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皇太女后搞基建 第90節
這一旱,耽誤了播種的時候,便今年也沒別想好過了。 但事情已經發生,他也沒轍啊。 他嘆氣,“四大爺,我真沒辦法?!?/br> 他四大爺就冷笑,“三小子,你別嘆氣,我這里就有一個好主意。你請那兵大人,賣了糧食,從我們這里吃了多少回扣?把那銀子拿出來,到禹商那里去買點紅薯和紅薯苗,也好過了今年?!?/br> 里正馬上就變了臉色,“我可沒吃回扣,你別胡說?!?/br> 三大爺:“你阿娘早說出來了,大家不是你罷了,只是今年眼看就要餓死人了,我們沒辦法,這才跟你說?!?/br> 然后便二大爺也出來道:“是啊,三小子,你別昧著良心,當年你選這個里正,也是我們湊了銀子和糧食的,這莊子里的孩子,哪個不叫你一聲叔?你可想好了,你貪那么點銀子,將來咱們村都餓死的時候,劃得來嗎?” 里正被他們說的就心里慌。他是想升官,但也不是沒良心。何況,這村里人都死光了,他的里正也沒了。 “事情也沒到這種地步了,說不得明日就要下雨了呢?” 他還是想掙扎掙扎。 誰知道他四大爺掏出一張報紙,上面寫的是禹字。 村里的人也就他和四大爺看的懂報紙,學了禹字,所以四大爺給他看的時候,其他三個大爺都在緊緊盯著他。 里正就嘆口氣。即便只有兩個人能看懂,其中一個就是自己,也摒除了胡編亂造的想法,道:“沒錯,這報紙上是說今年怕是難下雨了,大旱已起?!?/br> 又得到一個人的證實,不僅僅是他三個大爺,守在這里的莊子人全部都哀嚎起來。 “這可怎么辦?旱起來是要死人的?!?/br> “是啊,我們的糧食還沒了?!?/br> “還打仗呢,還死人呢?!?/br> “不僅僅是今年,我們是要熬到明年這個時候?!?/br> “對啊,我們一直打仗,朝廷有糧食,就給當兵的了,我們哪里輪的到?!?/br> 倒是沒有一個人覺得報紙說的是錯的。就是里正,看見那報紙的名字為禹國日報的標志后,不敢發言了。 因為禹國日報是禹國的朝廷報紙,更何況,這條“天有大旱,各州應提前做好準備”的筆者寫著皇太女折青五字。 這兩個字,是個人都知道厲害。那可是禹國皇太女親筆而下,絕對是經過重重論證之中,才發出這段話。 不然,哪個儲君敢引起恐慌? 里正就艱難的道:“要不,我去跟隔壁的莊子商量下,看他們種什么,你們也知道,這紅薯到底不是稻谷,我們的田是要種稻谷的,要是種了紅薯,不說沒了本來就應該收成的稻谷,還連紅薯也沒了?!?/br> 他也有自己的苦楚,“這紅薯,我們也只是聽過,沒見過人種啊,禹人狡猾,萬一留了什么后招呢?萬一沒了那后招,便種不出紅薯呢?豈不是白白忙活,誤了播種時節,便不好了?!?/br> 這倒也是實話,于是便開始商量。 但是等里正到隔壁莊子的時候,便見他們家的里正也唉聲嘆氣,一問,就是搶的紅薯苗不夠。 “說是紅薯種子多,只要長出苗,就可以插,那苗也長的多,本是夠買的,只是其他地方的人不知道從哪里知道了禹商那里有苗,便瘋了一般的搶?!?/br> 他給里正倒一杯水,道:“你也別琢磨了,現在都搶不到了,我們也買的不多?!?/br> 里正這時候才知道害怕,手腳冰涼,“怎么,怎么大家一起搶起來了呢?往年不是都不種的嗎?” 另外一個里正就道:“哎,咱們楚國,不是對禹醫和禹商……那啥嘛,官府說不準學禹國的東西,又隔著一個魯國,便也沒傳來,可是如今魯國不是被打下來了嗎?咳,我說打下了一大半?!?/br> “那個新聞州的東西就一個勁的往這邊送,什么紅薯啊,黃豆啊,修水渠和水壩啊,簡直瘋了?!?/br> 雖然說著瘋了瘋了,卻是艷羨的口氣。 