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民情激憤
公孫閻看了看宗政無憂的臉上浮現了罕見的恐慌表情,公孫閻理解宗政無憂。因為公孫閻明白此次群情激奮下的人是失去理智的,在當初云國被燕國攻破的時候,云國的百姓受到燕國人的百般凌虐和屠殺。 據說那天的燕國軍人都像魔鬼一樣,百萬大軍做出種種駭人聽聞的殘忍事情,以致于后來燕國高層的將軍覺得士兵逐漸不能控制,短時間都不能致止,知道殺了幾百人以后才遏制住這些行為。 而外面那些憤怒的百姓,各個張揚舞爪地表現出恨不得把宗政無憂食rou寢皮的樣子,而且他們絲毫不認為自己是在加害一個無辜蒙冤的女人,而是在伸張正義,這更加促發了百姓們聲討宗政無憂的熱情。 這就是民眾最可怕的一點,他們在平日里對待鄰居,親人可能人畜無害,但是如果被煽動起來,就會變為沒有理智的魔鬼。哪怕公孫閻養了數千位精兵,但是仍然對門外這些咒罵之聲響徹云霄的百姓產生很強的顧慮。 公孫閻安慰宗政無憂道:我會在這件事情平息之前,讓五百名精兵巡邏,你現在暫時不要出去,我會一直給宗政府送來必要的事物和水。 宗政無憂不安地點點頭,在公孫閻要走的時候,忽然又想到點什么,我這里殺聲震天,也比較危險,請公孫兄把衛榮姑娘帶走,以防她受到驚嚇。 公孫閻沒想到宗政無憂到這個節骨眼,還在想著別人,只能苦笑著答應下來。 幾天下來,宗政無憂和豫章王靠著搶劫百姓,詐騙軍餉湊國家五千萬錢財的事情通過周輝夜的煽動下越傳越廣。 主公,現在外面都說宗政無憂是禍國殃民的妖孽,不止迷住了豫章王,還把你也迷住了。你現在派兵保護宗政府的行為,在百姓看來,是你和宗政無憂合謀的證據。董狐道。 公孫閻也料到了這種情況,他揉了揉額頭,心想這短時間內看來無法平息,便道:你先去抓捕煽動的造謠者,把一些鼓動這次事件特別積極的人都抓起來。 董狐蹙眉,眼神更加認真地盯著公孫閻,道:恕屬下直言,此次宗政無憂的事件,已經傳遍京畿四周,這種方法根本無法遏制,我看宗政無憂已經注定淪為棄子,再費心保她,就會對丞相聲譽產生嚴重損害,甚至導致有人針對您進行起義,不如早日—— 住口!公孫閻厲聲道。 董狐失望地止住了聲音,他沒想到公孫閻此次竟然有如此不理智的時候,如果是其他屬下出現這樣惡劣的聲譽,那公孫閻肯定為了避免引火燒身而把他們舍棄。董狐暗暗咬牙,心中無比嫉恨宗政無憂在公孫閻心中的地位。 公孫閻看董狐的表情不善,也知自己剛才反應失當,他也明白董狐的建議,是現下最明智的作法,民憤在燕國境內激起的時候,和宗政無憂的聯系有可能會讓他徹底翻盤,這些年的苦心經營徹底失敗,但是他仍然不想放棄宗政無憂。 此事我自有考量,你先照做就是了。公孫閻道。 董狐領命下去以后,鄭昌君出來道:哥哥,剛才的一切我都聽到了,宗政無憂是個好女孩,但是,現下還是我們的復國大業要緊啊,你可千萬別為了那個女人而—— 公孫閻聽了鄭昌君提醒自己這番話,心下更加為難,便道:宗政無憂與我出生入死多次,我不忍就此舍棄她,至少讓我再進行最后一次努力。 衛榮弧月在門外聽到了此次事件的嚴重性。 而此刻的宗政無憂,這些天看到門外那些衛兵還在,不禁對公孫閻有些感到,她其實早已做好了可能被公孫閻舍棄的準備,可沒想到公孫閻堅持了這么多天,宗政無憂寫下一封信,勸公孫閻就此放棄,委托士兵送了過去。 公孫閻得到那封信,卻把它付之一炬,讓士兵轉告宗政無憂放心,一切他會解決。 周輝夜此時急急忙忙地把通過詐騙豫章王得來的錢財全部都運送回北國,心想自己可真是立了大功一件。 大殿上,皇帝聽聞了百姓們四處發生的關于宗政無憂引發的這起民變。 宗政無憂此次勾引豫章王,詐騙百姓,貪污軍餉,欺騙宗室,影響極為惡劣,外面民聲激憤,必須及時處理以安民心?;实鄣?,諸卿有何建議? 刑部尚書王延年道:此番事情影響惡劣,建議把涉事的宗政無憂及豫章王公開腰斬,否則不足以平民憤。 王延年自然也是公孫閻自己的人,但是他認為公孫閻沒有繼續保宗政無憂的必要,所以堅持如此對待宗政無憂,何況鬧出這么大的事情,讓宗政無憂毫發無損也不合理。 公孫閻道:此番事情,牽涉到北國使節周輝夜,背后必有陰謀,臣建議先進行公開審理,以免造成冤案。 群臣對公孫閻的此次行為有些疑惑,就算公孫閻能夠證明宗政無憂的清白,但是到這種地步百姓們也不會就此相信的。 太中大夫張廷玉道:丞相,必須快速平定民間暴亂,安定民心?,F下此事已經傳遍燕國,怎會有人相信宗政無憂是無辜的,做出一次公開審理可以,但是宗政無憂不得不除,否則沒法對百姓交待。 張廷玉曾經幫助公孫閻構陷太史煌,也是公孫閻的心腹,這番反對他的話在大殿上并沒有對著皇帝說,而是對著公孫閻說這次肺腑之言。 公孫閻義正言辭道:如果說,為了平息民憤,就把一個無辜者害死,那這種事就是違背法理的。為了多數人,犧牲少數人,并非義舉。少數人的冤屈可以隨意被忽視,那必然導致大燕所有人的冤屈都有無法伸張的可能。 推己及人,每一個人都是大燕這個集體的一部分,一個人的冤屈得不到伸張,那么大燕所有人都在蒙冤。公孫閻道:所以,公開審理是必要的。 群臣聽到公孫閻說的話面面相覷,誰也沒想到此話會出自丞相之口,那位充滿心機不擇手段談笑間殺人的丞相,卻談論起了法的公正性。 實質上,這個想法是公孫閻認可的治國之道,但是現在還沒有達到目的,只能不擇手段。如果他有朝一日能夠統一四海,必將推行最公正的法律。 群臣見公孫閻如此堅持,也都附議公孫閻的建議,張廷玉對此只能嘆口氣,皇帝無法,只能依照公孫閻的意思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