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邊關 行將軍在將軍府值完勤后, 就換了便裝,領著一隊護衛出了將軍府。 一路七拐八拐, 行將軍走到一處宅子, 看著周圍沒人,伸手敲了敲門。 “嘎——吱” 門被打開,一個一頭短發的青年站在門里, 笑著看著他。 行將軍一愣, “你!” …… 正堂,行將軍和青年相談正歡。 行將軍笑道:“林老弟, 當初接到你信, 你說要撤出京城, 老哥還不信, 誰想到你居然真說撤就撤了, 這份決斷, 真讓老哥都佩服不已?!?/br> 林泉笑著說:“將軍謬贊了,不過是到了該離開時間離開而已,算不上什么決斷?!?/br> “不過你也真舍得, 你京城、沂州城那么大的基業, 居然說舍就舍了?!?/br> “有舍才有得, 要沒有之前的舍, 哪來今日我和將軍在這如此自在的交談?!绷秩似鸩璞K笑道。 行將軍哈哈一笑, “你說得是, 不過你這身打扮, 可把老哥嚇了一跳,你這頭發,怎么弄成這樣了?!?/br> “我原本就是胡商, 在中原時為了不顯突兀, 就帶了假發,如今到了你這邊關,那些外族頭發比我還奇怪,我也懶得帶那勞什子的東西了?!?/br> “老哥還以為你突然出什么事了呢!”行將軍松了一口氣。 林泉看行將軍是真擔憂他,也有些感動,他雖然和行將軍一直只是藥物交易,可行將軍為人仗義,也講義氣,兩人幾年下來,倒也真相交出幾分交情, 所以當初林泉撤生意時,才敢沒斷這條線,如今,倒正好用。 林泉起身,直接走到旁邊拖出幾桶阿莫西林和土霉素。 “行將軍,幸不辱命?!?/br> 行將軍忙起身,搓搓手,“這次特地還讓你帶來邊關,實在辛苦你了?!?/br> 行將軍將軍一招手,身后的親衛把藥抬走,然后又抬來幾個箱子。 行將軍則陪林泉嘮嗑,“幸虧你沒一走了之,要不我這軍營突然斷了藥,是會出大亂子的?!?/br> “我也是想著這事,當初才特地寫信給你,不過,你以后也得再找其他藥了,我這藥,只怕也就再撐幾年,終究不是長久之計?!?/br> 行將軍大驚,“怎會如此?” 林泉無奈道:“我如今年紀也大了,這藥遠在西域小國,再過幾年,只怕就干不動了?!?/br> 行將軍聽了嘆氣,“我也知道這一直運并非長久之計,只是我軍中軍中多年來仍無法研究出這兩種藥物,一旦沒了,實在是多有不便?!?/br> “沒有用其他藥材研究出類似的,我記得許多白藥也不錯?!?/br> “要說效果,也不是沒有能替代的,只是要達到這個藥效,都得加一些貴重藥材,而以軍隊這個用量,只怕很難支撐?!毙袑④娒鎺щy色。 “這也是沒辦法,還是先準備著吧,萬一哪天我沒法去了呢!” 行將軍點點頭,“這事我會安排下去?!?/br> 談完了藥的事,兩人就輕松多了,行將軍笑著打趣道:“你既然把京城的生意舍了,不如就來邊關跟著本將軍混吧,本將軍身邊正缺個軍師?!?/br> 林泉聽了頓時笑了,“我一商人,做什么軍師,不過我還真有在邊關做生意的打算?!?/br> “咦,”行將軍驚訝,“你要在這做生意?” “我聽說從先帝時起,中原和關外外族就不怎么起兵戈,朝廷為了穩定,還和關外部落互通商市,進行交易,不知可有此事?” 行將軍點頭,“不僅如此,中原還有許多商人運貨到這,與外族交換,賺取差價,因為中原很多東西到了關外十分珍惜,價格昂貴,所以簡直可以說是暴利,只是從中原運到這,要耗費不少?!?/br> 林泉聽了心里有數,笑道:“那我可要好好去看看?!?/br> …… 第二天,林泉換了身邊關商人的打扮,帶了假發頭套,就出了門。 朝廷和關外部落的互市坐落在北門城門外旁空地上,這個地方背靠邊城,既方便外族部落拿著牛羊前來交易,又靠城門近,一旦敵襲,商人門可以立刻撤回城中,回到關內。 由于這地方選得恰到好處,所以林泉過來,就看到互市上熱鬧的貨物交換。 林泉走過去看了看,大部分,是漢人用糧食和關外部落交換羊皮和各種獸皮。 關外多草原,各部落也以放牧為生,所以他們的各種皮子很多,但關外風沙大,都是草原,并不適合種糧食,因此中原和關外的交換大多以糧食和毛皮為主。 甚至一張毛皮換多少斤糧食都是慣例。 只是這糧食和毛皮的生意,林泉卻不是很感興趣,糧食體積太大,毛皮對他出手也麻煩,所以一路走過,林泉的興致不高,直到他看到一個賣鐵鍋的攤子。 幾個關外部落打扮的人,正拿著一塊金子和一個賣鐵鍋的攤主討價還價。 “五兩,唉,你別要價太狠了,之前我們定時,你明明說四兩,結果現在一來,你就擅自抬了一兩,我們也沒說什么,結果你現在還想再多要,你這是坐地起價嘛!” 攤主卻絲毫不覺得自己加價有什么問題,反而把鍋一蓋,“我這鍋從關內背來,本來就價高者得,你們愛買不買,還有其他人等著買呢!” “你……六兩,不能再多了?!?/br> “算了,給你吧!”攤主這才松口。 旁邊,林泉看得很震驚,一個鐵鍋在中原不過幾百文,就算因為路途遙遠,運到邊關也不會超過一兩銀子,而這個攤主卻上來就是五兩黃金,這還真是血賺。 回到關內,林泉就去打聽了一下鐵鍋的事。 原來關外雖然也有一些鐵礦山,可由于缺少鐵匠,鐵鍋并不能自產,但鍋又是生活的必需品,所以關外游牧民族需要的鍋,都是從中原弄的。 可因為鍋是鐵的,中原王朝擔心鍋流到關外會被弄成兵器,所以一直限制鐵鍋流到關外的數量。 因此,在互市上鐵鍋的價格,比關內高幾十倍不止,就這樣,有時還買不到。 林泉摸著下巴,突然有了個想法。 草原上這么缺鍋,他何不做鍋的生意! 當然,這鍋的生意也不能亂做,鐵鹽乃朝廷專營。 他以前在林記賣個削鉛筆小刀還沒人管他,可要大量地向草原賣鐵鍋,一旦爆出來,只怕幾個將軍都保不住他。 所以林泉在思忖一陣后決定,可以賣鍋,但不可以賣鐵鍋。 可不賣鐵鍋,什么鍋比較好呢? 林泉想了想,決定賣銅鍋。 鍋雖然有銅鍋、鋁鍋、鐵鍋和陶瓷鍋玻璃鍋,可鐵鍋不行,陶瓷玻璃易碎,游牧民族時常遷移,攜帶不方便,所以能好用的,就是銅鍋和鋁鍋。 林泉本來更中意鋁鍋,畢竟現代鋁鍋更普及更便宜,可鋁在這個時代還沒有,得到工業時代才能煉出,而且鋁不易腐蝕,放在干燥地方能存幾千年,萬一那些部落用著鋁鍋覺得太好,弄個陪葬,幾千年后被挖出,那絕對是震驚考古界,所以哪怕鋁鍋既好用又便宜,林泉也不得不忍痛否定,最終選擇銅鍋。 現代銅鍋雖然比鋁鍋貴一些,好在也不算貴多少,倒也算劃算。 想好之后,林泉就去找了行將軍,說了一下自己打算做銅鍋生意。 誰想到行將軍一聽,震驚地差點打了茶盞,“你要賣銅鍋?那么貴重的銅鍋你賣到關外?” 林泉這才恍然想起一件事,在古代,銅除了打銅器,還是用來造銅錢的。 而且同重量的銅,打出的銅器還比造出的銅錢價格更高。 林泉想起現代曾有一個熱搜讓大眾笑了很久,一男子欲造假幣,結果花了20萬造出17萬的假幣。 可其實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同樣的事其實古人干了幾千年。 古代造銅錢,一貫銅錢大約需要六公斤銅,而這銅,如果打成銅器,則可以賣到兩到三貫。 所以這就導致,朝廷每次發行銅錢,百姓拿到手中第一反應不是花,而是找銅匠打成銅器進行變賣,從而導致“錢荒”。 朝廷不得不頒布重典不允許百姓私下用銅錢打器,可銅的熔點低,把銅錢熔化打成銅器實在太簡單了,百姓在自己家中都能弄,所以壓根無法禁止。 這就導致“錢荒”越來越嚴重,市面上無“錢”可用,弄得許多朝代不得不再增加其他貨幣,例如唐朝,實行錢帛通行。 也就是除了銅錢外,帛也是貨幣。 在唐朝,如果有人吃完飯,從懷里掏出一匹布付賬,這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因為人家給的不是布,而是錢。 甚至連白居易的詩句中“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中的紅綃,就是帛的一種,所以人家公子哥送的布不是給姑娘做衣裳的,是給姑娘花的。 因此,銅在古代,無論是銅錢還是銅器,都是極貴重的。 因此一聽林泉要賣銅鍋,行將軍很是震驚。 林泉也后知后覺想到這事,不過這事對他來說無所謂,現代由于銅進口,銅價已經很低,銅鍋比鐵鍋雖然貴些,但也不是很多,而銅鍋一旦拿到古代,卻能比鐵鍋貴太多,反而更劃算。 林泉就和行將軍說了一聲,從行將軍手中討了個批條,然后回到現代,從網上搜了搜銅鍋,最后選定了網上比較流行的一種燒木炭的火鍋銅鍋,這種銅鍋既可以當鍋做飯,還可以煮火鍋,比較符合游牧民族習慣,而且價格也不貴。 選好鍋后,林泉就下了訂單,開始了古代賣鍋大業。 從此,除了小樓,林泉又有了一個不小的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