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歷史]衣被天下 第150節
而且亦力把里還不是自己干,他是拉動著鄰居們一起上,形成集聚效應之后,借由距離優勢,他們狠狠咬下了一大口如今棉花市場。 棉花體積龐大,但重量很輕,是最典型的泡貨,在這個時代,泡貨的運輸上反倒是陸運更有優勢。 加上當年洪武帝有感于這個第一批向大明釋放友好的國家,曾經允諾雙方來往貨物永不加稅,如此一來,來自亦力把里的棉花在市場競爭中充滿了先決條件。 敏感的商人們很快意識到了這一點,試水幾次之后,雙方一拍即合,于是,這條自西漢時建立、斷于唐宋的陸上絲綢之路,在如今因明王朝對于棉花的需要,竟是不知何時悄然在民間開啟。 而這次,大明竟是從原本最大的出口國,成為了最大的進口國,而不變的是,這條道路和過去的一千四百年一樣,成為了重要的拉動沿途經濟帶的存在。 “亦力把里的棉花產量大,棉絮也更白,本地的布莊更喜歡這種棉?!卞楷屨f。 所以事情的真相就很清楚了,這還真就是市場的選擇。 如今大明進口的棉花主要是產自后世的印度、越南等地的陸地棉,以及少量產自埃及的長絨棉,而亦力把里如今種植的雖然也是陸地棉,但因為地理環境更優越,其質量要高于印度和越南。 加上其產量大距離近,這意味著貨源穩定,棉絮白意味著更容易染色,亦力把里和大明的關系也在參考項目之內,而且亦力把里是來搶占市場的,貨物的質量把控也更嚴格,棉絮都經過了預處理,干干凈凈的,省了布莊不少事。 總之,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商人們都會在同等價位上選擇亦力把里的棉花啊。 也是靠著這條道路,原本在戰爭中一度崩潰的西北方經濟有了復蘇的跡象,沖著這一點,官方也不能不支持啊。 但如果海運這邊棉花賣不動的話,這些外來的商人肯定也要有意見,而且貿易無論順差還是逆差太大的話都會引發風險,這一部分還是得穩一穩。 唔…… 木白眼睛眨了眨,他扭頭問:“我們的棉布是不是賣得不錯?” “是,尤其是金山布,那兒的棉布價格和織錦相差不離了?!?/br> “那……”木白想了想,一彈指:“令工部改進織布紡紗之法,誰能想出更優的法子,賞百金?!?/br> 如何提高對棉花的需求?很簡單,讓制造工藝改進升級。只要工藝升級了,對于原材料的需求自然會提高。 畢竟勤勞的華夏人絕不會做出讓機械空放之類的事,這個民族天然的憂患意識讓他們熱愛和歡迎每一次變革和進步。 “啊對了,讓他們也想辦法改進一下動力來源,看能不能使用腳踏式樣的?!蹦景谆貞浟讼伦约涸诂F代看到過的一些機械,補充了一句:“也可以試著發展下旁的領域,不用盯著紡紗,如果有什么能從手持式改成腳踏式的,都給賞?!?/br> 如此說的木白,沒想到半年后,他會見到殺傷力極其巨大的成品。 毫不夸張的說,這個全新的發明改變了大明起碼五十年的發展趨勢。 第167章 “嘎達嘎達?!蔽挥邙P陽的大明皇宮內傳出了奇怪的聲音。 這一奇怪且連綿不絕的聲音引得侯在殿外隨時等待召喚的的宮女都忍不住悄悄抬眼張望,如今正是寒冬臘月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夜間的風冰寒刺骨,雖然她們身上都穿了新發下來的保暖棉襖,也站在了避風之處,但難免還是有些受不住,這時候若不再想些東西分分神,著實有些難熬。 