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媽——”兄弟倆齊聲打斷。 “行行行,我閉嘴?!笔Y母把碗里的雞蛋羹搗碎,放到孫子面前。 不管萬事安,多管招人嫌,蔣攸寧難得像模像樣回家吃頓飯,她還是不要掃興比較好。 第20章 湖泊 于燕要見的治沙英雄張龍是市生態保護建設協會的會長,在劉主任的陪同下,他們從招待所出發,先去參觀了成果展示廳。這里面都是協會探索科學治沙新路子的耀眼側寫:截至去年,張龍已帶領團隊累計承包近42.8萬畝沙漠,其中造林38萬畝,使當地的植被覆蓋率從當初的7%提高到了65%。 于燕看著墻上的照片:“關于沙地的綜合治理,以及沙生植物的開發利用研究,是從04年就開始了?” “是的?!眲⒅魅握f,“從那時起,市生態協會就先后與相關科研院所合作,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治沙方案,大大提升了治沙工作的效率和效果?!?/br> 劉主任向他們詳盡地做著介紹,童珊則認真地做著筆記。陳越對這些事不感興趣,但也跟著聽了全程。 到了十點,他們見到了主角張龍。這位年近六十的全國勞動模范穿了一身西裝,儼然高級知識分子,但他一笑,就露出農民般樸素而明朗的笑容:“真是不好意思,讓你們久等了?!?/br> “不會,您工作繁忙,能撥冗配合,是我們的榮幸?!?/br> 按照調整后的計劃,張龍答應提前和他們見面,而他們也要在接下來的三個小時完成采訪和拍攝工作。 陳越在張龍的辦公室支開紅色布景,拍了幾張單人照,之后的獨采則在車里進行。十二點,一行人抵達植被巡查區,陳越拍了現場工作圖,又讓張龍和奮戰在一線的巡視及植樹人員進行了合影。 回去的路上,劉主任跟他們確認下午的安排,是去見今年已經98歲的郭成祥老人。 于燕和小梁交接資料時,就對這事跡印象深刻。郭成祥是地道的靖縣農民,84年和政府簽訂了四萬畝荒沙地的承包合同,開始了與荒沙的斗爭。35年時間過去,荒沙地變成綠洲,而即將百歲的他依然在指導著70歲的兒子、48歲的孫子植樹造林,就連在省城上大學的曾孫,每逢寒暑假也會來幫忙。 老人能享四世同堂的福氣,也詮釋了愚公移山的毅力和擔當。采訪中途,他憶起往事,動情地說:“那時候我們在路上吃饃,一口水還沒咽下去,風沙刮來,就立馬閉眼閉嘴,把饃塞進口袋。沙子要是弄臟饃,就沒法吃,嘴要是臟了,用水漱口也浪費……后來聽說政府有扶持政策,我真是開心,哪怕是這輩子搭進去了,也得把事干好,我年輕時候吃過的苦,絕不能讓孩子們也吃一遍,不然,這日子還有什么盼頭?” 老人年紀雖大,但頭腦清晰。他給他們展示這些年積累下來的老照片,陳越挑了幾張作為素材,等老人兒孫回來,又給他們照了全家福。臨走時,郭老讓他們把帶來的禮物拿回去,于燕推辭,只覺這點微薄的心意配不上對他們一家子的敬重。 行程結束后,三人和劉主任道別,回到招待所洗漱完,約了去面館吃面。 童珊胃口難得很好:“一天下來,我感覺精神受到了洗禮?!?/br> “真實的故事是最動人的?!庇谘嘈?,“今天親眼所見,親耳所聽,接下來就要親身體驗了?!?/br> “……???”童珊一時沒明白。 “我跟劉主任提了,他也同意,明天下午我會加入治沙造林工作組?!?/br> “可我們不是還要采訪女子民兵連隊?” “是,明天上午采訪完,我就她們一塊種樹,后天再跟組去鋪沙障?!?/br> “……這兩天太陽都很大?!?/br> “沒事,”于燕說,“我一個人夠了,你有更艱巨的任務?!?/br> 這次特稿是六月刊的重頭戲,為了配合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題,接下來還要去其他省市考察采訪,榆林作為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站,開篇奠基必須詳實出彩。 于燕覺得童珊的工作狀態回來了些,也是該考驗和鍛煉她的基本功:“掐頭去尾,不算趕路時間,我在這最多也就三天半,小梁病好之后,之后的采訪還是他們的。所以你要抓緊整理資料,嘗試寫下初稿,他們已經在這和五六個團隊進行了交流,你要細讀他們的工作日志,捋好順序和側重點?!?/br> 童珊筷子停?。骸啊覍??” “對,你先寫,寫完了我會看?!庇谘嘣挍]說完,轉向旁邊,“你干什么?” “對焦,”陳越擺正相機,“注意你的表情?!?/br> “……” “OK?!彼鹚俎D移對象,“來,珊珊,給你也拍張油潑面寫真?!?/br> 于燕無語:“你是真的閑?!?/br> “閑怎么了,我又沒耽誤正事?!标愒椒藕孟鄼C,“我明天中午就走了?!?/br> 童珊說:“一路順風?!?/br> “謝謝?!标愒經_她笑笑,轉頭提醒于燕,“你當心點,長時間室外活動別中暑了?!?/br> “才五月初,怎么會中暑?!庇谘嘤浧鹚バ陆畧F建,“你安心玩,要是體驗不錯,我也休年假去旅游?!?/br> “得了吧你,你哪怕是去出差也舍不得多待?!?/br> “不可能,出差有差補,我為什么舍不得?” 陳越呵了聲,見她吃得食欲大開:“你要不要再點一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