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頁
“皂衣軍?” 一提及皂衣軍,趙識泰然赴死的狀態頓時就沒了,他急急道,“也不知道文山怎么樣了?” 李可之勸道:“還請將軍放心,只要程將軍沒有戰死沙場,皂衣軍素來優待俘虜,按理是不會出事的”。 呂敏也急,“老程他脾氣直,只怕他死擰著不低頭”。 李可之嘆氣道,“與其cao心百里之外的陳將軍,我倒以為,還是先cao心cao心趙將軍吧!” 趙識一愣,拿手指指了指自己,“先生指的是……我?” “沒錯!” 李可之面色沉凝,“皂衣軍可不是什么好招惹的。他們經歷過大大小小如此之多的戰役,雖也有輸的,但他們的輸法可不是潰敗逃亡,而是……死戰至全軍覆沒”。 李可之的吊梢眼里浮現出贊嘆,“也不知道皂衣軍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令行禁止也就罷了,竟還能死戰不退,這是何等的悍勇!” “李先生,你莫總漲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呂敏皺眉道,“這一次三城之戰,我們拿下了宜順和武安,還收編了荊州兵。便是皂衣軍拿到了昌義,擒下了老程,那我們也是半斤對八兩,雙方誰都不吃虧!” 不搞陰謀詭計,涉及到自己的專業軍事領域之時,趙識整個人氣場都不一樣了。 “吳二率隊潛入黔安作亂,皂衣軍勢必要還回來。再加上,我們與皂衣軍是敵非友,只怕接下來這段時間他們很快要攻城略地,向武安進發了?!?/br> “不僅如此”,李可之嚴肅道,“除卻直接攻城略地,皂衣軍的謀略也極為優異。他們有大量的官吏……” 李可之一頓。他容貌鄙陋,又屢試不第,仕途斷絕才會來做幕僚。 故而官吏二字,簡直是他心里永遠的痛。 “我雖不曾去過皂衣軍的轄區,但皂衣軍的貨物通行天下,諸多百姓都在往皂衣軍下轄的地方涌去,甚至將其描述的如同太平盛世一般。便是傳言有夸大的成分,但至少皂衣軍官吏的執政水平還是可以的”。 “也就是說,他們的官員不太可能有草包。那么他們的下一步就不一定是武斗”。 趙識一愣,“李先生的意思是說,他們不一定會打武安,反倒很有可能搞陰謀詭計?” 李可之一笑,“別管是陰謀還是陽謀,只要能讓敵人死,就是好策略!” “那他們會從哪里動手?” 趙識絞盡腦汁。奈何他全部的天分都點在了作戰上,對于耍弄政治上的陰謀詭計,實在是毫無天賦,他想了半天都沒想出來。 趙識正想發問,抬眼看向李可之,才發現,對方似乎正對著那卷圣旨發呆。 炎炎夏日,也不知道怎么的,趙識猛的打了個寒顫。 第177章 “聽聞皂衣軍的劉將軍極為欣賞趙將軍”,李立之笑撫摸著自己的短須,陰陽怪氣的拱手,“恭喜將軍??!” 朝中大臣李立之與趙識的幕僚李可之本為同宗兄弟,兩人的人生境遇卻一個天一個地。 李立之是兄長,樣貌俊美,四書五經學的極好,入仕之后很快就做到了禮部尚書。 李可之是弟弟,容貌鄙陋,屢試不第,最后混成了趙識的幕僚。 同宗兄弟本該相互提攜。奈何兩人是遠親,本就不熟,更別提還相互看不上眼。以至于李可之在外從不提自己有個禮部尚書的遠方堂兄。 做弟弟的,看不慣兄長在朝為官,卻每日里只知道溜須拍馬,盡做些jian佞小人做的事。 做哥哥的,看不上弟弟長得丑也就算了,還屢試不第,是個窮酸廢物。 此刻,李立之眉開眼笑的恭喜趙識,一看就不懷好意。 當日商議出兵荊州之時,趙識與王川都贊同先打荊州,獨獨李立之,頂著一張俊美的臉,卻行著小人之事。 趙識冷笑一聲,向陛下進讒言、詆毀他的,勢必有李立之一份。 此刻又來他面前做什么挑撥離間的事! 正好,反正他也不需要跟朝廷重臣打好關系,趙識干脆直接把那股厭煩勁帶到了臉上,渾身上下都寫滿了莫挨老子。 他甚至連李立之的話都懶得回,轉身就走。 趙識就這么走了?! 李立之臉上的笑容一僵。你趙識不過一介莽夫,竟敢如此不識好歹! 此刻正是上早朝的時候,東方未曙,明星尤在。烏漆嘛黑的夜色里,太和殿內,百官分立兩側,還有御史舉劾按章,正虎視眈眈的盯著文武百官,只等著糾錯。 佘崇明坐輦出房,文武百官齊齊山呼萬歲。一整套早朝禮儀完畢后,這才進入正題。 佘崇明滿意的看了眼禮部尚書李立之,皇帝之貴,無外乎是靠這一套套禮儀來體現的。 “啟稟陛下,臣有事啟奏”,六科給事中霍安年不過二十四五,正是最熱血上頭的時候,他手執笏板,最先開口。 “愛卿有何事要奏?” 六科給事中有風聞奏事之權,即使佘崇明一看見這幫人就頭疼??蛇@官制是照搬自大齊。大齊官場有的,那他們也得有。 “啟稟陛下,臣劾兵部尚書、冠軍侯趙識趙大人與皂衣軍暗中勾結!” 此言一出,石破天驚。 文武百官議論紛紛,心里有數的紛紛瞄向李立之。 這霍安的座師可是李立之,按理,今兒這一出,李立之就算不是指使者也鐵定知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