但分神歸分神,這些跟著退位的洪武帝夫婦到中都皇宮來養老的宮女都有極高的職業素養和嗅覺,縱然再好奇,也沒有一個人膽敢擅離職守,更無一人做出僭越動。 白雪菲菲之間,這些提著燈的宮婢就像是一盞盞蠟燭一般定在原地。 恰在此時,幾盞盈盈小燈及踩雪之聲由遠及近,風雪將可視度降到了最低,直到對方接近到十來步時眾人才看清楚了對方的一品女官官服,幾個宮婢忙屈膝下拜,那領頭之人沖她們抬了抬手,看著幾個姑娘臉都凍得發白,便悄聲道:“娘娘知曉你們辛苦,此前特令這幾日都熬上紅糖姜茶備著,快,一人一碗,都來喝了暖暖身子?!?/br> 執勤的宮女們面上頓時就放出了光來,她們都露出了歡喜之色,紛紛輕聲向這位女官道謝,隨即便將手中的提燈交給同伴,一一按次序去領了茶碗。 今日著實太冷,這姜茶即便是從距離這兒不遠的坤寧宮旁的小廚房端出來,又有棉被包著,到了這兒也涼了一半,但好在膳房的人舍得下料,在姜末之外還撒了花椒,這一碗茶下肚頓時覺得從口腔到腸胃都暖呼呼熱辣辣的,著實舒服。 有個年輕火力旺的姑娘一盞茶下肚后,臉頰上更是浮出了可愛的小紅暈。 領頭的女官含笑看著這一幕,似乎是察覺到了背后的哀怨視線,她扭頭看了眼不動如山,但小眼神卻一下下往他們這兒漂的大漢將軍們,笑著點點頭道:“諸位包涵?!?/br> 護衛和宮女不一樣,宮女不擔負保衛職責,吃點喝點都沒事。但按照規定,將士執勤期間是不允許進食任何食物的,人有三急倒是小事,主要是擔心有人在膳食上動心思。 坐到這個位置上,天底下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敵方的人,任何時候都疏忽不了,就算洪武帝很相信妻子的御下能力,若當真發現他們吃東西也未必會多說什么,但馬皇后是絕對不會允許這種可能傷害她丈夫的紕漏出現在她這兒的。 聞言將士們頓時收回期盼的眼神,繼續不動如山,只是不知道是風太大還是別的原因,這些人腦袋上支棱著的翎羽似乎都耷拉了下來。 那宮女看得好笑,只是這事她著實也幫不上忙,于是體貼得將視線轉移,她看向了深夜還點著燈的主殿,看著看著,她的面上就透出了些不贊同,尤其在她判斷出里頭那聲音是何原因的時候。 和這些年輕的宮婢不同,這位身著冬襖,衣裳上有著精細繡花的女子一下就根據聲音判斷出了那是什么東西,從而想到了里面這番動靜是為了什么,頓時有了幾份慍怒。 她快步上前,扣了扣坤寧宮的大門:“娘娘,小桃求見?!?/br> 說來也巧,她一開口,里頭連綿不絕的“咔嚓”聲立刻停了下來,似乎連氣氛都僵住一般,好一會之后,才有了反應。坤寧宮的宮門被一點點打開,進入眾人視線的是用厚厚棉墊子組成的風擋,兩片被褥大小的厚棉布將暖氣和里面的風景全都擋在了里頭,直到那自稱小桃的管事姑姑進了殿內,都沒發出什么響動。 馬皇后體弱,兒子和孫子又都極為孝順,因此哪怕是滴水成冰的隆冬時節,坤寧宮里頭依然熱意nongnong,剛一進殿內,小桃便感覺身上那擋了雪的大氅有些濕漉漉的。 她將衣裳脫下,遞給了一旁的宮女,又站在原地拿著撣子將身上無意間沾到的雪色除去,烤了片刻確定去了寒氣之后才掀開棉簾子進了室內,一入內,她視線一掃,立刻定在了放在墻角的一臺機器上。 雖然現在它上頭一片空蕩,就連根絲線都沒有,但小桃很確定就在片刻之前它還在工。 小桃臉上的不贊同三個字簡直猶如實質,她看向躺在床榻上,捏著書狀似認真在讀的馬皇后半真半假道:“娘娘,您再這樣,陛下定然要怪太子殿下給您送來的這東西讓您勞累了?!?