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前絕后,千載其一
李成器也算個精明人,深得父親退讓的精髓。臨了事情碰上來,他要死要活堅決不當太子。腦袋一熱去爭權位,免不得做父親手里的刀,弄得兄弟鬩墻、鷸蚌相爭,最后不得好處。他也活了三十余年,可不是個傻子。 “時平則先嫡長,國難則歸有功”,成器再三謙讓,一定要弟弟三郎做太子。此時此刻,文武百官又上來情愿,再添上一把火。李旦想想,兒子的勢力打壓過一波,他并沒有什么異動,看來還算沉穩。那人原本想做皇帝的,已經妥協退步了,連個太子之位也不給,實在說不過去。 一來二去,太子之位就定下了。 此時此刻,太平躲在藏書樓中,兩耳不聞窗外事。往常艷麗的衣衫堆在角落,壓在箱底。婉兒離開以后,她總是一襲素衣,不戴飾物,乘車馬過來書樓。偌大一間屋宇,書香混著塵土味,堆疊的卷帙之間,只留下空空蕩蕩。 兩張桌案還在那里,它們的主人,卻再也回不來了。太平側頭看向窗外,就是在這里,婉兒在她背上寫了什么。還沒問到答案,任由它變成永久的迷。那人是怎樣從背后抱著她,觸感依稀還存在…… 桌案下堆著不少紙張,都未曾卷起,顯得有些散亂。信手取一張,看不出是誰的手筆,抄的《左傳桓公十年》: 經: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終生卒。夏五月,葬曹桓公…… 她又抽一張上來,想著大概是其他的年份,看到卻依然是同樣的東西,不免有些吃驚。將那一堆紙抱上來,一張一張,全都是《桓公十年》,一模一樣的字符。略略定神,往下看去—— 初,北戎病齊,諸侯救之。鄭公子忽有功焉。齊人餼諸侯,使魯次之。 她喉嚨梗了一下,兒時的日日夜夜,在一瞬間猛地涌進腦海。燈下夜讀,手指因練字而酸痛,筆下就是這頁的內容,如假包換。那個站在身前,為她阻擋一切的婉兒,神色堅定看的她入迷??上М嬅嫣眠h,變得有些模糊,只剩那種感覺還清晰——那種渴望貼近的感覺,渴望讓那個人心里有自己,哪怕只是一點點。 如果沒有遇見你,沒有在那一刻死心塌地愛上你,我會是怎樣的?會不會和阿娘一樣,坐在朝堂指點江山,我不敢去想象。但如果你沒有遇見我,也許會在掖庭了此一生,也許沒有什么權位,或者憑能力做個低品級的女官??赡隳芑钪?。只要還活著,哪怕青史無名,哪怕此生不能遇你,又有什么關系呢。 不如就此,生生不相逢。 架子的上端放著一個錦袋,被其中的紙卷撐出筒形,孤零零躺在那里。她隨手取下,打開,一片銀杏葉從中掉落。彎腰拾起,邊緣已硬脆,干枯發褐。[r1] 她將葉片貼在唇上,干癟的觸感并不舒適。但她清楚,這是婉兒指尖碰過的地方,她多么懷念的人,夜夜思念難眠的指尖。 如今,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下邊一層,是婉兒的詩稿、雜文和手記,整齊地碼在哪里,幾乎占滿了整層。書卷中有密密麻麻小楷,點評批注,紙張用香熏過,不蛀不腐。手指一遍遍摩挲著,目光也不忍離開。靜心閱讀時,如同婉兒親口對她說這些話,一字一句縈繞在耳畔,好像她還活著一般。沉浸其中,不覺饑餓,不覺口干,不覺日色之西沉。 “公主,天暗了。等到宵禁,就不方便回去了?!?/br> 心下生出許多不舍,叫棋語裝了幾卷,裝上馬車。不,不,別裝上去了。她奪過來,將布袋緊緊抱在懷中,仿佛那就是她的命。天漸漸暗沉,公主府點上燈,她仍舊坐在那里,望著紙卷上的字,有時也發呆片刻。再取一卷打開,里邊掉出來一張小些的麻黃紙,也是她的筆記,小楷字字珠璣—— 卿某曾詰曰:天下何如?對曰: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卿云:甚泛矣。某為之色難 ………… “她問我天下是什么,不知為何,我竟也有些弄不清?!?/br> 《大學》教導士子“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边@便是“明明德于天下”之道。