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著里拿穩種田劇本 第205節
保爾婉拒了婦人們的“工作申請”,畢竟前期的準備大多都是異常繁重的體力勞動。 但是保爾又指點了她們另一條生財之道:此后男人們每天都要辛勤工作,她們如果能烤出香香的面包,煎上兩片咸rou,準備好茶水,守候在休息的地點,想必能從男人們的口袋里分到不少他們當天的工錢。 鎮上為“安德烈大人”蓋房子的宏偉工程就此開始。 第一件工作,就是伐木。 這件事看似特別簡單——鎮子附近的樹林完全歸德·拉費爾伯爵所有。伯爵夫人代表伯爵點了頭,鎮上的居民就能進入樹林伐木了。 但伐木又不是那么簡單。 保爾指點工人們專門撿那些已經長到年頭,樹干粗大,枝葉遮天蔽日的大樹采伐。伐木時需要認準方向,計算角度,確保樹木倒伏的時候不會壓到其他樹木。 有些工人覺得麻煩,問保爾:“頭兒,為什么要這么麻煩,其實您只要一聲令下,我們就把這一整片樹林都伐干凈,給您清出一整片空地來?!?/br> 保爾一攤手:“大樹小樹都伐沒了,以后你們的兒子們、孫子們需要木材的時候,他們去哪里找木材使用?” 伐木工們相互看看:他們哪里想得到這個?反正都是伯爵大人的領地,木頭也都是伯爵大人的。 “你們現在把大樹砍倒,大樹周圍的小樹反而可以得到更多的陽光和養分,它們能夠更快長大,長成大樹。這一片樹林永遠存在,永遠可以供給我們木材?!?/br> “如果你們現在把樹木一股腦兒都砍了,將來想要再恢復成為這樣規模的樹林,就很難了?!?/br> 伐木工們雖然都覺得保爾的話有些道理,但他們都不愿去想那么長遠的事。但只要他們照保爾說的去做,就能領到工錢。 于是,轟轟烈烈的伐木運動開始了。 工人們用著保爾帶來的鋸子,兩人一組,將事先選定的樹木小心翼翼地放倒。 “喲,這鋸子也太靈光了?!?/br> 一上手,工人們就感受到了不同。 這鋸子鋸起樹木來又快又好,而且不易損壞。伐完好幾棵樹再看,鋸齒一個都不少,好端端的和新的一樣。 以前他們要花上大半天的時間才能伐倒一棵樹,現在一會兒工夫就能做到了。 保爾又教人們把小型滾木墊在伐倒的巨樹之下,輕輕松松地把這些巨樹運到鎮子附近河邊的一座磨坊旁。 這座磨坊也是伯爵的產業,以前這鎮子附近還經常有人把大麥和小麥送到這里來,借助水力,把麥子磨成面粉。 但后來伯爵下令,使用磨坊磨面,需要留下一成的面粉,作為使用磨坊的代價。 領民們:太貴了,用不起用不起…… 這座磨坊便就此廢棄了。 但現在,保爾得到了伯爵夫人的授權,使用這座磨坊—— 他雇傭了鎮上僅有的兩個鐵匠和三個木匠,拉著他們在磨坊附近日夜趕工。 鎮上的婦人們烤好了面包,就連同咸rou和煮雞蛋一起,送到磨坊附近。男人們慷慨地掏錢買下這些食物,匆匆忙忙地塞進嘴里,就繼續干活。 婦人們好奇地問:“這是在做什么?” 一個鐵匠激動不已地說:“保爾大人說是要把這磨坊改成專門給原木刨皮的‘刨坊’?!?/br> “刨坊”? 婦人們從未聽說過這種事,紛紛驚訝出聲。 “是呀,”另一個鐵匠施施然回答,“保爾大人說了,既然流水能夠推動磨盤,把麥子磨成面粉,那它為什么不能推動刨子,把樹皮都刨去呢?” 婦人們頓時都用崇敬的目光望著保爾:難怪工人們都開始稱呼他“保爾大人”了。 另外幾個木匠則正在按照保爾的要求,組裝另外一件機械。 “這也是用來給木頭刨花用的嗎?”婦人們好奇地問。 “不,”木匠們撓撓頭,“保爾大人說它們是用來切割木板的?!?/br> 這年頭,如果想要鋸出木板,木匠們需要用線鋸鋸上很久。但是沒有人想到,這樣一臺像是一臺低矮單人床似的機械,竟然能夠代替人來切割木板? “對了,保爾大人提過這玩意兒有個名字,叫什么來著?” 另一個木匠接話:“叫‘車床’?!?/br> 婦人們:……又是個聞所未聞的古怪名字。 但她們看向保爾的目光越發崇敬:“保爾大人,您是怎么想出這些的?” 保爾表情自然,絲毫不覺得這有什么了不起的:“在我的家鄉,人們早就開始用這些機械了?!?/br> 人們:哦,明白了。原來這是舶來的技術。 果然還是外來的神甫會講道啊。 等到三天后,羅蘭來“巡視”伯爵的產業。磨坊改建的“工坊”已經初具規模。 保爾在羅蘭面前演示了使用水力給木材刨花。 只聽水聲隆隆,水車的葉片被推動,隨即帶動齒輪與軸承,事先架在木材表面的刨子紛紛開始活動,將原木表面的樹皮一點一點刨去。 期間只需要有一個人在旁邊盯著,及時調整木材的位置即可。不需要人們付出額外的體力。 甚至連樹皮和刨花都會自動落在一個大簸箕里,不用人專門去收拾——要知道,這些刨花也是非常有用的。 不止是鎮子上的人,就連羅蘭自己看見了,也嘖嘖稱奇。 既然不能使用現代能源,保爾就選擇了應用水力,改造了廢棄的磨坊,這樣不必耗費額外的人工,就能把從林中采伐的原木刨成表面光滑,形狀規格統一的“圓木”。 而保爾身邊的“車床”,使用起來確實需要一些人工。 