/br> “我看他敢?”馬皇后當下把書一甩,鳳眼一瞪,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只是這股子氣場在看到伺候了她快三十年的婢女微妙的眼神后漸漸縮了下去,最后透出了點心虛。 本想反駁的,但最后想了想家里老頭子的性格,馬皇后最后摸了摸鼻子,從被子里套出了一件天鵝絨的袍子,向著侍女獻寶般遞了過去:“桃兒,你瞅瞅,這做得怎么樣?” 已經做了旁人面前的桃姑姑好多年的女官長嘆了口氣,她雙手接過袍子,一展開就知道這袍子是給誰做的。 洪武帝夫妻崇尚節約,哪怕是登上天下至尊之位后,洪武帝也會親自下地,馬皇后也會自養蠶開始繅絲織布裁衣,而且兩人都是實打實上手,絕不是后世帝皇做做樣子的那種。 馬皇后的手藝也是練出來的,昔日她是養女出身,在那個時代,即便她是郭子興的養女,也免不了要做一些粗活,而嫁人時候老朱也還沒起家,當時一家活計幾乎都靠在家里生活還比較困難的時候,她幾乎給每個洪武帝的義子都做過衣裳,不過如今因為精力漸衰,她做得衣服也就只有洪武帝才穿的了了。 洪武帝的義子們大多是撿來的孤兒,或是犧牲將領被收留的幼子,對于他們來說,馬皇后就是他們的親生母親,來自母親的愛護和珍重也是他們一輩子最珍貴的財富,可以說洪武帝能將自家的義子們用得如臂使指,也和這一分相較于旁的皇室之間更為緊密的家庭聯系有關。 不過以上這些信息其實有點誤差,這些年來馬皇后其實還給兩個人做過衣裳,那就是千辛萬難回到京城的木白兄弟,憐惜兩個孫子受苦,又沒了母親照顧,馬皇后在最初將兩個孩子都接到了眼皮子下頭養,萬事親力親為不算,還親自量身裁衣做了好些件衣裳,這份看重也是木白兄弟在宮里沒有遇到什么亂七八糟事情的主要原因。 是的,小桃手里的衣裳就明顯是給木白制的。 從這纖細的腰身就能看出來。 洪武帝已經到了這個年齡了,就算保養得再好也難免發福,而當今本就疏于鍛煉,登基之后更是被朝政死死壓在皇位上,鍛煉更少,父子倆為老朱家如今輩分年齡最大的兩個人,已經可以開始比拼誰的小肚腩更大了。 反倒是太子殿下正處于少年和青年的曖昧交界期,他已經有了青年人的身高和肩寬,但少年抽條快速生長時期的纖細感還未消散,加上雖然平日也忙于朝政,但太子殿下每日都會耗費大量時光在鍛煉上,這一系列的因素就造成了如今的成果。 太子身上的體脂率低得嚇人,身形流暢有力,平日里穿著長袍看不太出來,但若是穿了稍貼身的皮弁服或者是狩獵裝就能看見這位殿下身上都是漂亮的線條,給他做的衣裳若是稍稍貼身一些,那么就連比他還要小上兩歲的皇次子朱允炆都穿不上,勉強穿上了估計也喘不過氣,全都得卡在腰臀這兒。 ……不,毫不夸張的說,恐怕同齡的姑娘可能都穿不上。 正因為太子殿下的身形特點,所以衣服一舉起來小桃就認了出來,這件天鵝絨的衣裳顯然是以保溫為目的的內衫,為了保暖需要,內衫比之罩衫會更加貼身一點,但這可不意味著衣服就好做了,越是緊湊的版型就越是考驗技術。而她手上的這件袍子衣領都縫了上去,完成度極高。 小桃的眼睛頓時就瞇了起來,她回想了下家里這位主子這幾日白天夜里的活動軌跡,立刻判斷出馬皇后肯定熬夜了,而且還不是一次兩次,絕對是好幾日! “不是哦,這是我今日才做出來的?!彼坪跏遣碌搅怂南敕?,馬皇后笑瞇瞇得擺了擺手,她指向了擺在房間角落里那方才受了小桃好幾個白眼的機械:“這東西著實好用,它點幾下頭,往日里頭一個下午的工都被完成了?!?