說到最后,已經十分向往了,“如今聞州到絲州以及瑤州,都忙的熱火朝天,要過好日子了,咱們卻還為了吃的發愁?!?/br> …… “都聽我說,不要修水渠了的,但是要修水壩的,不過不在這里,在其他地方,愿意去的到這里來報名按手印?!?/br> 邵仙元戴著安全帽,對著一群人大喊,“不要吵,誰再吵就不收誰?!?/br> 此話一出,便是最大的震懾力。 邵仙元便松了一口氣。 繼續道:“一個個來,排著隊來?!?/br> 前幾年,徐州被打下來后,邵仙元就主動到了徐州去修路。因他父親是工部侍郎,又跟徐州的牧家人有親戚關系,所以這些年,在徐州,他升的夠快。 不過,當升官之后,邵仙元就覺得心里十分空虛。沒錯,他覺得很空虛。在修路的時候,他能不斷的組織人去修路,那么多的人聽他的話,他在修路上也越來越厲害。 但是坐在徐州的府衙內,他能做什么?他每天主審的案子也不多——何況這個他也不懂??! 于是偷偷摸摸的找牧家換官職,將他派往了正要興建設的朝州。朝州剛修完路,朝廷又打下了聞州,好家伙,他又抑制不住自己修路的心了,便連夜到了聞州修路。 但是這時候,朝廷發來政令,說是今年不修路了,要舉全州之力,開始修建水渠和水壩。因為他好歹也算是“工地經驗豐富”,所以聞州也沒讓他留,直接到了瑤州。 隨著政令下來的,還有一個叫做阿骨燕的小姑娘。這小姑娘如今可是被稱為“摸石大師”,只要她往哪里站過去,就都能帶著人找到最佳的動工之地。 如今,修水壩不僅僅也是要文化才能修的。比如要看什么山脊——這是什么東西,邵仙元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聽這小姑娘的準沒錯。 再者,比起修路來,修水壩多了一種神器。 炸藥! 邵仙元想起這個,眼神就發亮。這些日子,時不時響起的轟隆聲,一直是他心中的驕傲。 這份驕傲,讓他走路的姿勢都有些嘚瑟,因為他對阿骨燕無微不至的照顧以及修路經驗中能給阿骨燕提供的資料,阿骨燕對他也十分的好。 見他喜歡爆破,便讓他自己上前親自跟著技術人員做了一次。 那感覺,真是,嘖,似神仙啊。 “邵大人——”他正回味之前的爆破感覺,就聽見阿骨燕喊他。 阿骨燕身邊是跟著一個人的,邵仙元知道那是她的附屬官。按照最近時興的介紹,便是阿骨燕的助理,專門給阿骨燕做雜活。 不過宰相門前七品官,邵仙元也并不敢得罪人家,笑著道:“阿骨燕,平陽侯?!?/br> 平陽侯立馬道:“邵大人,客氣了,直接喚我愈之便可?!?/br> 頓了頓,又道:“這是我臨行前,皇太女殿下送我的字?!?/br> 邵仙元:“……” 有什么好得意的。 他就不答,只道:“怎么你們今日來了工地?” 阿骨燕就道:“邵大人,求你一件事情?!?/br> 邵仙元就很警覺,“什么事情?在下不一定辦的到?!?/br> 畢竟他只是個平平無奇的修路人。 阿骨燕便道:“平陽侯有一個表兄,認的禹字,也讀過書,前些年憤世嫉俗去了,如今知道自己錯了,想要一個悔過的機會,所以想到工地做個小管事,跟著你學修水渠和水壩,可以嗎?” 這有什么不可以的。這瑤州剛打下,會禹字的少,來個能管人的,自然是可以的。何況只是小管事,就是沒有平陽侯的表兄,他也是要從庶民中提拔的。 所以便沒猶豫的點頭答應下來,道:“今日已經晚了,你們明日叫他來就行?!?/br> 阿骨燕也學得一些交易法子,很是感激的道:“邵大人,今日還要爆破一個地方,你要跟著去試試嗎?” 邵仙元就也激動的道:“自然可以!我愿意去?!?/br> 他歡喜的走了,阿骨燕就跟平陽侯道:“你看,邵大人喜歡玩炮仗,你給他一個炮仗,他就歡喜極了。但這也讓他太吃虧了,日后我多教他一點地理知識吧——我保證不像罵其他人一般罵他?!?