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風雨欲來,人心惶惶
魔焰不再。 佛陀、蓮花也皆已散沒。 空地上,塵土漸起,重又覆蓋地面,將烏黑石板,及諸多圖案符號遮蓋。 “呼--” 樹洞里,三位僧人都如同卸落重擔,如釋重負。 旋即,他們又不約而同地看向空地。 一柄飛刀,靜靜釘在地面上。 “到底何人出手……” 良久,空厄言道,回想起那股雄厚禪意,心神中,依然難掩震撼之意。 “一柄飛刀,擊殺窟山祖?!?/br> “一尊佛陀,鎮壓魔焰?!?/br> “出手之人,難道是位一品大宗師?” 另一位僧人言道:“只是唐國皇宮里,又有哪位大宗師?難道是是終年隱居在深宮里的那位紫衣,但他不是位宦官嗎,又怎么可能有如此雄厚、醇正的禪意?” “而且,那位紫衣,據說一身修為,已與唐國國運融合,對于皇陵之地,也不太可能出手?!笨斩虻?。 “不必猜測了?!?/br> 二品老僧打斷了兩人的猜測,道:“不管是誰,能夠出手鎮壓魔焰,都是莫大的功德。這位施主,既不愿露面,必然是位淡泊名利、超然世外的高人,我們又何必猜測?我們三人,只需守好此陣,相信我佛慈悲,恩澤眾生,一切,最終都會有好的結果。其它的,也不需再多求什么?!?/br> “知會皇陵侍衛,將這些孩子帶出去吧?!?/br> 二品老僧又道。 “是,師兄?!?/br> 空厄兩位僧人合掌受教,不再猜測。 不多時,空厄引領皇陵侍衛前來,帶走了昏厥的孩童。唐國皇室,似與三位僧人有著某種協定,不曾多問皇陵空地,發生了什么事。 空地中,重又變得平靜。 不多時,有風吹起。 樹葉搖曳作響。 樹洞里,三位老僧合掌靜坐,口中低誦經文,他們的身軀,甚至魂念,都似已與老樹,融合成一體,終生不再分離。 藏書閣里。 燈盞幽亮。 蘇曜手指輕敲桌面,低首沉吟。 唐國皇陵里,究竟鎮壓著什么存在? 詭秘,而又洶涌的魔氣。 仿若隱藏著諸多秘密。 令人不能輕視。 而且,蘇曜隱隱感受到,皇陵地底,隱藏著更深重、更濃郁的魔氣,如同魔窟,三位青禪寺僧人鎮壓得了一時,但究竟能支持到何時,只怕連三位僧人心里,都沒有底。 一旦鎮壓不住。 魔氣爆發。 不知又將發生什么? “樹欲靜,而風不止呀……” “難道一品大宗師……” “也都不夠保險嗎?” “哎……” 書閣里,響起一陣幽然嘆息。 …… 兩個月后。 秋冬十月,節氣肅殺。 一場怪病,突如其來,席卷、籠罩了整座皇城。 患病之人,初始眼瞳變黑,侵染眼眸,隨后身體肌膚發黑、潰敗,如被一寸寸侵蝕吞噬,性情也隨之發生變化,變得暴躁、易怒,乃至癲狂。 病惡不知由何而起,來勢兇猛,短短幾日間,數百人染病,局面逐漸失控,就連皇宮里,也出現病例。一時間,人心惶惶,整座皇城,如同被烏云籠罩,變得凝重、壓抑。 皇宮里,各座殿閣樓宇,到處焚香驅毒。人與人之間,如無必要,也都開始刻意保持距離。 這場怪病,被人稱之為“魔亂”。 …… 一縷浮云香,輕輕飄裊。 藏書閣里,蘇曜盤坐在蒲團上,手握竹簡,正在看著一部書簡。 這并不是藏書閣里的書。 而是他從皇宮武庫,“借”來的一部秘本。 書簡的作者已不可考證,上面,詳細記載、闡釋了武道境界的劃分,及各種傳說。 一品,乃是武道止境。 但并非修煉的終點。 根據書上所言,修煉如同登天。每個止境,又是登臨更高重天地的一座重要驛站。 一品境,也有著四個階段。 前期:鼎盛。 中期:歸元。 后期:神意。 直至大圓滿。 每個階段,修煉至絕頂極致,才有可能登臨下個階段,直至精氣神,融合一體,迎來圓滿。 所謂“鼎盛”,又有兩層意思,rou身如鼎,內力如海盈盛,無漏無缺,方可稱之為鼎盛。 如今,蘇曜的境界,位于一品鼎盛階段。 晉升一品,修煉,已更像是種修行,除了本身血rou、骨骼,氣血及內力,需達到極致無缺,也更需對天地自然,有著足夠的感悟。天時,地利,乃至人和,三者缺一不可,才可能迎來新的蛻變,及跨越。 系統面板上,道意,累積了570點。 第五次召喚,需要3000道意,隨著召喚次數越多,需要的道意,也將積累越多。 水滴石穿。 日積月累。 蘇曜的修行,正處在穩步提升的道路上。 “吱呀?!?/br> 閣門開啟。 一股輕風隨之涌來。 兩名侍官手提燈盞,駐停,候在了門外。 蘇曦兒一身雪白官袍,挎著食盒,踏步走了進來。 “哥,這么晚了,您還在看書呢?!?/br> “今天,我帶了您喜歡的青荷酒?!?/br> 將食盒擱落,取出菜肴,蘇曦兒理了理被風吹亂的發絲,輕笑說道。 小妮子的臉,看起來有些憔悴、消瘦。 如今,蘇曦兒的能力,已得到很多人認可,乃至贊賞,又有著婉妃支持,已擔任秘書監第二副手,而且,秘書監總文書,已然七十高齡,即將退隱,蘇曦兒甚至有望成為秘書監第一位女子總領文書。 最近的病惡,許多官員明哲保身,唯恐避之不及,蘇曦兒身為秘書監副領,又是女子,本可坐鎮政閣,也無人能有非議。但她不避病患,親臨一線,詢問民生疾苦,為病者解決危難。據說,唐國七公主之名,現今,已在皇城里,被許多人傳頌,乃至敬重、仰慕。 “最近,很辛苦吧?” 看向蘇曦兒,蘇曜有些憐惜,問道。 蘇曦兒輕輕搖首,道:“比起百姓艱苦,我這點辛苦,又算得了什么?而且,這次,真正到了民眾中,我也才知道,很多事情,及有些道理,書上是學不到的,只有親身經歷,才能真正理解、領會?!?/br> 蘇曜點了點頭,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br>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br> 蘇曦兒輕聲吟誦,眼眸清亮,欣喜道:“哥,您這兩句詩,寫得可真好!” “哦,不過有感而發罷了?!?/br> 蘇曜淡然道,隨后又問道:“對于這場病患,太醫閣,還沒查出緣由嗎?” 提及病患,蘇曦兒眼眸中,不由得又浮現出一絲憂慮、哀憐,“太醫閣的人查了水源,查了食物,甚至查了地理風水,都沒能查出什么頭緒。而如今,太醫閣已將重點,落在皇宮的防治上。但城里,病人越來越多,只能集中收治到驛所、寺廟等地,人滿為患,如果病情再得不到控制,人心不穩,不知又會引起怎樣的后果?!?/br> “是嗎?” 聞言,蘇曜眼眸微閃,似是想到了什么,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