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歷史]衣被天下 第124節
澳大利亞名為羊背上的國家,又名為礦車上的國家,所以…… 看到木小白閃閃發光的眼睛了嗎? 第141章 其實,關于南方的那塊土地,除了其豐富的礦藏外還有一個令人羨慕和向往的點。 由于環境溫暖,日照時間充足,那邊的植物生長速度相當快,而且據說當地生物活動速度相當緩慢,性格也較為溫順,幾乎沒有大型食rou動物,因此生活物資來源便捷,環境安全,對比華夏大部分的地方都可謂是天堂。 不過那處也有個缺點,那個地方雖然四面環海,但迎風面有高山,內陸面積廣袤,海風和云雨帶來的水汽很難進入內地,因此中間區域有很大一塊干旱區。 在降水不充裕的地方即便有河流灌溉也不利于種植,所以此處只適合種植生長期對水分要求不高的耐旱作物,譬如麥、黍、粟之類的,當然,喜光耐旱的棉花也非常適合。 洪武帝摸了摸鼻子,看著孫子八字還沒一撇就已經盤算好怎么利用的清單很有些無語,更讓他無語的是孫子接下來的話。 皇長孫曰:許是因為生活環境頗為安逸的緣故,也可能是當地物資匱乏,所以原住民毫無精神追求,吃飽了就跳跳舞生生娃,就連和別的部落打架也是隨便撿個地上的礦石劃拉幾下,可以說非常的沒有精神追求。 皇太孫覺得,這樣的人生太墮落也太沒有追求了,作為精神文明和文化極其豐富的大明他們有義務往那邊播撒一下文明的火種,輸出一下他么的文化和孔孟之學。 至于學費嗎,當然是對方的礦產了。 當然,作為禮儀之邦,大明肯定是不會做出那種看中了就搶的事情,以物換物還是用香料瓷器都可以,反正他們有錢。 不過唯一的問題是,那個地方的風信比較奇怪,雖然和大明就隔著一串島嶼,但那兒的風吹拂的方向和海水流動的方向都是從南到北,這也導致位于北面,又早早開啟海洋步伐的華夏一直無法發現那個地方。 但幸好老天庇佑大明,讓他們遇到了在前宋時一路迷航到那,并且歷經幾代努力終于回歸故土的前宋移民,這幫助他們獲得了前往那個地區的方向。 雖然風、水都有困難,但海上行駛只要能夠確定前進的方向,這些都不成問題,大不了就是繞點路,或者靠人力劃拉過去。 已經嘗過從日本采購銀礦甜頭的洪武帝在看到這個好消息之后幾乎都沒猶豫,立刻召都司和工部商討,片刻后,一臉茫然的市舶司以及會同館掌印也被叫進宮,片刻后,眾人匆匆而出,表情皆都透出了興奮,出宮后他們都通過各自的渠道去打聽關于南方那處陸地的訊息。 起初,諸多商人紛紛表示對那兒沒有印象,但是南邊的確有塊去不了的地方沒錯,船到了那兒就會打轉,因此他們之前都認為那是惡魔之地。 但在提到沙漠,行動緩慢的動物,以及一種有著粗尾巴愛好拳擊的動物后才有人恍然表示自己沒去過那塊土地,但是在和大食的商船上擦身而過時,他們曾經看到有類似的動物被裝在以黃金做成的籠子里。 而當時的大食船的確是從東方而來。 官員立刻將這一信息遞交給了洪武帝,并且欣喜表示雖然沒有找到過登島之人,但有類似動物起碼證明了那兒確實存在此前不知曉的島嶼,據說那動物攻擊性雖強但體格健碩,說不定可以馴養成為一種全新的rou食來源。 但他說了一大串,洪武帝的表情卻始終箱單嚴肅,官員的聲音不由越來越輕,最后化為靜默,整個殿內可謂噤若寒蟬。 洪武帝沉吟許久后抬抬手,示意官員們繼續去打聽消息加造可逆風行駛的人力船,等人抖抖索索走出去后,他嘆了口氣,陷入了煩惱中。 雖然確定了孫子所說的那新土地的訊息很讓人高興啦,但洪武帝不由自主得會想到這些消息明顯是從那個從海上撈上來的姑娘這兒得到的,現在這些消息被證實,那么那姑娘應當沒和孫子說謊。 所以問題來了…… 孫子的信里怎么就沒提到那姑娘的事呢? 難道,難道他孫子利用人家姑娘……?