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奇妙的緣分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真的很微妙。 連千靈都不曾想到,當初的一念之差成就了她與賀如墨的友誼,也因為這層關系在,季明夏這個曠世奇才對她俯首稱臣。 季明夏右腳有疾,走路稍微有點跛,來到鄭州后,千靈也讓天行給他診治過,得出的結論是把傷到過的地方重新折一次,但也并非可能百分百的保證能恢復原來的狀態。 對于這樣的結論,賀如墨死抱著老公的手臂不許他應允,不就是走路跛了一點,她不嫌棄,別人嫌棄個屁,外人想說三道四的就讓外人說去,她不在乎。 季明夏唯獨對她百依百順,也只好放棄了重新把自己的右腿打折一次的念頭。 看到他們夫妻情深,天行倒是讓天暢來給季明夏查看了一番,天暢配置了些藥膏,讓季明夏每天晚上都涂上,日積月累下來,季明夏的右腳雖然依舊走起路來有點跛,但比起之前好了很多,他也滿足了。 季明夏因為千靈的原因站在了鄭州這邊,盡全力輔佐元朗經營鄭州,若干年后,他得到了一個拐腳丞相的外號,在百姓中廣為流傳。 當然,他也得到了一根上等木料制成的拐杖,其作用等于尚方寶劍,皇帝若是做錯了事,連皇帝都能打,別說那些臣子更不在話下了。 大明朝再次經歷了一場大戰,消耗的銀子不計其數,最后還是沒有贏得勝利,即便不承認賀蘭達建立的鄭國,不想打仗的百姓卻已經悄悄的承認了鄭國的存在。 千靈在大戰落下帷幕的時候回到了鄭州,清河王率領的自衛軍也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這次元朗只是在幕后并沒有出征,有承蕭這位大將在,所向披靡,鄭州周邊的地方小勢力被收拾的服服帖帖,哪還敢再有半點犯上作亂的心思,對清河王唯命是從。 期間也有一個幾千人隊伍的土財主被打趴下后趕緊的投降,等自衛隊的人離開,又開始舉旗自立,結果,承蕭就知道這種人會三番五次的臣服叛亂,明地里是帶著人走了,暗地里就埋伏在此人地盤的附近,那人出爾反爾的又自立為王了,帶著親手訓練出來的冷劍小隊二十人闖入土財主的地盤,殺了個片甲不留,殺一儆百,殺雞給猴看,效果杠杠的。 陳老大在這次的行動中展現出了鋒利的一面,在軍中的地位一下子與元朗比肩。 鄭州自衛隊一時間名聲大振,周邊的一些小勢力趕緊的來依附,但是,別說千靈和元朗,就清河王那耿直的性子,也是不喜歡這種墻頭草的。 要打的,你來依附也照樣打。 清河王坐鎮鄭州,駙馬親自披甲上陣,一圈掃下來,鄭州的領地又擴大了三五倍。 元朗得勝歸來,千靈在將軍府迎接他。 這一年的初夏,千靈窩在自家老公的懷里,笑吟吟的玩著他的頭發。 “夫君……” 柔膩又拖著長聲的撒嬌語氣,元朗便知道她要搞事。 “我覺得是時候建立屬于我們的國家了?!?/br> “……”這和說好的不一樣??? 可元朗哪里知道,他帶著人出去平叛,鄭州地區謠言四起,說他能病愈,完全靠鳳家先祖的庇佑,如今天下大亂,鳳家的先祖選中了這位文武雙全的駙馬維護鄭州的安定。 這還是隱晦一點的傳言,有的就直接說,這位駙馬爺就是被鳳家先祖選中當皇帝的。 所以,元朗覺得在鄭州立足只是為了自立,卻從未想過要稱帝,但是,千靈從一開始就給他鋪了一條稱帝的道路。 還沒有跟他互通心意的時候,已經給他掙下了三分天下。 季明夏是因為她的關系帶著妻兒來到鄭州,全力幫著他們經營鄭州,民生經濟上都展現出來了他超強的掌握能力。 謝長嶺是她慧眼識人,將他當成心腹,如今整個鄭州成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一點點的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的耳目。 謝家雖然只留下了承蕭一人,可謝承蕭一人就能抵上一百個大明朝庸庸無能的將軍。 所以,即便元朗不想答應,千靈捏著他的臉逼著他趕緊做出決定,三個黃道吉日是先知白無憂選出來的,這位公子如今在鄭州那也是個人物,預測什么都準,被百姓敬為天神。 清河王的意思,既然是鳳家的人要自立為帝,那就必須要保留明的國號,但是,元朗既然被迫要自立為帝,取了千靈封號里的燕字為國號,稱大燕,年號承宣元年,以繼承先帝的年號宣平。 六月十七這一天,大明朝的駙馬鳳元朗在鄭州稱帝,國號大燕,國都鄭州,立妻子鳳千靈為大燕皇后,幾日后,消息傳到臨安,朝堂上一片震驚。 