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萬萬沒料到,有朝一日,我手上的錢竟然也能夠用千來計量。 沈游環顧眼前空曠的荒地,油然而生一種激動。 “沈郎君,”荒地倒還好說,反正也都是無主的東西,只需要付錢就行了??蛇@良田……” “這田全是上等的土地,小老百姓都指著地吃飯呢,您這……”,王夫人派來的牙人格外為難。 幾百畝良田又不是她家的,王夫人才不心疼,相反的,沈游要是買了,那光是收到的紅包都不知道能拿多少。王夫人自然格外的積極。 可王夫人找來的牙人卻是土生土長的瓊州人,他知道這位沈郎君代表著周同知,要是周同知強行買地,小老百姓哪兒有反抗的余地,屆時沒了生計,鬧起來知府大人不敢動周家,但必定拿他開刀以平民憤。 沈游當然知道對方在想什么,她寬慰道:“你放心,必不會讓你們吃虧的”。 牙人臉比苦瓜都苦,原本以為這位郎君只想買個幾畝地,正好手上有人要賣。還以為自己接了個好差事,可現在一看怕是接了個惡鬼。 至于什么不讓你們吃虧這種漂亮話,信得人才是傻子! 沈游一邊走在田埂上,一邊問道:“這里的良田都屬于哪些人家?” 精瘦的牙人笑起來都是苦的,“回沈郎君,全是零零碎碎的百姓,東家半畝,西家三分,若是收購起來是極為麻煩的”。 牙人恨不得沈游能被麻煩嚇退。 沈游身后跟著的老農蹲了下來,抓了一把泥捻了捻。 來瓊州之前,她的第二批人中有幾個積年的老農,原本沈游想將他們都帶過來,可是長途跋涉之下怕他們身體支撐不住,這才只帶了一個四十余歲的農人,叫田柱子。 “是良田”,田柱子一摸泥土就知道,這地肥的很,“郎君,這地要是好好種,一年至少能出兩石!” 沈游點點頭,轉向牙人,“這些土地連成片卻又都是散戶,那么應當是周遭聚集的村落,是哪個村?” 牙人恨不得抽自己一個大耳刮子。他是本地人,要是被鄉里鄉親們知道是他把沈郎君帶過來,強占了他們根本不想賣的土地,他在瓊山縣怕是混不下去了。 “小子,快快招來!” 王虎就是當年跟在周恪身邊,一塊兒接沈游從大同回金陵的那個武師。這一聲暴喝,嚇得牙人一個哆嗦,差點厥過去。 “沈郎君饒命,饒命……是、是小的說謊”,牙人腿一軟,差點跪下來。 沈游一把扶住他,簡直哭笑不得,“你放心,我不會讓你難做的”。 牙人強打起笑臉,“是小的糊涂,糊涂”。 幾人好不容易到了農人們聚集的村落,沈游一路看過來,發現這地方距離良田不遠,并且附近根本沒有別的村落。 簡直是極佳的僻靜處。 牙人直接領著沈游去找了當地的族老。這里的院落頗有些少民的特色,但是主體上還是漢人的磚瓦結構,只是帶一點黎族人的風格。 沈游查閱過,瓊州當地的有苗、黎等族,根據昨晚她與周恪一起推斷補充的知識來看,瓊州南部少民占據了大多數,而北部則是漢人多。 這村子應當還是存在有部分黎族或者是先祖曾經是黎族,后被漢化。 “到了”。 沈游敲了門,門應聲而開。開門的老人家面呈黃黑色,滿臉溝壑縱橫,穿著一身土布,沈游注意到對方指節粗壯,指甲縫里全是淤泥。 這是一雙勞動人民的手。 按理,牙人帶她拜訪的這位老者應該已經是這里最德高望重的人了,可如此高齡卻依然還要艱辛勞作。 沈游嘆了口氣,在老人家警惕的目光中道明了來意。 “買田?” 老人頓時面色一沉,氣沖沖一句“不賣!”。 “老人家,不止是買田,您可否讓我們進去,我有一樁生意想與你們談談”。 沈游轉頭看了眼牙人,他苦著臉附和道,“是是,三叔公,沈郎君是來跟咱們談生意的”。 靠著牙人的附和,三叔公終于開了門,沉著臉,招呼他們進去。沈游一行人終于得以坐進了三叔公家中長條凳上。 “你的意思是說你們要開一間椰子坊?” 三叔公懷疑這幫人腦子有問題,椰子這種東西滿瓊州到處都是,大家伙兒一年到頭除了自家榨一點油、荒年拿來填肚子之外根本沒啥用。 “家家戶戶都有的東西,你開個椰子的油坊做什么?” 沈游沒來瓊州之前就開始思考要如何搞基建,拉動當地經濟發展。首先自然要找瓊州本地的特產。 沈游一見椰子,當即想到了椰子油。況且她此前改進芝麻油的工藝,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此時再做椰子油更是方便。 然后沈游偏偏換了個話題,“老人家,你們一年到頭也就種了兩季稻”。 不是瓊州不適合種三季,而是土地肥力不夠了。 “這樣一來,一年里總有時間是空出來的,縣里沒多少短工可以打”。 一個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其實根本沒多少工作機會。 三叔公一邊嚼著椰子rou,一邊問道:“咱們這把子力氣倒是多得很,可你能出多少錢呢?” 沈游沒回話,反倒換了個話題,“老人家,我想購置你們這里全部的良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