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沒臉與她相認
可她既然恨他,卻又曾叁番幾次的故意接近他,在失敗后,又轉頭與裴凌走近,終是輾轉嫁進了裴家。 從前在沒確定她的身份時,他就已懷疑過她并非真心愛慕裴凌,而是別有用心,而今已知曉她的靈魂就是清清,那么他更加可以確定,清清一定是抱著某種目的才會嫁給裴凌的。 這種猜想不僅沒有令裴澈寬心,反而使他肝膽猛地一顫。 他已經隱約猜出她可能懷著的目的了。 可當初罪詔一下來,楚家便立刻遭滅門抄家,快到他接到消息匆匆趕去救人時,楚家就已成了一片殘亙廢墟。 清清與楚夫人在那時一同葬身火海,就算她當時可以確信楚大人不會做出大逆之事,但應也來不及知曉此案背后的主謀是蘇貴妃等人,究竟是她臨死前聽到了什么內幕?還是她在成為言家叁小姐后,有一個與他同樣在探查當年舊案之人,告知了她什么? 有了這一猜測,裴澈更覺徹骨透寒。 若如此,在她眼中,他不僅薄情寡性,更是與那些害了楚家滿門的惡人,是一丘之貉! 見裴澈久久不接那杯茶,就連一心想給言清漓下馬威的裴老夫人都覺得有些過了,裴凌更是劍眉一擰。 他知道自己這位如兄如父的小叔叔一直不喜他的妻,認為她別有居心,之前還多番阻撓他二人在一起,后來是他認認真真地剖白自己的心意,懇求他助他,他這當叔叔的才可憐他這當侄子的一回,助他抱得了美人歸。 但人是娶回來了,裴凌仍擔心他小叔對他媳婦不滿,有意刁難,于是趕緊低聲提醒,語氣中帶了些懇求意味:“小叔,喝茶??!” 裴澈回神,見言清漓眼睫輕顫地端舉著那杯茶水,定了定神,攥在袖中的拳緩緩松開,接過茶,一飲而盡。 他如何還能與她相認?告訴她這些年來他一時一刻都沒有忘記過她嗎?告訴她他心中所愛始終只有她一人嗎? 他與旁人連子嗣都有了,這種話說出來,就連他自己都覺得分外可笑。 他不忠于她,他還有何臉面與她相認?這樣做,不僅什么都挽回不了,甚至還有可能會嚇到她。 裴澈接過茶盞時,他冰涼的指尖不小心觸到了言清漓的手指,輕如羽毛劃過,一閃而過,言清漓不知是不是自己的錯覺,她好似感受到了裴澈的手在輕輕顫抖。 可她來不及細做他想,婢女便又向她奉上一盞茶。 裴澈見她要去給蘇凝霜奉茶,心中一沉,急忙抓住了她的手。 蘇家作為害了楚家的罪魁禍首,他娶了蘇凝霜已是諸多對不起她,又如何能叫她因他的原因,去向蘇凝霜恭恭敬敬地喊一聲“嬸母”? 言清漓幾乎在裴澈抓住她手的一瞬便受驚般的縮了回來,茶盞頓時落地,頃刻摔的七零八碎,水液自然濺到了離得最近的叁人身上,蘇凝霜裙角濕了一大片,她怕熱茶會燙了自己,忙驚慌起身,卻不料臉上覆著的面紗脫勾而落,登時露出了右臉上一道長約寸許的疤痕。 疤痕很細,皮rou也已長好,應是養護的不錯,只剩下一道淺印未消,可蘇凝霜怕影響疤痕的恢復,未曾涂抹任何脂粉遮掩,便一直以紗遮面,此刻面紗掉落,她更加驚慌,生怕裴澈會看到她有了瑕疵的臉,急忙蹲下去撿面紗,又與前來扶她的婢子撞在了一起,一腳踩在自己的面紗上。 面紗戴不得了,她便只能避過身,抬袖遮臉。 這一切都發生在電光火石間,言清漓尚未從蘇凝霜臉上收回目光呢,裴凌便一個箭步上前,抓著怔愣的她上上下下看:“還傻愣著看什么?可有燙著?” 言清漓搖了搖頭,心這才噗通噗通地跳起來,她袖中之手微微蜷起,上頭仿佛還殘留著那人握上來時的冰涼觸感,可明明他手是那般涼,她卻覺得好似被火燒過一般灼熱。 鬧出了一團亂,裴老侯爺與裴老夫人紛紛問詢發生了何事,言清漓一時不知該要如何作答,倒是裴澈深深地看了她一眼,而后平靜地對裴家二老解釋:“是兒子見她沒端穩,伸手扶了一把,卻不想弄巧成拙了?!?/br> 言清漓眉梢一揚——她方才明明端的好好的,怎就沒端穩了?難道不是他突然上來抓她的手,她才一個驚慌而摔碎了茶盞? 只是她見裴澈神色淡然,并無異色,又開始懷疑難道真的是自己沒拿穩? 一地狼藉,蘇凝霜又低頭掩面,一副不愿再見人的模樣,這番場面下,自是不好再將奉茶改口之禮繼續下去,裴澈撣了撣自己的袍角,向裴老侯爺與裴老夫人道:“既已向您二老奉過茶,依兒子看就這樣吧,反正兒子也并非注重虛禮之人,且還有要事在身,這便要走了?!?/br> 好好地一件吉祥事突然打碎了杯子,裴老夫人也覺晦氣,且等蘇凝霜與言清漓二人換過干凈衣裳再回來,也過了時辰,裴澈又急著走,催著趕緊結束,裴老夫人想想便算了。 蘇凝霜回到芳華苑后立即遣走了一干服侍的仆婢,關起門來,怒而摔了兩個青花寶瓶與一座白玉觀音像。 她的近身婢女早春大氣也不敢出地瞄了瞄那碎了一地的觀音像,有些心疼——這可是過兩日準備要送給蘇老夫人的壽禮,匠人今日才送來的。 早春等著蘇凝霜發過火后才小心翼翼地上前為她凈手:“夫人,您這是怎得了?可是老夫人又難為您了?您勿往心里去,郭太醫不是說了,要保證心緒舒暢,才能少些夢魘?!?/br> 蘇凝霜冷哼一聲,挖了些祛疤藥膏,對鏡涂在臉上:“那老婦如何能奈何得了我?” 她癡癡地端詳著鏡中自己,原本白玉無瑕的一張臉,就因這一道淺淺的疤痕損了五分顏色,她恨恨地扔了那膏子,也不知是著惱太醫院的藥膏見效慢,還是在惱方才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