平天下的本事我倒想學,可若不知天下是什么,又去平什么呢。 《尚書》中記堯帝“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r2] ”。君王便是受命于天,富有四海者,“為天下君”。天下為何物?《尚書》又寫:“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蒼生,萬邦黎獻。[r3] ” 細說起來,《論語》有“四海困窮,天祿永終”等言,《周禮》[r4] 載職方氏曾掌管“天下之圖”。這“天下之圖”正中心是“中國”,側邊有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族人聚居,即所謂“四?!?。而后周天子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奠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華夏九州。周天子治下便是四海之內,這江河廣闊山川俊秀的“天下”。 古書之中,天下是日色所及,是江河山川,疆域國土。我讀了太多空話,如今閉上眼,卻只能想到掖庭的木格子,和那格子里那一張張溫順的臉。記起冬日奴婢們圍坐于爐邊,就那么一個小小的爐子,微微的火苗在其中晃動。也許天下不是山,也不是海,而是陽光下一片金黃豐收的麥田,是屋頂上戀人依偎肩頭互訴衷腸,是夕陽里老人笑看兒孫打鬧嬉戲……也許天下就是每一絲平凡細小,卻又彌足珍貴的幸福。那種幸福,能使人由衷地生發出微笑來。而我將為守護那一抹笑容,獻上全部的生命。 天下風云出我輩,一夢山河歲月催。[r5] 這大概就是我存在于世,擁有這次生命,可以不枉此生的唯一方式。 ………… 屋檐下掛著的風鈴,被微微吹動,叮叮當當地甚是好聽。 “婉兒,傻子,婉兒,笨蛋!” 不知是什么時候,架上的鸚鵡終于學會了這話。風鈴一響,它歡快地叫起來,撲扇著翅膀。她們相伴終生,卻沒能獲得同一處歸宿。 鸚鵡聲猶在,琵琶事已非??皞瓭h水,同去不同歸。[r6] 她聽著,眼淚就掉下來了。于無人處,終于痛快地哭了一場,渾身顫抖著,淚如雨下。 “你活該,你死的活該……”她喃喃。 側邊的廂房,昏暗的燭火下,棋語正為書韻的后背抹著藥。那天公主下手太重了些,如今仍未好干凈,背上暗紫色更加深重了。 “婕妤說的沒錯,公主就是太兇,太可怕了?!迸吭谀抢锏男m女,下巴墊在枕上,嘀咕道,“可我好像也明白了,為什么婕妤那樣喜歡她。她們倆個,都是難得一見的好人。棋語阿姊,能碰上這樣的主子,你我都很幸運?!?/br> “也很不幸?!?/br> 書韻眨著眼,似乎想了那么片刻,點點頭,算是認同了這說法。 “至少我們還有彼此,難過了可以說說話,互相安慰安慰。公主卻沒有了。她——很孤單吧?!?/br> 上弦月孤零零地掛在空中,殘缺而羸弱。四周沒有星星。 墓志石,她選了最名貴的上好青石,有錢也難買到的。特別是這樣大一塊,開采出來,行家一看就知道是金貴東西。這樣的石頭,千萬年不腐不朽,也難被磨損,任時光摧殘光潔如新。墓志的審定有些困難,李旦剛廢了則天皇帝的名號,廢了她父母的陵寢,太平思來想去,還是去掉了那部分,以免招惹事端。她反復修訂那篇志文[r7] ,叫人一遍又一遍地改[r8] 。譬如細節處,將婉兒祖先——楚大夫子蘭的名字隱去,畢竟那是陷害屈原聲名不佳的臣子。她不愿提及。[r9] 志文最大的要點,是為婉兒平反,脫去韋黨的名聲。她不愿世人不明真相,以為婉兒與那蠢貨沆瀣一氣,竟成了韋黨的逆臣賊子。婉兒是她的,從頭到尾都是…… 瀟湘水斷,宛委山傾,珠沉圓折,玉碎連城。甫瞻松槚,靜聽墳塋,千年萬歲,椒花頌聲。 從前與你在一起的時候,總不愿寫詩,只勉強續過幾句。在你面前動筆,好像剛入學的童子,我可不愿讓你看不起?,F在你不在了,看著你一首一首詩,只能反復誦讀。這次換我寫了,為你寫下今生唯一的詩篇。 