小國比大晉差太遠了,這些東西重新加工后再運出去賣,能賺幾十倍的差價。 沈嘉三年沒有回來,看到一草一木頗為感慨,賺了幾家鋪子就打到回府了,趙璋肯定已經得到他回來的消息了,不知有沒有在家里等他。 馬車路過一大片民居,小尹驚嘆出聲:“大人,這里的房子建的好整齊啊?!?/br> “是啊,看著眼熟嗎?” “眼熟,挺像咱們那兒新建的宅子,不過咱們那兒的宅子更大更好看?!?/br> “哈哈,那是因為南邊地廣人稀啊?!?/br> 小尹一路過來也看到了長安的熱鬧,確實非兩廣可比的,“聽說京城的物價極貴,宅子也貴,大人,咱們家在哪兒???離皇宮遠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