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如此一來,王之一脈就全軍覆沒了?”杜富成了解趙璋的想法,這里頭到底有沒有陸指揮使從中作梗不好說,但結局肯定是利于朝廷的。 “孟起此人可以拉攏,朕會下一道圣旨,給他封官,由他撫慰土司全族,再提拔幾個不錯的文臣與他聯手共治,接下來能做到什么程度就看孟起的能力了?!?/br> “可是皇上,您就不怕孟起會成為第二個土司王嗎?他只要振臂高唿,土人自然會認他為王?!?/br> 趙璋目光冰冷,冷哼了一聲:“那就看他有沒有命坐穩王位了,一個不行就換一個,朕不缺耐心?!?/br> “皇上英明,那陸指揮使是否可以回來了?” “確實該回來了,如今的刑部尚書年老昏聵,碌碌無為,要不是沒犯過大錯,朕早就想換掉他了,正好陸翦擅長斷案,朕準備將他調入刑部任尚書?!?/br> 杜富成心里暗驚,沒想到皇上竟然是如此打算的,但如此大事皇上居然就這樣告訴自己了,他心里有有些感恩,一旦陸翦成為刑部尚書,那錦衣衛的指揮使之位可就是凌靖云的囊中之物了。 而且皇上未必不是為了凌靖云騰位置才調陸翦入刑部的。 朝臣們很快也收到了西南的消息,聽說土司王室一個后代都沒留下,心里涌起一股寒意。 稍微有腦子的官員不難猜到這次西南之亂皇上在其中出了力,但之前大家都猜不透皇上的意圖,只當他想任由土司內訌,最后再一鍋端了,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恐怕也快要到了一鍋端的地步了。 但結果出乎他們意料,朝會快結束時,杜總管宣讀了一份圣旨,竟然要在西南設立云南行省,建安撫司,由孟起將軍擔任安撫司司長,統管土人內務,并且還給孟起賜了個“忠誠伯”的虛銜,光聽這個名字就知道皇上對這位孟起的要求了。 雖然不少官員都不贊同皇上給異族賜爵位,但想到只是一個虛名,又遠在天邊,大家也不會為了這個反駁皇上。 “皇上英明?!毙焓纵o第一個站出來贊成這件事,畢竟皇帝是先告知內閣才擬的旨,他沒理由反對。 這件事沒遭到任何阻力,趙璋一點不意外,在位四年,他也基本了解朝臣的想法了,只要不牽涉他們的利益,許多政令都可以迅速下達并且執行。 可真正不涉及他們利益的政令又有幾個呢?趙璋自上位后,被逼著殘酷,被逼著果斷冷血,若是稍微露出一點仁善與怯弱,那這些大臣們可就不會是今日這般面孔了。 “順天府尹楊志,濫用職權,草率斷案,且擅自更改犯人口供,包庇兇犯,朕決定罷免楊志順天府尹的官職,貶為庶民,此生不得再入仕,府尹一職由曹瑞文暫代,刑部員外郎的位置由吏部尚書酌情指派,具體人選再議不遲?!壁w璋話音剛落,滿朝文武都愣住了,削楊志的官沒什么,畢竟他們已經聽到風聲,說是都察院正奉旨查楊志過往的案卷,就連錦衣衛也派了人相幫,這種查法,估計沒人敢保證自己一定是清白無辜的,所以楊志倒臺是必然的。 但誰都沒想到接手府尹這個位置的人竟然會是曹瑞文,曹瑞文如今在刑部任員外郎,入仕兩年不到,升官的速度竟然比沈嘉還快,而且這一升可是連升三級啊。 但曹瑞文畢竟是鎮遠侯之子,比沈嘉的背景深厚了不止一點點,眾人哪怕看在鎮遠侯的面子上也不會當面反駁皇上,只是心里卻想,鎮遠侯這一家子恐怕要再輝煌幾十年了,就是不知道未來皇上是否會后悔今日的決定。 功高震主,曹家若走到那一天,豈不就是下一個蒲家了? 第七十五章 自己嚇自己 曹瑞文并沒有在大殿上,但圣旨很快就會送到曹家,這恐怕也是史上最年輕的順天府尹了,曹家人估計又得再辦一次慶功宴才行,如此榮寵,多少人羨慕不來。 吏部尚書王長卿站了出來,一臉隱忍地說:“皇上,此舉恐怕不妥,曹瑞文年紀尚輕,又只入仕不到兩年,皇上委以重任他真能擔當得起嗎?” “才能不分年紀,也并非閱歷越深的官員做的越好,楊志的閱歷不夠深嗎?他外放二十年,擔任過數任知縣,也曾執掌一府,靠著功績一路升到了順天府尹的位置,他實至名歸吧?可是你們瞧瞧他辦的都是什么事,十個案子里但凡有權貴上門說情,有九個都做了更改,若不是在楊家沒能搜出貪賄的真金白銀,朕就不單單是要摘了他的烏紗帽了!” 王長卿跪下說:“可是皇上,閱歷深雖然不能證明什么,但沒有閱歷卻肯定是辦不好事的,曹瑞文只是擅長斷案,在刑部才能發揮他最大的長處,順天府尹要處理的可不單單是案件,且順天府接手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案子,繁瑣雜碎,人情往來更深,皇上既然想重用曹瑞文,為何不讓他多歷練幾年,待他羽翼豐滿再調派不遲?!?/br> 這話說的中肯,不少大臣都點頭贊同,但如果皇上真要用曹瑞文,他們也不會反對,順天府尹這個位置聽著好,但其實是個人人都不想接手的大麻煩,正如王長卿所說,順天府尹事情繁雜瑣碎,涉案的犯人不是與權貴沾親就是與世家有舊,怎么判都得罪人,所以楊志的做法他們也能理解,可惜他栽在了與北陳王有關的案子上。 不少大臣都以為,皇上發作楊志是因為北陳王,朝廷重臣竟然受親王指使,隨意更改案子結果,這可犯了帝王大忌,瞧如今楊志被罷官,可北陳王卻毫發無傷就能看出,皇上這是殺雞儆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