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皇太女后搞基建 第173節
這老者既然能是博濟縣令,想來必有才能,不敢讓人多等,便加蓋了進城令,送人進了城門。 老人收好戶籍書,帶著孫子到達驛站,此時驛站已經修建好了,用的是水泥宅子,高高的一棟,里面已經設計好了各種居家設施,可以說是一個小家也不為過了。 他的小孫子進去之后,便驚呼了一聲,“阿爺,這里有鏡子,好大的一面啊,整個人都可以照射進去?!?/br> 正好有小衙役過來送茶水,笑著道:“咱們這可是京都的驛站,自然是要最好的,這宅子,是工部大人跟著莫大人前來修繕的,小公子,您看這里,這個是凈手用的水槽,洗臉洗頭凈手都可以在里面,就不用端著盆四處移來移去了,這水槽里的水自然下流,下面的地下水道都已經布好了?!?/br> 老者就笑,“吾等第一次進京,見笑了?!?/br> 小衙役搖搖頭,“下官第一次見到時,也著實嚇了一跳?!?/br> 他退了出去,老者就道:“你先退出去,阿爺我要先給公孫將軍上一炷香?!?/br> 小孫子已經習慣了阿爺給公孫將軍上香了。 說起來,他也是見了兩次公孫將軍的。第一次是去接種牛痘,第二次是去買輔導書。 公孫將軍兩次邀請阿爺去做官,阿爺都沒去,然后公孫將軍戰死的消息傳到,阿爺卻得到了一個縣令的機會。 所以阿爺總是對公孫將軍有一份虧欠在。 老者叫翟振,他的小孫子叫翟南,翟振得到縣令的機會后,就直接帶著孫子的來了京都,雖然是縣令,但是博濟縣卻在京都周邊,遲早有一天也會發展起來的,所以這個位置不可謂不重。 且孫子一直都在學習禹字,禹國的數術和課程,想來考入小學必然是可以的。 翟振要拜祭公孫堯,翟南背上自己的小水壺去下面看街道。 街道以前聽聞是繞來繞去的,如今被修成了呈回字形狀的,四四方方。他們來的時候,街上已經有人在等傳聞中的公共馬車了。 翟南沒有坐過公共馬車,他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記下一筆:坐一回公共馬車。 然后又見人在那里立路標,路牌,還有一家新開的超市為了宣傳自己,請了鑼鼓隊的人滿街的敲鑼,一邊敲一邊發傳單。 然后……然后就被抓了。 場面頓時尷尬起來,翟南也跑過去看熱鬧。 “官爺,我們這好生生的,也沒犯法啊?!?/br> 衙役臉色肅穆,道:“你們這般屬于大型活動,人數已經達到了要去登記審批,你們審批了嗎?我們怎么沒有接到過你們的審批報告?” 這些敲鑼打鼓的就一陣喊冤,“我們也不知道啊?!?/br> 衙役就更沒氣了,“那你們為何不去背禹法?自然是做生意的,就將商法背下來,記住了?!?/br> 有人就道:“不識字怎么辦?” “不識字就去茶樓聽,那里已經說了半個月的禹法了,再有,禹字簡單,你們要是不識字,可以去夜大讀書?!?/br> “你們出去打聽打聽,如今禹國的人還有幾個連法也不懂的?” 這群人到底還是怕官兵,道了一句:“那官爺,我們后面補齊報備可以嗎?今日我們超市開門營業……” 衙役就道:“不行,你們現在去報備,還得等呢,這幾日開業的多,等后面晚去一個時辰,便是晚出來好幾天?!?/br> 那商家就嘆氣,“真就不能通融通融?” 衙役道:“不能,我勸你們早日去,不然的話,等過一陣子,皇太女殿下回京,百官歸位,這京都有一段時間是不能開業的?!?/br> 商家驚訝,“天爺,還有這種說法?” 衙役就無奈的道:“你們身為京都百姓,就需要多看報紙,多知道時事,去吧,回家多訂幾份報紙,報紙上都寫了?!?/br> 這一番話說的眾人紛紛問起來,“需要訂哪些報紙???” “皇太女殿下什么時候到???” “我們還需要搬遷嗎?” “到時候什么地方可以營業???” 那衙役就不說了,只道:“你們回去后各處詢問,我還要巡邏呢?!?/br> 翟南就跑回去,翟振剛給公孫堯祭拜了一杯酒,收了牌位,道:“何事?急匆匆的?!?/br> 翟南氣喘吁吁,“阿爺,阿爺,我剛剛聽外面的衙役說,皇太女殿下快要回來了?!?/br> 翟振還以為是什么事情呢,道:“皇太女回京,百官歸位,傳聞中的平安巷已經修繕好,外面開始布置了兵隊鎮守,安州將要迎來定心骨,你慌什么?!?/br> 安州,安天下,也安百姓的心。 因為安心,他才出來做官的。 第110章 大局已定 三月的安州, 熱鬧又緊張,喧囂又帶著安靜。 因為是新京都,所以一切都按著京都的來。楚國之前的官員現在啟用的不多, 高官沒有,即便是之前德高望重的翰林院先生, 也罷黜在家里。 原楚國學子上門去請他出主意, 被他用身體不適拒絕了, 這些學子們感覺到前途無望,然后觀看京都建設兩月后, 有些人悟了。 他們開始從頭開始學習禹字。 他們開始認真學習數術。 他們還想報名小學。 莫啟:“……” 不好意思,直接去上夜大吧, 小學的名額肯定不能給你們。 他忙的很,皇太女殿下的宮殿肯定是要修善成她喜歡的模樣。雖然許久不曾跟皇太女殿下相處,但是他并不自己想, 而是借機寫了信給皇太女殿下,請她直接說出自己的喜好。 皇太女殿下是個隨和不矯情的人, 他問,她就說,于是按照她的喜好, 將新的蟬鳴宮修繕好了。 