而鄭州此時已經建立了一個國都該有的秩序,朝政上有清河王幫著季明夏統籌,后勤保障有元西,鄭州城有謝長嶺守著,他安心的帶上妻子和部隊開始征戰不服從大燕的勢力。 千靈這么急著讓他稱帝,就是要有一個充足的理由打人家。 皇帝皇后親自領兵出征的消息傳遍了鄭州的大街小巷,有的人想要趁機搞破壞,還未出手就被謝長嶺給逮個正著,潛伏在鄭州的人都在害怕,謝長嶺手里頭到底是些什么人,竟然有這么大的能耐,連影衛都可以輕易制住。 賀蘭達確實在鄭州布置了影衛,可元朗也不是傻子,跟隨千靈多年的謝長嶺在接手了鄭州防務后,更是不余遺力的布置眼線排除危險,他手里擁有元朗訓練出來的雷神小隊,這是千靈親自給取的名字,是她寄予厚望的一支小隊,自然是身手不凡。 后方安全的很,前方打仗的人才能放開了手腳去做事。 承蕭在元朗稱帝之前就悄悄帶著五千人的隊伍從鄭州出發,一路掃蕩過去,打著平定叛亂的旗幟,一直打到了鯉魚關,詐開了鯉魚關的城門,五千人拿下兩萬人的朝廷駐軍,將大燕的國土直接擴張到了鯉魚關。 元朗稱帝后,他在鯉魚關以謝家唯一幸存者的身份發布血書討伐皇帝鳳琛,一字一血,有點分辨能力的人早就對謝家滅門一事產生了懷疑,如今謝家小公子發布血書聲討皇帝,多數的人都倒向了大燕這般。 百姓們紛紛議論,駙馬為什么要反啊,皇帝殺了燕昭公主的父母親,這筆血海深仇能不報嗎? 于是,沒多長的時間,雖然還是大明朝的百姓,可私底下的稱呼里多了一個大燕。 鄭國賀蘭達得知元朗在鄭州自立為帝,創建大燕,仰天大笑,念著一句話,原來你真的是皇后的命??! 不用鳳琛動手,他帶著號稱十萬的大軍直接往鄭州方向開進,想要趁著大燕立足未穩,一擊必中,也是趁著這個由頭將河源等城收入囊中,勢頭不可擋,一路打到了西峰堡一線。 大燕剛剛建立,正是開拓國土的時候,眼看皇帝和皇后在東邊打仗,鄭國大軍一旦越過了西峰堡,聊城平原就保不住了。 就連賀蘭達都沒有想到,正得意洋洋的感慨大燕只是過眼云煙,西峰堡一線突然出現了一支黑衣黑馬手持黑色長槍的軍隊,由影大帶領,元朗親自訓練出來的黑甲軍第一次出現在鄭燕之戰的舞臺上。 五千人的隊伍對上鄭州號稱十萬的大軍絲毫不畏懼,反倒是斗志滿滿,一戰成名,不但奪回了被鄭國侵占的河源城,還將賀蘭達打得披頭散發的逃走。 后來過了很久,安西的影二傳回消息來說,賀蘭達這次吃癟,并非畏懼黑甲軍,而他的身體原本就有病,被黑甲軍這么一刺激,病犯了,于是,鄭國大軍就變成了兵敗如山倒。 當然,千靈可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白無憂趁著西峰堡大捷,到處散布大燕皇帝乃是天命所向的人,他說,別人便信,于是,大燕的臨時境內,對皇帝陛下的忠誠度一下子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鳳琛原本就沒什么人可用,趙昂和軒轅宏興都被他安排在鄭國的邊界布防,派了些雜牌的將軍想要奪回鯉魚關,被承蕭輕松擊敗,還留下上萬人的士兵倒向了大燕這一邊。 看到賀蘭達攻打大燕,心里抱著僥幸的心理,你們兩虎相斗,我隔山看著,等你們咬死對方的時候我再來收拾你們。 可他哪里有千靈的統籌能力,早在來到鄭州以后就寫了一篇長文交給元朗,讓他將影子們培養成既能戰又能領兵的全能兵王。 大燕建立后,影子們雖然帶領著一兩千人的部隊,但那也是元朗嘔心瀝血用特種部隊培養方式訓練出來的人,以一敵十綽綽有余。 所以,當朝廷的人以為大燕的戰將不過只元朗和承蕭兩位罷了,影子們像是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名聲最大的是領帶黑甲軍的影大。 朝廷不斷派兵想要收復鯉魚關,但有承蕭鎮守著,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在大燕的國土不斷擴張的同時,大明朝在失去更多地方的統治權。 于是,皇帝發了罪己詔,自導自演,他對燕昭公主和駙馬如何如何的敬重,沒想到會受到背叛的結局,他是大明朝的罪人,而鄭州方面回擊他的是先帝的圣旨,有季明夏這位才子在,用先帝的口吻預言了鳳琛登基后,若沒有按照他的遺愿成為一代明君,將成為鳳家最后一任皇帝,圣旨上蓋著國璽和先帝的大印,這是造不得假的,這下,舉國震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