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挑撥離間6
書迷正在閱讀:軟飯兵王、后宮上位記、最好的【年齡差H 1V1】、病嬌夫君又大又硬 (古言穿越種田,高H,身心1V1)、無限穿越之主神崛起、黑蓮花女主逃婚了、成為第一名媛的meimei、小地精她三歲半、與卿纏綿久.、何故舊夢(骨科1v1)
秦原“嗯”了聲,把剝好的大蒜放在案板上,將香菜切碎放進調料碗里,“那也行,不過別太明顯,到底是姐妹兩,我看你要是什么時候有時間,和她談一下心了解一下她的想法,看看她到底想做什么,先讓她做好她該做的事,這樣你才能專心做你的生意?!?/br> “如今你鋪子也算開了,光靠賣這冰粉我看是不行的,建議你把在村里坐了出來售賣的小吃也一并做了出來放到鋪子里賣,這樣起碼也多些收入,只不過這樣你會累些?!?/br> 林嵐道:“我知道,我會看著辦的,放心吧?!?/br> 說著,她把拍碎的蒜末放進調料碗里,又拿了托盤出來,把兩大碗面條放上去,讓秦原端到鋪子里,她則端著裝有鹵豬蹄的砂鍋和調料碗一起走了過去。 說實話,秦原說的那些她多少也知道些,只不過知道的沒有秦原說的那么多那么全面罷了,眼下聽秦原說出來,她是既難過又高興。 難過的是香蘭居然如此對她,高興的是有人會和她說這些,不過如果這個人不是秦原就好了。 在她印象里,秦原不是個會多管閑事的,也不會背后里說旁人的是非,秦原只是秦原,是那個性子冷淡不茍言笑,只會默默地關心別人的人,而不是今天的這個會和她說這些的秦原。 怎么說呢,感覺就像是一座冰山似的人,忽然變成了村里常見的愛背后說人是非的無知婦人,這種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大到讓她都覺得眼前的這個秦原不是她所認識的那個秦原了。 而且,她明明記得秦原不喜歡大蒜來著,看一眼都覺得別扭,怎么今天忽然幫她剝起大蒜來了? 就是以往她在村里時,秦原會幫她做任何事,唯獨不會幫她剝大蒜。 林嵐帶著一肚子疑問走了出去,不過在進了鋪子后還是裝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樣子把平盤上的東西都拿了放在桌子上,隨時拉過旁邊的矮凳坐在秦原旁邊。 外面雨越下越大,街道上人本就不多,眼下下了大雨,人更是全都跑回去躲雨了,哪里還有人會在街上閑逛。 因為沒人的緣故,香蘭干脆關了鋪子,把放在柜臺上的冰粉都端到了旁邊的桌子上,好在她們做出來的不多,也就十份罷了,這里有六個人,多少還是能吃完的。 鋪子關了門,店里瞬間暗了不少,林嵐見狀忙從柜子底下抽屜里拿了蠟燭出來點燃,放在燈籠里,店里瞬間亮堂了不少。 香蘭道:“都吃吧,就當是晚飯了?!?/br> 她邊說邊拿了勺子舀了調料放進碗里,順便又給長生舀了些,林嵐則給其他幾人盛了面條。至于調料,看個人口味,放多放少都和她無關。 秦原和林嵐去準備晚飯的時候,香蘭和李家兩兄弟也都說了些話,不過大部分時候都是香蘭和李長河在說話罷了,偶爾和李長海說上幾句。 李長海知道兩人直接的小心思,沒揭穿也沒阻攔,只不過他好幾次想起身去廚房看一看,都被香蘭給不動聲色的攔了下來,攔的次數越多,他也就越不高興,不過到底看在李長河的面子上沒說什么。 他也是能看出來林嵐和秦原兩人兩情相悅的,可他也問過秦原,得知兩人并沒有互相表白,沒有捅穿那層窗戶紙。 既然這樣,兩個人就算不上情侶,也算不上一對,只能勉強稱作互有好感罷了。 互相喜歡是很正常的事,但只要沒有正兒八經的表白過,沒有正式在一起,那就代表兩人都是單身狀態,誰都可以追求。 秦原喜歡林嵐沒錯,他也喜歡林嵐,甚至可以說他喜歡林嵐要比秦原早得多,可憑什么秦原接近林嵐香蘭就支持,他接近林嵐香蘭就一個勁的阻攔? 是,他長得是不如秦原好看,也不像秦原一樣是個讀書人,有大好的前途,甚至家境也不如秦原好,可他也不是什么都比不過秦原啊,起碼他會捕蛇,有一門木匠手藝,家里也有田地,他爹還是村長呢,掌管村里的大小事務,雖說這官小了些,不過芝麻綠豆大罷了,可那畢竟也是官啊,村里有啥重要的事還是得找他爹啊,就連縣城里也是有認識的人的。 雖說認識的不多就是了。 外面雨大,幾人邊吃邊聊,姐妹兩剛到縣城,看到什么都覺得新鮮,而那三個卻沒她們那么激動,只在她們停下來時候隨口說了幾句村子里發生的事罷了。 村子里其實也沒發生什么事,和往常一樣,大家該做啥做啥,只是聚集在村口的人越來越少了罷了。 不過近幾天村子里倒是陸陸續續的搬來了一批人,那些人多半都是來自撫州那邊的,那里旱災越發嚴重了起來,就連周圍縣城也陸續遭了難。 芙蓉縣人少地廣,又風景絕佳,有良好的地理優勢,且還靠近撫州,因此成了很多受災百姓的逃難首選。 來避難的人越來越多,平分到各個村子里的自然也就越發的多了起來。就連縣城里也開始陸陸續續的涌進了大批的難民,只不過因為林嵐租的房子地理位置相對而言比較偏僻,所以才沒見到有多少難民,而其他地方的難民卻是很多的。 幾人談了會兒,大多都是感慨的言語罷了,只林嵐眉頭微蹙,她記得一般大旱之后便是大水的,且屆時多半還伴有瘟疫橫行,到時候才是真正的天災人禍一個不缺啊。 大雍朝的國土面積大,人也多,很多地方都是家家戶戶挨著一起的,村子里還好,大多數幾戶挨著一起,可像縣城里就不是了,地段比村子金貴多了,做買賣生意的大有人在,商鋪莊子府邸海了去了,可以說是真正的一家挨著一家。 且先不談大旱,這個只要家有存糧還是能勉強捱一段時間的,大水那就沒辦法了,只能逃跑,但這尚有一線生機,可若是瘟疫橫行,那就沒辦法了。 在古代得個感冒都容易死了,染了瘟疫那還得了?傳播力度那叫一個快,往往明面上才確診一個呢,實際上暗地里已經又不知多少人染上瘟疫了。 古代雖說藥房到處都是,但藥物價格都貴,大夫也不多,往往像她們所在的芙蓉縣一樣的十八線小縣城的藥房醫館里最多也就三個大夫罷了,抓藥的都是學徒。 而且古代如果發現傳染病,第一件是不是找源頭,而是把和患者接觸過的人全都抓起來關在一起,讓大夫給那些人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