然后便是奇跡宮, 這也是聞滿天下的宮殿?;侍钕略诔铣趼额^角就是因為在殿里引雷擊殺了邱濱。 而后, 這里幾乎是群臣都要去的奏對的地方。 ——如果你沒有去過奇跡宮, 那你就稱不上禹國的官員。 ——不想去奇跡宮的官不是好官。 關于奇跡宮的流傳, 在禹州還好,但是還在其他地方,已經是一個傳說。就是在修繕奇跡宮時,那些匠人聽聞自己就呆在奇跡宮里時, 露出的神色都跟修繕其他地方的時候不一樣。 這宮殿的各處,都是莫啟一點點的去查看過的。他滿心歡喜的等著皇太女殿下住進來時候,跟他說一句:“正是吾所想也?!?/br> 這便是他最大的滿足了。 莫啟出門,他也在平安巷子里有一座宅子。為了表示自謙,他的宅子沒有跟眾多的天才一塊,而是選擇落在前頭一點,后面幽靜的給了眾位天才。 而且,他特意將自己的宅子跟秦寬分開了。他不想自己隔壁就是秦寬那副惡心人的嘴臉! 然后便是莫家的宅子,他爹已經告老還鄉了,這次也帶著全家來了京都,自然要有一座宅子住著,所以他如今是有兩個地方可以去。 莫啟這人,看著和善,儒雅,但是心思卻沉,做事狠辣,來了之后,能趕走的原楚貴族世家都趕走了,占據了所有的房舍,一點點的分配。 因手里掌握了大權,所以這段時間成了“眾矢之的”,眾人看他的眼神都帶著刀子——誰讓他油鹽不進呢,就是不肯收點銀子搞私下小動作。 今日又是他巡視京都的一天,騎在馬上,從城門東到城門西,一點點的查探,屋舍,坊市,商家,朝廷官府,凡是能想的,就要去看看。 這般等到了四月份,就收到了消息,說是皇太女殿下已經下了水路,開始走陸路了。只皇帝陛下,還在徐州玩。 莫啟:“……” 陛下怎么變得他不認識了。 在他眼里,陛下是個勤政之人,如今“不務正業”……不過也是好事。這般一來,放權的意圖明顯,再也沒有人會說皇太女殿下和陛下不和,從而詆毀皇太女殿下了。 莫啟深吸一口氣,又緊張的睡不著覺了。 皇太女殿下,終于要來了。 但皇城腳下,因為皇太女殿下要來緊張的睡不著覺的,何止他一個人。 某座宅院里,那些不愿意去重新學習禹字和數術以及物理化知識的原楚學子正聚集在一起。 “我們的起點本來就比其他十二州的學子們起點低。我們雖然才成了禹民,不懂禹字,但是我們的學識卻是不假的,足夠可以做官了。若是按照律法和為官過程去,我們豈不是還要苦讀后,去考上大學?” 這人話音剛落,就聽有人嗤笑了一聲,道:“兄臺,你說錯了,聽說之前還能直接報考大學的,但是后面的政策極有可能會改,改成只有上了高中的人才可以報考大學?!?/br> “禹州雖然不是京都了,但是將來,這里,這個京都,都會變成禹州學子的天下?!?/br> “是啊,他們一畢業就能獲得分配,我們呢?我們本就是落后了的?!?/br> 那個嗤笑出聲的人又說了,“怪只怪我們沒有魯國倒的快唄,怪只怪公孫將軍堅持了那么久,沒有立即投降?!?/br> 這陰陽怪氣的聲音,倒是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滿,道:“你是什么意思?我們都在討論出路,不是來吵架的,我勸你,還是不要在這里拱火,即便拱火,我們偏不與你吵?!?/br> 這是理智的人了。 那人便冷哼一聲,不再說話。于是眾人又在集思廣益,道:“其實,對于我們有些人來說,如今的考試制度,已經是難能可貴了?!?/br> “之前,咱們在書院讀書的時候,不是還羨慕過禹國的考試制度嗎?現在好了,這制度輪到我們身上了,又何必要為了落后于人幾步而感到苦惱呢?” 他朝著秦國的方向努了努嘴,道:“等晚幾個月,可能又要有一批人跟咱們爭了?!?/br> 這就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學子們心里的恐慌以及憤怒。 一人就道:“輸給之前的人不要緊,但是輸給秦國那群人?不可能?!?/br> 就在這時候,有人道:“我聽聞,皇太女殿下很喜歡帶著人出來體察民情,咱們能不能出來請愿,請殿下對咱們特殊照顧?我們的才能本就不比其他人差,若是只因為不通禹國的算術和文字而失去了做官的機會,將來,等那些學子們一畢業,就更沒有我們的事了?!?/br> 這話一出,很多人都沉寂了沒說話。無論是理智的還是不理智的,聚集在這里的,就是之前不愿意去夜大學習的。 其實,大家都想要特殊照顧。 他們本來已經獲得了原楚國做官的機會,特別是貧苦人家,拼了命的爬上來,現在你說要他門直接跟個文盲似的不識字,那怎么辦? 說話的人可能只是隨口一說,聰明的人也只能在心里想一想,但是愚蠢的人,卻開始在策劃了。 于是,折青回來的時候,就遇見了上百名學子舉著旗桿,突然從各處涌出,在折青的面前跪下請愿。 他們只有一個訴求:給他們直接做官的機會,免去讀大學的過程。 或者,他們要有一個直接讀大學的機會。 折青:“……” 這些楚國學子,怕是腦子有病哦。 她坐在馬車里,看向莫啟,莫啟一張臉都氣青了,他事事都想的周到,誰知道被這群人攔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