不不不,洪武帝覺得他要相信自己的教育質量也要相信孫子的人品,這種利用女人獲取信息然后不負責的渣男行徑肯定不會是他們老朱家的種。 但…… 孫子為啥不說 莫非是覺得他們會棒打鴛鴦? 不可能啊,這種事情他肯定不會干,心愛的大孫子難道對他這個爺爺這點信心也沒有嗎? 事實上,思來想去把自己陷入糾結中的洪武帝真的是想多了,沒在信里提到人家姑娘單純只是因為忙碌的木小白把工具人的存在忘記了而已。 在給工具人做人設的時候,為了cao作方便避免人設被盤問暴露身份,木白給她設計了語言不通的人設,順便搭載了古越語的語言包。 福建在當年雖然也算是越語區,但語言百年一道坎,小姑娘現在說的語言這兒壓根就沒人能聽懂,偶爾有幾個音節相熟也早已是同音異義,所以整個福建能夠和她交流的就只有木白一人。 這樣cao作固然可以隱藏工具人的特殊之處,但也給木小白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所有的盤問和調查都得通過木白這個窗口,寫海洋情況的卷軸亦然。 木白現在……就很后悔,他為什么為了省事,沒給人加上文字模板呢? 雖然文字相通可能要提前編織更多的謊言,但起碼不用像現在這個樣子。 在外人眼中,皇太孫殿下市場拉著少女在屋里獨自相處,總讓人有些粉紅色的聯想,但實際上…… 木白本人點著油燈在昏暗的室內假借審問之名邊翻找自己的記憶寫海外情況,邊時不時漫不經心得問上幾句無關緊要的話裝作在認真工作,而被“審問”的對象,則是捧著本該供給他的點心果子,吃得慢條斯理口口生香! 到底誰才是工具人啊摔! 但木白不敢生氣,因為他一看到這個看起來文靜乖巧的小姑娘,就想到自己附身時候那微妙的一陣又一陣的洶涌感覺,進而想到工具人本身沒有性別,如果不是他的需要,面前之人也不必承受這痛楚,而且還是每月一次。 就,怪,怪內疚的。 福建地處沿海城市,又是大明和海外友邦交流的第一道閘口,此處商貿發達物資豐富之盛,并不亞于位于北方的諸多港口。 當地大廚噴撒調味料的手勢就是一大證明。 價比黃金的黑胡椒碾碎活鹽抹上厚厚一層,養在高山之上以草木和泉水為食的本地散養黑豬rou與之相配,本就沒有多少的腥味被遮得一點不剩,反倒因為胡椒,被勾出了藏在rou纖維深處的馨香。 制作酥餅的靈魂——酥油本就取之于豬,和豬rou餡再做搭配簡直是神仙搭配,沒有半點違和感,咸蛋黃香氣輕柔纏綿,裹上牛乳后夾在酥皮里,既可以解膩又能豐富口感。 如果覺得這樣還差點味道,那么最外層的芝麻就是點睛之筆。 小姑娘手中的餅子外邊包裹了厚厚一層的黑白芝麻,經過炒制的芝麻表層保護膜被高溫破壞,里層帶著誘人香氣的芳香油香得完全不講道理,黑芝麻和白芝麻雖然都是芝麻,但品種不同以至于其香氣和口感都略有差異,按比例調和后白芝麻負責增香、黑芝麻則用來提味,一口咬下去味道層層疊疊,驚喜一個接一個爆炸,嗅覺和味覺得到了雙重滿足,簡直是rou食者的天堂。 供給皇太孫食用的燒餅是當地一家酒樓的名物,平日里價格和人氣在整個福建也首屈一指,其中調味料的配比更是只在掌廚之間代代相傳,據聞這道白黑酥是宋時傳下,距今已經有四百多年,在福建當地永遠都被模仿,卻從來沒被人超越。 若是配上本地另一特產——耗汁湯,那更是能把人的眉毛都給鮮掉。 順帶一提,當地還有一種使用一種名為沙蟲的動物制作的一種水晶糕也非常美味,但可惜木白抵達的季節不對,這種沙蟲以晉江產的最優,但如今天寒,挖蟲需要在沙灘上采集,是以木白雖然嘴饞,卻連問都不問,就怕哪個倒霉官員派人去采。 好在沙蟲雖然沒有,但這個季節的生蠔卻最是肥美,福建雖然并非是生蠔的主產區,這兒的蠔個頭略小了點,直接吃總缺了點味道,但小也有小的吃法。 