/br> 小桃聞言也有些驚訝,隨即,在馬皇后的鼓勵下,她也取了兩塊布料坐下試了試。 初初上座的時候,這位同樣是個好繡娘的女子還有些拘束,不解這東西要如何使用。 皇太子送東西來的時候她恰巧有任務要出去,只裝了個照面,雖知曉這似乎是個新的小織機,卻并不知道這如何cao。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這看起來怪復雜的東西上手cao卻十分簡單。 馬皇后一個指令她一個動,穿線、放線筒、將布料放置在針下,然后只需要一邊踩著踏板一邊將布料向前移動即可。針線會隨著她腳踏的速度在布料上來回穿梭,只要她的動能保持勻速,布料上的針腳就能又密又勻稱。 小桃情不自禁將布料扯了扯,發現它的牢固程度和自己手縫的沒有多大差異,不由驚詫:“這,這很好用啊?!?/br> “是呢?!瘪R皇后站在她背后,指點道:“你手像這樣,拐個弧度,對,這樣就能直接打彎了?!?/br> “哎喲,線斷了?沒事,穿這兒和這兒,不用打結,直接用就行了,很結實?!?/br> 片刻后,坤寧宮里的“咔嚓咔嚓”聲又連綿響了起來,門外喝完姜湯后重新開始執勤的宮女們不由納悶,方才看姑姑進去的表情,明顯是要制止娘娘呀,現在看起來是沒能攔??? 都三更天啦,熬夜可不太好。 但沒登上多久,這些宮女們也步上了小桃的老路。 馬皇后問孫子又要了一臺這種全新的織布機,然后將它放到了鳳陽皇宮的尚衣房,就像是跑車是男人的浪漫一樣,織機也是女人的玩具。宮里頭做這一行的個個都是伶俐人,從上手到玩出花也不過只用了小半旬。 而這期間,尚衣房的工效率激增,春日還沒到,他們已經快要將夏衣縫制完成了,之所以是“快要”兩個字,完全是因為布料還沒有送過來。 換而言之,就是尚衣房將庫存的布料全部消化完啦! 這在以往幾乎是不可能的。 對于皇宮里的衣裳來說,在一套衣裳上最耗費時間的時光絕對是刺繡裝飾部分,為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不發生節氣變化了衣裳還沒做好這樣的窘事,往?;蕦m的服飾供應都是多對一的多部門協模式,負責染色、刺繡、修整的是多部門,而最后縫合整理加工的則僅有一房。 布料的縫制也就罷了,染色的布料那是一批一批的出成品,更何況還有民間上貢的貢品,因此常會發生平日里無所事事,一來就是工一堆的情況。 但現在,就在這個收獲的季節,尚衣房完成all 成就,這種可以搓著手等著下頭人來加工原料的感覺,怎么說呢……爽爆了有木有! 別看大家都是一個系統的,但彼此之間可也是有競爭關系的,我將手里頭的事情做完了在等你的工結果,這不明白著是說我的效率比你高嗎?沒見隔壁房的管事這幾日臉都是綠的,還在陰陽怪氣他們是不是加人了云云。 才不是加人了呢,完全是拜賜下的新機械所賜。 這機械好用是真的好用,速度快針腳穩,還不費力不費眼睛,往日一天的活現在一個時辰就能清干凈,怎能不讓管事的爽歪歪。 不過這東西還是有些缺點,比如容易斷線、斷針,維修和替換雖然簡單,但也著實有些耽誤,在工部派人來問使用感受的時候,尚衣房的管事就將這個用后感交了上去,順便搓著手問能不能多給他們來一臺這織布機?再多一臺,他們的效率或許可以逼死隔壁老伙計。 再多一臺?您想桃子呢。 這東西現在全大明也不過五臺,一臺給馬皇后了,應天府和鳳陽府的尚衣房各送了一臺,剩下的一臺在工部人手里當做模板改造升級,哪里勻得出來更多。