保爾已經事先告訴羅蘭,這件機械的準確名字叫做“旋切機”,是將圓木加工成為板材的利器。 他帶著兩個工人現場演示了如何使用“旋切機”—— 兩人將已經鋸成段的圓木抬上車床,卡在卡槽內固定住,另一人在另一邊搖動手柄,就有切刀慢慢切入木材內部,來回運動數個回合,木材就被“片”成了兩半。 如此反復,大約兩個小時的功夫,一段圓木就可以切成完全一樣厚薄的木板,再將木板的寬度進行修整,就切出了同樣寬度的木片。 不止是木條,只要調整車床,它就能切出其它形狀的木制品:木柱、木條、木板…… 羅蘭還好,陪著羅蘭一起來的鎮長和領民們,見到這不一會兒工夫,偌大的一段圓木就變成了整整齊齊壘在一起的木板。人們禁不住目瞪口呆。 這速度、這工藝…… 鎮長震驚不已,終于開口感嘆:“如此一來,我們鎮,就能在一個月之內給安德烈大人蓋一座房子啦!” 看起來他早就忘了蓋房子的真實目的——他原本以為給安德烈蓋房子只是伯爵夫人擺出的態度,只是個幌子。 羅蘭也很滿意:給安德烈蓋房子確實只是個幌子。 她真正需要的,是給越來越多涌進位面的“觀眾”們蓋房子,讓他們有個容身之所——這樣她才能把各種各樣的人才都給留住。 保爾的到來給她的計劃添加了最重要的助力。 但這時候鎮長問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保爾,你是從哪里來的?又是在哪里受的教育?這些復雜的工具和機械,你又是在哪里學到的?!?/br> 在鎮長心中,對職業和階層的劃分根深蒂固。他就不會稱呼保爾為“保爾大人”。哪怕他對這種技術再驚艷,也依舊把保爾當做一名“工匠”來對待——畢竟他可是個鎮長。 這個社會里:教士、貴族和平民,等級可是非常森嚴的。 雖然實際上鎮長自己也得被劃進“平民”這個階層,但他自詡是被貴族認命的“官員”,自然和保爾這樣的普通工匠得劃清界限。 現在鎮長就擺出了這樣的態度:雖然你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工具與器械,但我也有權盤根問底,問問你究竟是什么來歷背景。 這下輪到保爾撓頭了。 他瞥了一眼羅蘭,有點兒不太確定自己該怎么回答。 他大可以說自己是圣彼得堡或者莫斯科附近來的,但在這個時代,俄國的地方發展水平和法國相比,可能還要略遜一籌。 如果他這么說了,萬一這附近真的有人了解俄國的情形,保爾立刻就露餡了。 羅蘭卻氣定神閑,反正無論保爾說什么,她都得負責幫他圓。 誰知這時有人插嘴:“這些可不算什么?我在尼德蘭的時候,這些工具和作坊都見過,不稀奇?!?/br> 聲音熟悉,羅蘭又驚又喜,回過頭,果然看見了一頂插著羽毛的帽子,帽子一抬,立即露出一張年輕的面孔。 “彼得表兄……” 前一陣子被她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彼得潘,現在終于回來了。 “在造船的作坊里,木匠天天得把木頭削成長長的龍骨,用木片做成蒙板,貼在船身上——沒有機械怎么成?大家天天用手鋸嗎?” 彼得潘對這個時代的歐洲各國都有些了解。他一邊說,保爾就一邊在旁附和。 鎮長聽著,面皮有些微微發紅。 按照彼得潘的說法,他確實有些少見多怪了。 而彼得潘則完全不在意鎮長心里在琢磨什么,他一旦說完,就轉身向羅蘭致意: “米萊迪,彼得潘幸不辱命,給您帶來了一些重要的消息?!?/br> 第143章 三劍客位面17 彼得潘是受羅蘭之托,踏上旅途,在德·拉費爾伯爵的領地及其四周打探的。 他回來,自然是給羅蘭帶來了極其重要的消息。 莊園里,德·拉費爾伯爵的辦公室中,彼得潘把他的所見所聞都一一告訴羅蘭。 “您的這個伯爵領總共有七個鎮子,莊園附近的甜水鎮,是規模最大的一個?!?/br> “甜水和鄰近的四個鎮子,鎮上的人大多以紡織業為生,余下的大多依靠農業種植。同時也有些人從事貿易,在市鎮之間走動,販賣貨物?!?/br> 羅蘭點點頭,她去甜水鎮上親眼看過,心里有數,知道彼得潘說的是實情。 “這個領現在面臨最主要的問題,是北方紡織中心的興起,導致以家庭為單位的小紡織戶無法與之競爭,他們織出的布匹缺少花色,牢固程度也不好。因此很難賣上價格?!?/br> “織戶的生計因此變得很艱難,從而影響到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br> 彼得潘長于觀察,將結論說得很清晰。 羅蘭也點點頭:“確實如此,所以保爾招募人手蓋房子的時候,他們全都跑去當工人了?!?/br> 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從事紡織,所得的利潤遠遠低于付出體力,所以人們才會跑去幫保爾伐木。 彼得潘也指出了原因:這里出產的紡織品都是純色的,牢固程度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