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華彩節”歷史悠久,是大玄朝除去年節外最盛大的節日。 節日時,到處張燈結彩,華舞非凡。家家戶戶的門廊下掛著燈籠,街邊的轉角處掛著一排排燈籠搭成的燈墻,幾乎能將將墨黑色的天幕襯托得猶如白晝。 這一天,護城的河道里也被人們送滿了河燈。 “孤燈一寄,千里歸人?!?/br> 師徒二人并肩走在河道上空的石板橋上,顧靈翰聲音清潤,一點一點和身邊的離琛解釋這些凡界人類年復一年,樂此不疲進行的習俗。 “留在央京的親友家眷在河道上點燃河燈,期盼著親手送出的這盞河燈能為在外漂泊的人指引方向,助他們早日歸家?!?/br> 兩人邊走邊欣賞美景,錢公公跟在兩人身后五米處,不是為了保護,而是為了必要的時候為他們跑跑腿。 那日錢公公曾提到過雀云臺的歷史,師尊出生時,朱雀元神歸位,紅色的巨大朱雀在空中現形,好像空中飄來了一片巨大的朱雀形的赤云,恰逢此臺建成之際,故而先帝為此臺命名,雀云臺。 顧離琛看向遠處的雀云臺,在他身旁的顧靈翰順著他的目光看去,卻只看見近處一個正坐在店鋪門口打鐵的鐵匠。 煅爐中的鐵塊燒的通紅,一個打著赤膊的精壯鐵匠正掄著石錘,一錘一錘地砸在上面,濺出星星火花,在夜間竟然有種奇異的美感。 但看在顧靈翰的眼里,他卻只能聯想到到離琛曾經在九重天上受過的苦。 身懷至寶的頑石,不會有人在意他的感受,離琛曾經也是經受過這樣的千錘百煉罷,不親身體會,大概永遠不能感同身受。 顧靈翰繞到離琛身后,抬起胳膊用手捂住徒弟的雙眼,輕聲安慰道,“不怕,都過去了?!?/br> “?”顧離琛被師尊的舉動搞得一頭霧水,不明白他是何意。 但眼睛被遮住后,耳力放大,鏗鏘有力的打鐵聲傳入耳中,他忽然明白了師尊對自己的細心和照顧。 兩人一路從皇城中走到了雀云臺下,雀云臺四角見方,八層有余,是央京中海拔最高的建筑,雀云臺臺邊的四個角上延伸出了四條掛滿燈籠的鐵鏈,不過讓人意外的是,那些燈籠并沒有亮起。 顧離琛有些疑惑地問,“師尊,我們一路走來,所見的花燈都是極其明亮的,但是為何雀云臺附近的缺失熄滅的呢?” 顧靈翰仰頭看著雀云臺上方,笑著解釋,“這便是所謂的采花燈了?!?/br> 采花燈,采通踩,意為踩花燈,本來屬于高吊梅花樁似的考驗輕功水平的習武項目,實為武力方面的考校,后來也逐漸演變成了萬彩節里眾人慶祝的保留節目。 采花燈這個節目,是用鐵鏈將燈籠吊至半空中,沒有其他任何的依托,采燈者每踩上一盞燈籠,那盞燈籠便會亮起,各式各色的燈籠搭成的階梯,通向頂端的雀云臺。 顧靈翰嘆了口氣,“不過現在世間靈氣稀微,世間修行之人寥寥,很少再有人能登上雀云臺?,F在都是雜技藝人綁著繩索,被牽引著踩在花燈上,將燈籠點燃?!?/br> 顧離琛抿唇而笑,看向顧離琛的眼睛中恍若有光,“誰說世間無人能登上的?” 顧靈翰詫異地挑眉,忽然明白了離琛話里的意思。 兩個人對視一笑,隨后十分默契地騰空而起,復又同時落地,一同踩上了最底端的花燈。 跟在兩人身后的錢公公瞪大了眼睛,陛下和國師大人竟然打算親自去采花燈! 本來排練了許久,正準備由繩子牽引著進行采花燈表演的四位演員:??? 這兩個突然冒出來砸場子的人是誰?? 圍觀的百姓看著突然亮起的花燈,都有些意外,“怎么今年的采花燈沒有提醒就開始了?” “為什么今年只有兩個人?” 隨后定睛看去,這才發現花燈階梯上的兩人似乎不是凡人,兩個人的一招一式間極富美感,恍若如履平地,身輕無物一般。 尤其是那個紅衣男子,好像背后生了翅膀似的,輕盈無比,飄飄若仙。 那個黑衣男子的招式則更加有力量感,仿佛在地面上都能感受到半空中他的衣袖揚起間襲來的風一般。 “哇!” “嚯!” “這二人簡直是神仙下凡呀!” 隨著二人的每一次翻騰或懸空,圍觀的眾人紛紛發出了驚嘆的聲音! 甚至還有隨著父母出來游玩的半大小子熱血沸騰地喊,這兩位大師是誰,自己想拜他們為師! 一個提前定好的采燈者趕緊去找管事的人,“張管事,節目都亂了呀,這下咱們可怎么辦呀?” 張管事也在同眾人一起,扯著脖子仰頭看熱鬧,他戀戀不舍地移開視線,“這兩位大俠身姿飄逸瀟灑,恐怕不是等閑之人。這一招一式,不比你們表演的好多了?人家的身姿就比你們賞心悅目多了!” 不過四排花燈之點燃了兩排,這兩位高人一南一北,正一跳一躍地向上飛去,所以南北兩個方向的演員只能撤下來,原本定下的東西兩邊的人還是得接著上去。 被撤下來的兩個人竟然覺得松了口氣,若是沒有這兩位大俠對比,那么高空采花燈的表演還可以算是大出風頭。 但若是在這兩人對比下,自己身上捆著繩索,顫顫巍巍地踩花燈,這可不是出風頭,這可是只剩下出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