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著里拿穩種田劇本 第274節
“你終于又動筆啦!” 貝思的肯定給了羅蘭最大的動力。她又按照貝思提的幾個建議把文章修改了一下,潤色了一下文字,然后在稿紙上認真謄清幾份,按照喬以前列出的一個報社和雜志社的地址清單,把稿件郵寄出去。 她把這件事做完之后,就把它拋在了腦后。 她還有很多事要忙,在她腦海里的下一個故事成型之前,她需要把手頭上的各種事務都做完,并且盡量賺到足夠全家人去海灘度假的錢。 稿件寄出去以后,陸陸續續地又都回來了——這些就是傳說中的“退稿信”。 羅蘭也并沒有想到自己第一次嘗試就能被刊用,但是她希望能夠通過報刊編輯的反饋,找一找自己將來的方向。 誰知……沒有反饋。 羅蘭把信件拆開,就看見她的稿件原原本本地躺在信封了,連新的折痕都沒有,仿佛完全沒有被人閱讀過。 羅蘭心態很好。她把這些“ 退稿信”的信封用棉線都穿起來,掛在她在閣樓上那張寫字臺跟前,激勵自己: ——這可是一個好起點,因為只要下回報社編輯能夠給她只言片語的評價,她就算是有進步了。 羅蘭自己照常忙碌,馬奇一家人卻都知道她被退稿了。 馬奇先生和馬奇太太曾經在餐桌上安慰她一句,建議她可以換幾家報社試試。馬奇先生還另外告訴她幾家華盛頓地區的報刊編輯部名址,鼓勵她去嘗試。 艾美在馬奇姑婆的教導下,說話越發“滴水不漏”,她坐在餐桌的另一頭,會揚起頭,用她那對水藍色的大眼睛望著羅蘭,端莊地說:“喬,請不要放棄努力,在此事上,你很有‘天賦’?!薄疤熨x”兩個字是用法語說的。 羅蘭:“謝謝你,艾美!” 她也切換成了法語,艾美頓時顯得很高興。 梅格懷孕了,不?;丶襾?,但回家的時候也問了一聲: “喬,稿件怎么樣了?” 聽說出版方紛紛退稿,還沒有什么回音的時候,梅格輕嘆了一口氣。 “喬,或許嘗試一下報紙上經??堑哪欠N故事呢?它們對于你來說,應該也不難吧?” 羅蘭心想:也對,“投其所好”,確實是討好讀者,決定自己想要寫什么的一種判斷方式。 但是,寫作是一件相當私人的事,與作者的表達欲息息相關。 當作者想要表達的,和讀者的喜好不一致的時候,是否還要堅持,就成了一項重要的選擇。 這樣想著,羅蘭沒有改弦更張,也沒有把之前被退回來的那些手抄稿件再直接寄出去。 她重新審視了一遍稿件,再一次判斷它們有不有趣,是否吸引人,然后做出適當修改,改完之后再認真謄清。 在稿件之上,她還加了一封投稿信—— 信上誠懇地寫著,她是來自某某小城的約瑟芬·馬奇,熱愛寫作,以往曾有兩篇文章刊登在某某報刊上。如今她改換了一個寫作方向,想要了解一下這一類的故事題材反響如何,請編輯在稍有空閑 的前提下,能夠對她的投稿稍許點評幾句。當然,如果沒空或不方便,不點評也無妨…… 新的投稿信又寄出去了。同樣,羅蘭也沒有對它們能夠抱有多大的期望。 稿件寄出去十幾天之后,羅蘭陸陸續續地收到了回信。 這一次,投稿信發揮了作用。 雖然她收到的還是退稿信,但是對方編輯至少肯和她交流了。她在退回來的稿件里見到了字跡——大多都是手寫,而不是打字機打出來的。 “感謝來稿,請繼續支持《xx周刊》?!?/br> 這是最簡潔扼要的回函。 “馬奇小姐,下次來函請不要裝訂稿件。1” 這個回答寫得很用力,仿佛對于“裝訂稿件”這個習慣深惡痛絕。 此前羅蘭將謄清的稿件寄出,都是用棉線把稿件裝訂起來的。 可以想象,編輯們需要將稿件拆開,以便審稿閱稿,所以投稿人將稿子裝訂得越認真,他們的麻煩就越大。 羅蘭很感謝這個寫字非常用力的編輯——如果沒有他,她迄今為止都不會知道投稿竟然還會有這樣的禁忌。 于是她把這封回信也穿在了棉線上,掛在她的寫字臺前。 馬奇家的餐桌上,馬奇先生又問了一次:“喬,你的投稿怎么樣了?” 羅蘭笑得聲音清脆,開心地說:“我又投了十一家,已經收回來了十封退稿信?!?/br> 這…… 餐桌上的家庭成員們相互望望。 投稿十一家,遭遇十家退稿,很難指望那最后一家能讓羅蘭過稿。 但是,投稿人本人,為什么這么高興呢? “但是其中有一家很認真地回復了我,說我的故事流暢易懂,讀起來也很吸引人。但是和他們報刊的主流作品題材不是太一致……” 馬奇先生驚訝地抬了抬眉毛,說:“他們給了你這樣的意見?” “據我所知,現在的編輯對于退稿已經很少回信了。他們大多只是把原稿退回?!?/br> 羅蘭沖父親一笑,心想:這是因為我找到了竅門呀。 如果不是那封非常誠懇的投稿信,她想,這一輪投稿的結果應該也和上一輪的結果一致吧。 她繼續往下說:“……他們給我的建議是,可以把這個類型的故事再打磨打磨,《魯濱遜漂流記》這樣的書籍都能暢銷,他們看不出這個類型的故事會有什么理由沒有受眾?!?