當地人會將蠔rou挖出,以醬油和冬菇一起煮一鍋蠔湯,蠔不耐久煮,片刻后鮮味就會流入湯中,和菌菇類的鮮混合在一起,越煮越鮮,屆時再放些蔬菜rou類,喝湯吃菜都很美味。 但這兩樣美食放在木白面前他都沒空去吃,別看在外人眼中木小白是這個大明王位第二繼承人風光無限,實際在老朱家,他也就是個高級打工人而已。 奏報交上去,沒通過,溫溫柔柔的老爹要來教育他此舉有多么不合適多么不恰當,并且表示快回去想想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作業重做。 通過了,火爆急躁的爺爺就會溜達著拍著他的肩表示孫子哎,你知道的我們家的臣子都比較笨,你看看能不能幫爺爺列出個一二三步驟,這樣爺爺也要監督一下。 ——反正不管得不得用,都是他的活。 已經被家里的兩個不靠譜大人折騰出來的皇太孫殿下在前一封奏書寄出去之后就已經開始著墨盤算著后續的事件了。 就算是以如今大明的國力,要搞遠航也不是件容易事,海洋環境變幻莫測,一個不好整個船隊都會折在海上,必須要盡可能做萬全的準備。 在以往,明朝的船只主要是在沿海進行航行,靠著大明和周邊各國的關系,全程可以都得到補給,就算有攜帶食物半月份也就足夠了,但如果要去尋找新大陸的話情況就不一樣了,船只的補給和救援、維修只能靠自身,那么淡水的儲存、燃料以及航行時的素食、藥草就必須考慮在內。 幸好他皇五叔這次送來了一本醫術,到時候醫藥方面可以提前配置藥草,如此也可減輕隨船醫匠的負擔,另外船上要不要留塊地方種個菜?起碼得發個豆芽什么的,就算有各種腌制產品,一直在海上不吃新鮮蔬菜的話也容易便秘吧。 還有商品,大明不能總是對外輸出瓷器、絲綢,商品必須要多種多樣,瓷器和絲綢都算不上沒辦法仿照的東西,只是現在的技術封鎖住了而已,如果制造技術被國外破解,那對于大明的出口市場會是重大打擊。 而且這幾樣利潤太大的話,會有源源不斷的人過來盜竊機密,這種竊密者就像是癬疥之疾一樣,雖不傷大雅,到底煩人,只是到底賣什么還得思考一下。 只有多元化才能分擔風險。 唔,船員家屬也得好好安撫,家庭失去支柱兩三年對普通家庭可不是件容易事,最好選擇家中有幫襯的男丁。 對了,還有武器,不知道上次交上去要工匠的事以及實驗在槍管子里劃線現在怎么樣了,爺爺的回信真是太慢了! 要不然再寫一封去催一下,順便建議爺爺搞個船炮?普通的火銃放在大船上殺傷力太小了都不夠看,對了,搞個大銃的話在里頭刻線和打磨應該更容易些吧,就是尋常木板應該吃不消火器發射的后坐力,那搞個鐵板?配重似乎又有些難度。 木白一一寫下如今的問題和難度,只覺得滿腦袋官司。 不過他對這種狀態也已經越來越熟練了,自打他過了十五歲,老父親不再有“孩子睡不好容易長不高”的困擾之后,便開始將工作壓下來,之后木白一直都在這一狀態中,直到弟弟們年紀大了也能加入童工行列才稍好一點,但這次木白來福建時并沒有帶好用的弟弟,自然只能自己上了。 什么?如果不寫奏書不就世界太平了? 錯!又不是他想要沒事找事的,誰不想做一條躺在博物館里供人參觀的咸魚??!但是人得有追求,為了更堅韌的身體,更頎長的劍身,還是要努力鴨! 雖然這么說……作為一個身體比腦子快的武斗派,為了完成任務,木白先是學了各種儒家經典,在科舉場上摸爬滾打,學習了禮儀姿態朝廷黑話甚至能夠一坐一天處理公文而不炸毛,都已經這樣了,要是還差最后幾口氣沒完成任務,木小白是要暴走的。 哎,為了這個任務,我可真是犧牲了太多,不愧是s級別任務,真的好難哦。 以前他以為自己一邊砍砍砍一邊背公式已經夠苦了沒想到沒有最苦只有更苦,現在想想當時副隊哄騙他背書時候說的話都是騙人的,什么現在背書以后享福,不就和人族的高中老師和學生說現在努力,考上大學后就能隨便玩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謊言嗎! 