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王汝南扯了扯他干巴巴的嘴角,“朝廷與閩地的戰爭僵持已久。真要算起來,此子乃陛下心腹大患?!?/br> 說到這里,他難得流露出了些許溫情,“戰事一起,苦得只有百姓!” “景明兄,我今日前來,不為其他,唯求景明兄能夠從中斡旋,能招安得招安,能不打仗就別打仗”。 劉子宜抬眼,語氣微微急促,“這么說,葉青有意向朝廷投誠?”,今日是托付王汝南前來打前站試探? “那就得看朝廷的誠意了”,王汝南淡淡道。 如果能夠招安葉青,那可是大功一件!足夠洗刷他在朝野中“萬歲閣老”的名號。 不不不,若是對方降而復叛,那他豈不是被坑慘了。況且葉青能與朝廷相抗多年,不像是個會接受招安的人??! “空口白牙,不知汝南兄可有證據?” “無”。 也是,此等大事,若是做的不好便成了私通逆賊,王汝南是絕不肯事情未成之前留下任何證據的。 “汝南兄毫無憑證,我怎能相信?” 王汝南冷笑起來,“老夫今年六十又四,入我心學以來,從不說謊,老夫以半生清譽作保,絕無半分虛言!” 他的確沒有騙人,葉青是真的已有接受招安之意。 礦工們與官軍打的是游擊戰,根本無法安心耕種。沒有糧食來源,他們能夠堅持這么久,全靠周邊父老鄉親扶助??伤麄儾荒芤惠呑舆@么東躲西藏下去。 更要命的是,由于葉青帶頭反抗官軍,閩地周圍的起義隊伍迅速擴大。沒人耕種糧食后,他們連搶都搶不到了。 早在兩年之前,葉青就已有祈求招安的意思??赡菚r候老皇帝脾氣暴虐,朝令夕改都是常事,朝廷自己連是剿是撫都不確定。誰有那個膽子跟葉青談,萬一皇帝反口說我沒讓你們招安,葉青又降而復叛,那提起招安的人豈不是涼涼。 思慮再三,葉青只是透了個口風,只等著朝廷來聯系自己。萬萬沒料到,這一等,等到皇帝死了,俺答入侵,兩個皇子爭相決裂。 城頭變幻大王旗,風起云涌之下,葉青只能繼續煎熬,一面覺得自己或許也有爭一爭天下的資格,一面又覺得起義之后日子也沒好過到哪里去,還不如換個官做做。 這一拖,終于拖到了前些日子有人聯系葉青,表示朝廷正在考慮招安,畢竟葉青并沒有稱帝,他們的心腹大患還是秦承嗣和佘崇明。 哦,還有周恪。 葉青處于一種雖然我不相信朝廷會主動來招安我,但是試試又不虧。 于是王汝南今天坐在這里,向劉子宜透露出葉青有意接受招安。 “既然如此,老夫稍后便稟明陛下”,劉子宜笑呵呵,“還請汝南兄在府中稍事休息”。 王汝南點點頭,跟著前來引路的下人進了客房。慢條斯理的去沐浴更衣,躺下睡覺了。以他的耳力自然聽得見外頭有人的呼吸聲,多半是來監視他的。 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他雖在兩頭騙,卻沒有說過一句謊話。因為葉青、朝廷都有招安意向,只不過雙方都在猶豫罷了。 他的所作所為,不過是添加了最后一把火,讓葉青、朝廷喜結連理,闔家歡慶罷了。認真算起來,這二位還沒給他媒人禮呢。 王汝南閉上眼,慢吞吞的想,這樣一來,朝廷勢必會先行考慮葉青的事。因為閩地是海外的通道,泉州港天下聞名。收復閩地意味著恢復商貿,意味著源源不斷的錢財流入,這可比打擊偏遠地帶的周恪重要的多。 只要皇帝還沒瘋,他就要為了他的天下大業踩進這個陽謀里。 而這幫非庸即佞的滿朝文武們,光是為了要招安還是繼續剿匪就要撕上十天半個月,葉青猶猶豫豫又要十天半個月。雙方若是確定要招安,制定章程又要一段時間。 最重要的是,劉子宜必定會全力促進招安一事。 他因陪陛下南逃,不為周坪求情一事風評敗壞,必須要強有力的事件來洗刷名聲。還有什么會比平定閩地更好的呢?難不成他想去啃佘崇明、秦承嗣這種硬骨頭嗎? 況且,劉子宜難道不知道皇帝會動用荊州兵去攻打徐聞縣嗎?一來可以打擊周恪,二來可以削弱首輔劉子宜。 劉子宜當然知道皇帝的想法,他原定的計劃是拖,拖著慢慢發兵,拖著慢慢攻打,乃至于隨便打打就哭爹喊娘對朝廷說,周恪猛于虎。 但這也意味著,劉子宜要么損失自己的勢力,要么辦事不利,被皇帝削了官帽。 現在,王汝南為他提供了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 轉移朝廷的視線,借助葉青拖延荊州發兵的時間,乃至于借助此次事件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美名加身之下逼得皇帝不敢對他動手。 既不需要損失自己的勢力,有能夠增加自己的威望,還不會給皇帝借口殺了他。一箭三雕,為何不做?! 就算王汝南被揭穿出來葉青沒有委托他前來和談,那又怎么樣? 在劉子宜的努力下,招安一事,假的也要變成真的! 王汝南嘆了口氣,人人都有自己的心思,沒人肯看一眼動蕩破碎的山河,流離失所的百姓。 周恪啊周恪,老夫竭盡全力為你拖延時間,你可莫要忘了你答應老夫的。 掃平天下妖邪鬼祟,誅盡人間魑魅魍魎,還一個海晏河清、國泰民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