/br> 餐桌上,一家人相互望望,一時間大家都露出欣慰的神色。 羅蘭卻還沒說完:“他們還給了我另一家編輯部的地址,要我寫信給他們試一試。說我的故事風格也許會契合他們那里?!?/br> “哇!”馬奇太太先贊嘆出聲,“這太好了?!?/br> 貝思和艾美一時都拍著手鼓掌,連剛剛步入餐廳的罕娜聞言都恭賀羅蘭:“約瑟芬小姐,您的書是要出版了嗎?” 羅蘭頓時紅了臉:這八字都還沒一撇,大家剛才在談的明明是退稿信??! 大家頓時笑得更厲害了。 “喬,這多虧了你的堅持?!瘪R奇先生也鼓勵羅蘭,“再嘗試、再改進,你一定會有所收獲?!?/br> 羅蘭肅然感謝馬奇先生的鼓勵:“我會的,爸爸?!?/br> 她很想馬上按照那家報社推薦的編輯部投稿,但又想等那十一家之中僅剩的,沒有回音的一家回復她之后再說。 誰知那僅剩的一家回信卻一直沒來。 羅蘭也就把這件事漸漸放在一邊,不去想它。眼看日子一天天過去,她的錢也攢得差不多了,是時候向全家提出:一起去海邊度假的建議了。 她寫信向海邊的幾家“度假旅館”詢問了報價——這些旅館就像是后世的度假村一樣,提供家庭式的住宿,甚至可以提供廚房,讓客人們自己烹飪。因此特別適合預算有限、家庭式的度假。 羅蘭打算把這些一一都問清楚了,把錢都準備好,然后再向父母攤牌,向他們提出邀請。 這寫旅館的回信可比報刊編輯部的回信快得多了。郵遞員下次來的時候,就遞給羅蘭遞了一疊回函。 羅蘭捧著這些回函,穿過馬奇家夏末時節里郁郁蔥蔥的院子,一邊看信,一邊伸 手推開大門。 她隨手一翻,見那些信件都是從海邊的度假勝地來的,其中還夾雜了一兩封給馬奇先生的信件。 她翻著翻著,翻看到了最后,赫然看見了一只薄薄的信封,地址欄注明了某某雜志社。正是她當初發出的十一家里,遲遲未見回音的那一家。 這封信好薄——羅蘭掂了掂。 別家都是把她的原稿退回,因此信封拈在手里都是厚厚的一疊。 這一家卻是忘了還給她稿件嗎? 羅蘭一邊想,一邊快速回到客廳里,把父母的信件都分出來,把各家旅店的回信整理成一疊,準備回閣樓上慢慢拆。 她的視線再次落在那封雜志社的回函上。 羅蘭心里稍許泛起一分異樣,她伸手去拆了那封信,看見回函的內容,她就只管坐在那里,甚至完全沒有留意到貝思這時候也進了客廳。 “喬,你怎么了?” 羅蘭這才把視線從信上抬起來,剛開始時有些茫然。等到她看清了是貝思,她一下子跳了起來,抱住貝思。 “我想,我收到‘用稿信’了?!?/br> 羅蘭使勁抱住了貝思,如果沒有懷中這個小天使,她應該不會有勇氣,嘗試開辟這個自己從未擅長過的領域。 貝思一時間睜大了眼睛:“我看看,我看看!” 她的聲音細細的,微微發顫。 羅蘭趕緊松開她,趕緊把信塞給她,同時留意貝思的狀況。 貝思額頭上沁著細細的汗,呼吸有點急,心口一起一伏。她的視線緊緊粘在羅蘭地給她的那封信上。 貝思像是不敢相信似的,反反復復看了三遍,才再次投入羅蘭懷中:“哦,我的喬!你成功了?!?/br> 是的,這封薄薄的回函,是來通知羅蘭,她的稿件雜志社愿意采用,并且將付出2美金的報酬?;睾髟兞_蘭的意見,如果她能夠同意這個稿酬,那么雜志社將在下一期刊物上刊登這篇小小的“故事”。 這將是羅蘭第一次收到稿酬。此前喬發表過的兩篇文章,都是有署名權,但是沒 有稿酬的。 羅蘭與貝思擁抱,在這一刻,她突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悅—— 這就像是看見親手播種的稻米抽穗,親手種下的果樹枝頭結出累累的果實。 她的努力,沒有白費,除了貝思之外,這世界上還有其他人喜歡她的故事。 這時整個馬奇家的屋子里就只有她和貝思兩人。姐妹倆不用顧忌其他人,因而可以肆無忌憚地大叫大笑,抒發她們心中的快樂。 過了好半天,貝思才反應過來,提出了一件事:“喬,這信上建議你取一個筆名,將來你再發表作品的時候,可以署你自己的筆名?!?/br> “喬,這個筆名你想好了嗎?” 之前羅蘭太過興奮,還真漏看了這一段。她趕緊從貝思手里又接過信,認認真真地重新看了一遍,然后將信貼在胸前,點了點頭,說:“是的,筆名我想好了?!?/br> “我想,我的筆名會是——羅蘭?!?/br> 作者有話要說: 1這一段投稿的經歷參考了斯蒂芬·金的寫作回憶錄中的早期投稿經歷——不要裝訂,確實是編輯給投稿作者的重要忠告之一。 另外,本文這里暫時不考慮“一稿多投”的問題,默認羅蘭這樣的“海投”是完全ok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