你這么一走,天地崩裂,山河失色。我能做的,無非靜靜坐在墓前,仰望著松與楸,在風中搖晃。呼嘯的風聲中,依稀傳來你清亮的聲音,與從前別無二致。有很多話想與你說,有很多話還沒來得及說,只留下深情與淚水。但愿千萬年后,還有人如我一般,永遠,永遠記得你[r10] 。 千年萬歲,椒花頌聲。 婉兒,我愛你?,F在不變,千萬年后也不會變。 張說興沖沖跑過來巴結她,說要為婉兒寫碑銘和文集序。想來這些都要傳之后世的,張說向來崇敬婉兒,又是頭名狀元文采斐然。這回既然毛遂自薦,她便同意了。那人在碑銘中,把李隆基殺害婉兒,比喻成秦穆公殺三良,一副痛惜治世良臣的模樣。又在文集序中寫: 鎮國太平公主,道高帝妹。才重天人,昔嚐共游東壁,同宴北諸,倏來忽往,物在人亡。憫雕琯之殘言,悲素扇之空曲,上聞天子,求椒掖之故事;有命史臣,敘蘭臺之新集。 把文章交給她的時候,那副急切的模樣,太平知道他是想做官的。最講氣節的人,向來也最容易變節。閑聊幾句,她對張說道,自己無心朝政了。有人告訴她,李隆基運作著,又把那些親信貶到地方,都沒有多過問。這種狀況,怎么還能為他安排官職,不會了。她只求安安穩穩葬了婉兒,別無它圖。 看著張說努力掩飾著不快,太平不由嘆氣。[r11] 退步抽身,的確不那么簡單。 閑來乘車入宮,漫步掖庭,太平看見,陰暗的角落,蹲坐著一位老嫗。老嫗眼睛蒙著一層薄薄的翳,似乎已經看不見東西了。她就那么靜靜蹲在那里,聽見腳步聲,顫巍巍站起來,扶著墻,向聲音處擺過頭去,滿目茫然。 太平沒有擺明身份,自然地上前,與她攀談起來。說著說著,話題就轉向婉兒,老嫗似乎來了興致。 “你說婉兒啊,我當然記得。別看我又老又瞎,記得可清楚呢。當年,她就是從我們這里走出去的。則天皇帝叫她去棲鳳殿覲見,改變她一生的命令,是我傳達的。這么多年,我們這里,就走出來這么一個人……“ “婉兒,她是個什么樣的人???”太平輕聲問她。 “是個不尋常的孩子。太特別了。照我看,再過上一千年,也出不來第二個?!?/br> “光前絕后,千載其一?” 光前絕后,千載其一。[r12] [r1]這是第十章的內容,夢幻聯動! [r2]出自《尚書·大禹謨》。 [r3]出自《尚書·益稷》。 [r4]出自《周禮·職方氏》。 [r5]改編自黃沾《人生江湖》。 [r6]北宋蔡確的詩,原典出處。不是唐代及以前的故事,只是致敬一下。 [r7]學者認為,未婉兒編纂文集極可能與恢復名位同時進行。 [r8]有人猜測志文為上官經野所寫,因為他是婉兒堂兄,當時有親人書寫的習慣。反正大概不是張說,陸楊老師說文筆太差,而且是他估計會留名。但是無論如何,最后的詩很可能為太平所寫。沒提武皇,應該是當時武皇涉及政治模糊地帶,不知道是褒還是貶,所以沒提。至于沒提風風火火的大夢稱量故事,我也不知道為什么…… [r9]于庚哲老師說,從這點能看出,寫墓志的人十分維護和愛護婉兒。 [r10]胥渡吧翻譯:自你走后,天地動容。我仰望著墳冢邊的綠樹,依稀聽見風中你的聲音。念念情深無絕期,千言無語無處寄。但愿一千年一萬年之后,還會有人和我一樣,永遠永遠地記著你。 b站用戶橋邊錦翻譯:卿今遠去,天地失色??治医窈竽転?,無非坐看你墓前那棵茶樹,或許,我立在墳塋方寸還能再聽到你的聲音。但這畢竟是妄想呵,靜靜墳塋,不見玉顏,空死處。但愿一千年一萬年之后,尚有人同我一樣,記得你。 版本各有所好吧。記得當年看胥渡吧的視頻,滿屏彈幕“記著呢,公主,我們都記著呢”,真的讓人淚目啊。 另外,很多人把槚翻譯成茶樹,其實槚有兩個意思,一為茶樹,二為楸樹。雪松是喬木,類推的話,槚應該翻譯成楸樹。況且楸樹有成材意思,伍子胥墓前種的也是楸樹,顯然這樣更合適。 [r11]不記得是哪個文獻里看見的了:張說接受太平公主委托追思婉兒的同一時期,他還在暗中因公主舉薦蕭至忠、崔湜而不舉薦其做宰相生氣。 張說啊,你可真是—— [r12]這是婉兒墓志銘上的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