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頁
最重要的是,信紙底部的暗紋處還有“官用”、“本房”等字樣,右下角甚至還有數字暗紋。數字暗紋獨一無二,表示某某年份出產的第幾張紙。 這意味著這張白鹿紙是正統的官用老紙槽造。 白鹿紙,又名丈二宣,造價極高昂,是皂衣軍販賣的拳頭產品,諸多海貿的利器。光是售賣紙張,就讓皂衣軍不知道賺了多少錢了。 佘崇明是個大老粗,他之所以能夠認出這種紙,那還是因為為了顯示出帝王威嚴,他所用的紙張就是御造的白鹿紙。 皂衣軍出產的白鹿紙按照質量分為三檔,“御造”、“官用”、“民用”。 御造的白鹿紙最為稀少,質量也最上乘。皂衣軍自己是不用御造紙張的,只以最高的價格販賣給各地起義軍將領,以彰顯出對方的帝王威嚴。 官用的白鹿紙是皂衣軍對外人通信之時,以示恭敬才會用的。甚至他們內部都不用這種過于昂貴的紙張。 至于民用的紙張則通行于各地,有點錢的文人sao客、世家巨賈們都愛用白鹿紙。 佘崇明看著白鹿紙上“官用”的暗紋,沉沉的吐了口氣。 無事無事,不過是離間計罷了,無需在意,無需在意。 佘崇明壓抑著疑竇,仔仔細細的讀信。 等他讀完信,臉陰沉的如同三月天。局勢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他若要佯裝這封信上什么都沒有,只怕朝中重臣疑竇叢生。 更別提這封劉三俊寫給趙識的信,要是沒能讓趙識看到,皂衣軍只怕三天兩頭的送信來,反倒攪得人不得安寧。 佘崇明陰沉著臉,沉聲道,“諸位愛卿都聽聽吧!” 太監躬身,從陛下手里接過信紙,一字一句念起來。 “……余嘗聞君生于微末、起于草莽,然急公好義,身先士卒,解衣推食,愛兵如子。時有周公吐哺之行,常懷玉潔松貞之德”。 “……吾與汝同命,先考妣盡亡,吾早年亦為流民,魚rou之身,俯仰由人,顛沛流離,無枝可依。聞汝曾受佘崇明一飯之恩,此后隨侍其左右,鞍前馬后,未嘗有半分怨言,可見將軍重信守諾,一言既出,如白染皂?!?/br> “吾亦有恩主沈平章,蒙其恩惠,學文習武、讀書識字,不敢有半分懈怠……君受滴水之恩,尚愿意涌泉相報,吾受教養之恩,敢不以性命相償?” “聞君鎮守川蜀,將領忠心,士卒用命,竟因李鐸之故,多年未能出蜀,惜乎哀哉!然黔安一戰,君之韜略勇武,如錐處囊中,終聲振四海、名揚于世……吾主慕將軍勇武,吐哺握發、求賢若渴,必掃榻相迎、虛左以待?!?/br> “……日前僥獲程文山等部,吾念公情義,愿請程為上賓,盼來日與君重逢之時,三人把酒言歡,共謀大業!” 寫信之人,好生毒辣! 王川聽的冷汗涔涔。這封信并不深奧,半文半白,屬于佘崇明這種讀過點書的大老粗也能看得懂的。 當然要佘崇明聽得懂,因為這封信根本不是給趙識看的,是給佘崇明看的! 前半段,先是客客氣氣的褒獎了趙識一通,然而話里話外都在說趙識深受士卒愛戴。 緊接著說自己跟趙識一樣,都是流民出身??瓷先H僅是為了喚起趙識的共情心理。說趙識蒙受佘崇明一飯之恩,為他出生入死也是正常的。卻又提及自己的恩主沈游,說自己承蒙沈游的關懷教育之恩,必要用性命相償。 正著看毫無惡意,可倒過來看就截然不同了。 劉三俊要替沈游出生入死,是因為沈游讓他吃飽穿暖,教他學文習武。而趙識要為佘崇明出生入死,僅僅只是因為佘崇明給了他小半塊干糧。 佘崇明臉色格外難看,半塊干糧而已,真的能夠買到趙識的忠心嗎? 此刻再看那些夸贊趙識的話,什么“解衣推食”、“愛兵如子”,只覺格外刺眼。 最為毒辣的是那句“聞君鎮守川蜀,將領忠心,士卒用命,竟因李鐸之故,多年未能出蜀,惜乎哀哉” 明面上是說他與李鐸對耗,才沒能打出川蜀??煽丛谫艹缑餮劾?,這擺明了是說趙識有私心,沒替他賣力打仗。 最后又提到程文山被捕,看在趙識的面子上,被皂衣軍奉為上賓。只等著趙識前去投靠皂衣軍,兄弟二人,雙雙團聚。 程文山作為趙識的心腹,他若投降皂衣軍,趙識還遠嗎? 一字一句,字字見血,句句如刀,刀刀都想要趙識的命! 這哪里是勸降信,分明是催命符! 第178章 “諸位愛卿怎么看?” 佘崇明臉色倒還好,就算心里真有猜疑也不能表現出來。 “啟稟陛下,這擺明了是離間計,萬望陛下莫要上當??!” 王川一馬當先站出來說道,“趙將軍勞苦功高,又剛剛連克兩城,可見其并無私通外敵之意。況且他還將此信交予陛下,稱得上一句心思坦蕩”。 “啟稟陛下,臣有一惑,望趙將軍解答”,霍安下定決心要破釜沉舟。要是今日趙識不倒,佘崇明為了安撫趙識,倒得就是他了! “據我所知,皂衣軍中許多降將是由最先投降的吳綬帶來的?,F如今,皂衣軍手捏程文山,趙將軍要如何保證不會因為程文山被捕,而投降皂衣軍?” 此言一出,眾臣皆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