/br> 平陽侯:“……” 你管那炸藥叫炮仗嗎?雪生姑娘到底教了些什么給阿骨燕啊。 阿骨燕因為是孩子,剛開始還裝的和氣,后來越教地理基地的人越傷心,氣的自己哭不算,罵的聲音也越來越大聲了。 最后沒辦法,眼見著沒法子教下去了,皇太女殿下說,讓人護著她和徒弟們一起來實地考察。 地理要實地看過,才知道一些道理。紙上知識終覺淺。 于是便過來了。 一人出行,真正的百人護著,平陽候倒是對她出現在工地很是安心,兩人繼續往前面走,眼見著她的弟子們扛著裝備跟飄飄然好像要得道成仙一般的邵仙元一起往這里來,阿骨燕就又感慨道:“你看,玩個炮仗,把他給激動的?!?/br> 平陽侯就忍不住了,“那是炸藥,不是炮仗,威力的很大的?!?/br> 阿骨燕便頓了頓,看他的眼神帶著憐憫,道:“等將來,我帶你去見識下大炮,你就知道這真的叫炮仗?!?/br> 第57章 魯徹底亡國了 三月初十, 傍晚。 萬民全會的作者們接受完采訪,已經到了深夜,但這里卻燈火通明, 熱鬧非凡,幾人湊在一起說話, 幾人吆喝著快上馬車要走了。 便有住在驛館的集體坐馬車回去, 不住驛館的在登記表上簽個字, 寫上自己的住址,便也能離去了。 “這禹國的萬民大會流程還真是嚴謹啊?!钡群蛟谕饷娴臅x商道, “這般一來,什么人住哪里, 要是沒來去哪里找,便都清楚了?!?/br> 在他旁邊的齊商便道:“禹國這些細節的東西,是做的最好的。其實這般的流程如今我們商會也在做, 很是便利?!?/br> 那晉商聽清楚了齊商的口音,便看他齊商鼻子不是鼻子, 眼睛不是眼睛,道:“呵呵——是啊,你們齊國如今也在學, 怕是學了幾天, 便什么都是你們齊國的了, 等你回去, 是不是還要說這流程簽字是你們齊國想出來的?” 那齊商惱怒, 但畢竟是行商之人,最是圓滑。說句老實話,若是他跟晉商在禹國的地盤吵起來,絕對是袒護晉商的多。 如今齊商和楚商其實在禹國這條商路不好走。雖然說商人逐利, 但是禹國的商家大多數卻突然被歌頌了一種叫做“愛國”之心的商人義氣。 楚國是因為之前驅趕了禹醫和禹商,大家對楚商不好,這是自然的。至于他們齊國,離的遠,暫時沒有什么紛爭,卻依然有點像過街老鼠,著實卻是有點委屈的。 在齊商看來,他們齊國流傳出來的“禹國制造皆是偷了齊”流言,是齊國京都傳開的,都知道是個笑話,除了齊人也沒人敢當真,但還是影響了他們齊商的形象,讓他們在其他六國面前失了顏面。 想到這個,齊商心里就不得勁,于是便悻悻離開,不跟晉商逞口舌之快,那晉商看著齊商狼狽離開的背影,輕蔑的哼了一聲,但是隨之又覺得悲戚:他在這里跟齊商較什么勁,等到回去,也不知道齊國是不是又攻打了晉國的地盤,不知道北晉跟南晉還在不在。 這般一想,便覺得做什么都索然無味——除了賺銀子。于是便在自己早就打好招呼的代表走來時,心中歡喜,走上去道:“登高兄,怎么樣,里面可有說商稅的事情?” 這自然是說了的。只是現在報紙還沒有登出來,所以眾人不知道辯論的結果是什么,于是有熟悉人的自然打聽。 胡登高是修書出身,但也不是什么官職,只是家中領著一個兩個還沒來得及裁撤的閑職。 他雖然出身世家,但是已經沒落了,家中也做了些生意。所以他這個人,有如今沒落世家的特質——看得起庶民,但是又看不上庶民。 看的起,是因為他們目前也跟庶民無二了,看不起,又身上有一股世家的傲氣。 這般的人,商人最好討好,只要滿足了他的自尊心便行了,尤其是胡登高這種,因為是修書的,整天跟書為伍,具有一種“銀子都不重要”的特有堅持,于是晉商這次只是說了幾句好話,銀子都沒出,就將人哄的服服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