而且最關鍵的是,這機械量產著實不太容易。 里頭用來完成縫紉功能的是一個圓弧狀繞線機擴,每次針頭下壓的時候會由它帶著線走上一個圓圈,然后和走暗線的另一根線接上,如此一個閉合之后,便是一個扣。 但這個機擴的大小十分難琢磨,幾乎每臺機械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有些誤差,或是木料膨脹不同,或是為傳動的牛筋韌性不一,加上這機擴還不能有任何銳口,其切面的光滑程度必須要保證能勾住絲線還不讓其斷裂的程度,這些因素都決定了這樣的產品根本無法量產,匠人只能一臺臺□□一臺臺試驗。 但令工部人員頭大的是,如果僅僅是尚衣房催促,他們還有足夠的底氣喊一句:“你們知道這玩意有多難嗎?”,但遇上皇太子催促,他們就真的沒辦法了。 除了紅著眼睛繼續打磨外,他們還能說什么呢?誰讓這玩意都不是工部發明的,被人彎道超車如果都追不上人家手摩出來的原產品,那他們也別在工部混了。 是的,這個叫做“縫紉機”的產品最早完全是被一個民間匠人一下一下敲出來的,就在太子殿下發了懸賞之后。 早期,這個產品的雛形其實是手壓式的縫紉機,只要像訂書機一樣向下一按一提,就能縫一針,做出這一產品的工匠完全是為了滿足其得了青光眼視力下降的夫人縫衣的樂趣。但為了拿走太子殿下補充的“能夠使用腳為動力就有更多賞賜”的獎勵,此人又將其改造了一下,成為了大明乃至世界上第一臺縫紉機的原型。 原理其實是一樣的,無非就是改了個動力來源、提高了點工速度,就這么個改建,此人直接領走了一堆的黃金,太子殿下還特地派人照顧和保護他們,避免有被財富吸引來的亡命之徒傷害他們。 這匠人手的這一臺也正是之前沒提到的五臺中的一臺,它現在被放在了地壇的存儲室內,準備在來年春秋大祭的時候,以紡織業主力軍的身份登場祭告神明,可見其受重視度。 當然,比起那一臺簡陋的原造型,如今經過工部打磨改建之后的新版縫紉機無饈敲攔芻故強稍煨遠忌仙了好幾個臺階,但這還沒有滿足太子殿下的要求,因為這臺新式針線的損耗率著實有些大。 對此,匠人也很無奈,尋常的鐵針其實損耗率也不小,但是要將一根針用到折斷或是彎折可能需要千萬次的使用,放到人身上那可能要一兩年,但是對于機械動力的縫紉機來說,這也不過是幾日的勞動量,原本幾年的折損率放到幾日,自然顯得快,但這并不是不能理解。 “這不是理由?!碧拥钕聟s擺了擺手,“在使用過程中,這樣的耗材消耗太大了,這種程度絕不是尋常民眾可以接手的,要么改進入針的方式,降低對針的消耗,要么改進針具的冶煉技術,提高它的硬度,這些你自己看著辦,總之,這種幾日一折是決不允許的,起碼要用到七日以上?!?/br> 工部侍郎的嘴都長大了,一時之間他都不知道該吐槽搞個縫紉機械居然要從改造針入手,還是該驚詫于太子殿下居然要將這機械放到民眾家中了。 誠然,這臺機械并沒有使用特別昂貴的材料,但是里頭使用了大量的齒輪和鏈條,這些都是人一下下敲出來的,人工成本不可謂不大,如果開售的話,這么一臺起碼得等同于一兩金子吧? 這老百姓能買得起? 木白用指尖點了點桌面,示意這位侍郎坐下說話,隨后他一開口,就讓這可憐的侍郎差點一屁股坐到地上:“現在這個造價民眾肯定買不起,所以還得你們想辦法壓低成本和售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