想到悲傷的過去,木白不由自主握筆看天,一行熱淚在眼眶里打轉,就在他回憶往昔崢嶸歲月,小姑娘忽然抬起手,指著咕嘟咕嘟冒煙的蠔湯呆呆道:“啊……” “怎么了?你想吃?”木白順著她的手指方向看去,頓時大驚,哎呀,他就發了一會呆,好喝的蠔湯都煮干啦! 第142章 因為小工具人提醒及時,當木白將火移開的時候,耗湯還有一點底子在,靠著這點湯汁,里頭的香菇蠔rou等配料并未被燒干,但是當地人推薦的放米粉、豆芽等吃法是肯定不行了。 木白考慮了下,讓人端上了兩碗大米飯,將盛在鍋底的最后一點可憐巴巴的湯料一股腦澆在了飯上,一碗推給了眼巴巴的小姑娘,一碗放在自己面前。 “吃飯吧,”頓了頓,木白用字正腔圓的應天話對小姑娘說:“吃——飯——” 學習語言要從生存技能開始,生存技能要從恰飯開始,什么語言不通都沒關系,喊肚子餓要吃飯這可是必備技能。 小姑娘眨了眨眼睛,露出了一個甜蜜蜜又飽含期待的笑,超額完成了學習任務:“要吃飯!” 很好,在食物的誘惑下,小孩快速學會了兩個詞匯,并且掌握了活學活用的技能。 唯一的問題是……木白瞅了瞅已經空了大半的點心盤子,再看看小姑娘沒有絲毫起伏的腹部曲線,有些納悶,閨女啊,你都吃了那么多真的還吃得下嗎?小肚皮不會爆炸吧? 唔,他要相信系統出品的質量。 雖然這么說,但木白在端起飯碗之前還是擔憂得看了工具人好幾眼,直到看著工具人筷子劃拉不停吃起飯來都不帶猶豫的才稍稍放心,自己也跟著扒飯入口。 熱騰騰的米飯和澆頭剛一入口,木白就瞪圓了眼睛,雖然老朱家兩位大家長都主張節儉,除去必要的宮宴外大明第一家庭的餐桌一半都是三菜一湯,但御廚的手藝在,菜少量精,他這些日子以來也吃了不少好東西。 不過像今天這種烹飪方式如此簡單味道卻如此濃厚鮮香的卻是真的沒吃過。 肥軟的香菇壁上掛著一層薄薄的芡汁,應季的菇類核苷酸類物質最是豐富,與其豐沛的氨基酸物質一起,挑動著人類的味蕾。 但作為陸地上最容易獲取的鮮味來源相比,它身上的芡汁外還要略勝一籌,海鮮特有的谷氨酸鈉刺激著人類的味蕾,而醬油,這種人類人為創造的鮮味來源與之相碰撞,三種以上的呈味物質相互碰撞和疊加的結果就是將這道菜肴推上了一個全新的高峰。 木白可以毫不夸張得說,就著這盤菜,他能吃下十碗飯!小姑娘用力點著腦袋表示贊同,但是,這是蠔汁的緣故? 木白撩了撩湯汁,有些納悶,此前,他只聽說過生蠔的美名,但畢竟前有著名美食家東坡的詩句:無令中朝士大夫知,恐爭謀南徙,以分此味,想來味道不會差到哪兒去,但沒想到會這么好吃——或者是福建的生蠔特別好吃? 應天府所在的位置距離海邊也不算太遠,若是從東海打撈生蠔再快馬運來問題應當不大,但這種食物在應天府卻并沒有風靡起來,那應該的確是應天府人覺得這種廉價的食物不太好吃。 是的,在這個時代,生蠔這種吃了不頂飽,多吃還要腹瀉的食物的確并不算昂貴,而且由于生蠔主要是貼著海岸線的巖石上生長,本身又沒有攻擊性,只要退潮了人人皆可采集,在產量相當可觀的情況下,價格自然上不去。 而且這種高蛋白質的食物也非常容易腐敗,別說產地了,以如今的交通條件來說,基本就只有產區才有的吃。有了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和家人分享,但問題是生蠔易壞,運輸不易…… 木白想了想,順手將一只縮小不少的蠔rou塞入嘴中,眼睛卻看著了鍋子里頭還有一點點的湯底,他一邊思索一邊咀嚼,覺得自己或許可以做個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