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高熱量的輻射波對冰川影響極大,從此以后,地球的地圖便要改版了。 生產太空服和太空武器的工廠越來越多,在米婭上下班的通勤路線上就新開了一個。 單是站在門口,便能感覺到里頭熱氣襲來。即便是天氣酷熱的八月,里面也只是使用了老式空調而已,并沒有常規的制冷設備。 工廠中工作的,是應征而來的女工們。她們為“拯救地球”的口號而來,頂著超長的工作時間、飽和的工作內容,日復一日地苦熬,眼神也很快失去光彩。 米婭沒有必要為地球做這方面的貢獻,她本就隸屬于國聯機關。作為高級研究員,她能為地球做的遠多于流水線工人,所以她不用去吃那個苦頭。 從這個角度來說,米婭很幸運,她不用為這場戰爭做出絲毫改變,只需要維持原狀就可以了。 遠方的烽火硝煙對米婭毫無影響,似乎只要她不去想就可以不存在一樣。 但事實將會告訴米婭,不是這樣的。 就像沃爾夫說的那樣,這場星際大戰,終將和地球上的每個人息息相關。 第9章 反戰,偶像,喬小姐 很快,米婭得知隔壁實驗室已經停下了原本的實驗,開始進行合成“光石”的研究。 光石是光磁波發射的引源。早已有人指出,地球光石資源緊缺,按開戰后的消耗速度,最多只夠用到2503年,屆時地球將不得不被迫投降議和。 然而隔壁實驗室的研究頻頻發出捷報,在皮克西西先生的指導下,光石合成十分成功。 這就意味著,2503年,戰爭并不會結束。 米婭自然不希望地球戰敗,但其實也不希望戰爭繼續延長。 報紙上、新聞里,每天都在報道說有無數人在太空死去。大街上的人雖總是笑臉洋溢,但米婭逐漸開始害怕那種笑。那些笑容里包含著對勝券在握的無端興奮,又像是試圖遮掩恐懼、緊張,所以看起來有些夸張。 越來越多的人像大衛那樣敏感易怒,上一秒還大笑著的人,下一秒可能一言不合就要發火。 這個炎熱的夏天,連空氣都暴躁不安。 這可是遠離戰場的奇斯卡市啊,難以想象那些身處南半球的人又煎熬在怎樣的人間煉獄中。 最近托馬斯的心情顯然也不太好,有時會沒來由地嘆氣?;蛟S是因為意識到和平遙遙無期,又或許是他共情了那些死去的戰士。 沃爾夫倒看不出有什么異樣,依然全身心投入實驗當中,并用最嚴格的標準要求米婭。 而皮克西西先生似乎更加忙碌了,米婭甚少有再見到他的時候,偶爾出現時,便見著他滿面紅光的模樣。 先是發現了最可能消滅疫病的“鐖元素”,后是關鍵時刻為地球補充“光石”,或許在不懂化學的人眼里,他就像中古時期的煉金術師一樣神奇,接近于神明。 如果最終地球戰勝,他又將受到何等的贊譽呢? 這也難怪皮克西西先生最近心情頗佳了。 * 2502年9月,奇斯卡市開始出現反戰團體,名為“新地球同盟”。 很快,這個組織便被國際聯邦宣布非法,大批成員被抓。 各路言論瞬息萬變,世界奇奇怪怪,米婭每天都有新的迷茫。 她從小受到的教育是要熱愛地球,四周也多的是大衛那樣力挺地球的戰爭鼓吹者,或許這沒有什么錯。 但她十分渴望戰爭盡快停止,民間反戰團體同樣是這個目的,米婭覺得他們也是勇敢善良的人。 但是他們卻被抓了。 米婭陷入了些許恐慌,因為她突然意識到自己希望止戰的思想,竟是違法犯罪。 老天鵝啊。 如果不是世界崩壞了,那就是米婭自己崩壞了。 誰能想到一向對政治不感興趣的米婭,竟看政治新聞看得越來越頻繁。 這個一向生活在虛無世界里的姑娘,忍不住要看看外面的世界究竟在搞什么名堂。 每天早晨,通常是沃爾夫最早到實驗室,然后第二個到的就是米婭。米婭一般能比上班時間早十分鐘到,這段時間里她會把熱搜上的新聞看完,而沃爾夫也不會打擾她。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段時間,有天沃爾夫冷不丁開口道:“看個事件經過就好,評論就不需要去看了?!?/br> 米婭皺著眉頭從報上抬頭:“就是所謂的,‘社會輿論是有人在引導的’?” 沃爾夫似乎沒想到,那天看似在發呆的米婭竟把他這句話記下來了。 不過這也不是米婭第一次帶給他這種意外。 比如,這孩子只要被批評過一次便會馬上改正,很少有再犯第二次的時候——即使她在接受批評時一臉困惑。 又比如,讓她測五遍的數據她絕不會只測三遍,不會以“沒必要”為借口偷懶。所以沃爾夫現在也算比較相信她的數據結論。 一直以來,沃爾夫之所以愿意和托馬斯多聊聊,是因為他知道托馬斯聽得懂。至于米婭,由于沃爾夫逐漸意識到和她說話并非是白費口舌,所以米婭的地位便從“工具人”有所升級。因此對于米婭突然開始看新聞的行為,沃爾夫也并不想潑冷水或者嗤之以鼻。 沃爾夫回應道:“是的,你所認為的,不過是一些人希望你認為的。如果想知道真相,還需要閱讀更多的東西。但是事實卻是,絕大多數人即使用了大量時間去閱讀,即使知道了真相,也仍然于事無補。他們依然沒有力量,或者沒有勇氣去讓世界作出任何改變。比如我就是其中之一。這么看來,知道或者不知道真相倒也不那么重要了,如果不追求做英雄,那么僅僅保持善良又謹慎,便足以無功無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