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著里拿穩種田劇本 第6節
“始作俑者”羅蘭卻不說話,終于將盤子里的土豆都搗成了泥,然后在上面澆了一勺濃稠的雞湯——“雞汁土豆泥”這道極其古早的快餐店小食就被她自己搗鼓出來了。 事實上,她在做土豆泥的時候,一字不落地把姨媽的話都聽在耳中。 英格蘭也有松露的市場——這個消息讓羅蘭很高興。 坐在羅蘭身邊的貝內特家姐妹們,或許沒有她這么“市儈”,對錢財的事不感興趣。 但羅蘭今天來梅里頓,除了和姐妹們一起看望姨媽以外,她還想見見身為律師的菲利普斯姨夫,了解一下當下的金融體系——問問能不能以自己的名義在銀行里開個賬戶。 第6章 傲偏位面6 羅蘭與菲利普斯姨夫的談話進行得不太順利。 菲利普斯姨夫實在是想不通:外甥女那點兒子零花錢想存,自己用個小罐子裝起來不就好了,還可以每天清點,享受“數錢”的樂趣——為啥要費事開個銀行賬戶呢? 這個想法羅蘭也很贊同,有什么比自己枕頭下就藏著一疊英鎊更爽的事呢? ——當然是在她的銀行戶頭里有一筆不菲的財富。 來到這個位面之后,羅蘭意識到了“財富”的重要性:它是一個無聊的數字,但也是一張名片、一塊敲門磚,一個衡量身份的直接標準。 更出奇的是,一旦提起“財富”,在這個位面幾乎沒有隱私可言: 貝內特先生每年有兩千鎊的進項; 貝內特太太當年結婚的時候帶了四千鎊的嫁妝; 貝內特家的小姐們總共只能繼承五千鎊的遺產…… 這些……感覺梅里頓每個人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既然在這個位面里,婚姻都是與財產掛鉤的,那么,羅蘭希望有朝一日貝內特家姐妹也擁有“財富認證”——銀行賬戶里總資產的那個數目字,顯然要比枕頭底下的一捆鈔票更有資格。 菲利普斯姨夫想不通就想不通吧,羅蘭本來也沒有打算向他說明自己的計劃。 她借口只是“了解一下”,順便問了問有價證券的情況: 菲利普斯姨夫答得很清楚:這個時代里,女性如果繼承了有價證券,也是一樣可以以自己的名義持有的。 羅蘭對這個答案很滿意:既然如此,那么等她創造了財富,再換成有價證券,也是可以記在自己名下的。 只要不是記在她家老父親的名下,就不用擔心被遠房親戚繼承去。 至于菲利普斯姨夫問她為什么突然對這些感興趣,羅蘭嘻嘻一笑,隨口回答:“萬一我哪天有了很多很多錢可以買花邊和緞帶了呢?” 菲利普斯姨夫:……很好,這很莉迪亞。 隨著松露采摘季的到來,羅蘭養成了每天去樹林“散步”的習慣。 期間她偶爾會遇見貝內特先生。 老父親問起羅蘭,怎么就喜歡上了散步。 羅蘭理直氣壯地回答:“多走動就能長得更高。也許等我再長高一點,jiejie們就能帶我去舞會了呢!” 貝內特先生:……很好,這很莉迪亞。 隨同羅蘭一道,出馬去松林里充當“松露獵人”的,依舊是她的經紀貓露娜。 這只黑白花現在已經完全能勝任“松露獵人”的工作。 它看上去和其它家貓一樣,懶洋洋行動遲緩。 但它走在林中厚厚的腐殖土上,卻能憑借靈敏的嗅覺,嗅出地下20-30厘米,那些已經成熟的松露的味道。 在露娜確定之后,羅蘭就用一把小鏟子小心撥開土壤,將地下的松露挖出來。 這些松露是黑松露,氣味古怪而濃烈。 羅蘭每挖出一塊黑松露,就會將她事先用泡爛的松針和石灰漿做成的“營養液”回填,并且在附近的松樹上做一個小小的標記。 通常而言,松露的生長會耗盡附近地域的大部分養分,因此在一兩年之內,這樣的地點盡管保留了松露的孢子和菌絲,在短時間內卻無法支持新生松露的再次成長。 22世紀對于松露的半人工繁育理念,就是在松露被發現的地點恰當地補充養分,讓松露留在原地的孢子能夠重新生長——畢竟這些環境都是松露能夠適應的環境,只要給予足夠的養分,它們就能重新生長。 羅蘭和露娜,一人一貓,忙活了兩周,積攢了小小一籃黑松露。 她倆完成采集的區域,卻還只是貝內特家樹林的一角。 連羅蘭都開始漸漸覺得:只靠她倆,要采完這一季松林里的黑松露資源,恐怕有點懸。 黑松露是一年生的真菌,這一季不及時采摘,它就會自行腐爛解體。 不過她也沒指望第一年就獲得“松露大豐收”,如何利用她手上的松露資源,羅蘭打算先看一看本地市場的反應再說。 再一次前往梅里頓的時候,羅蘭的籃子里就捎上了這樣一包用棉布仔細包好的松露。 這時已經快到12月了,梅里頓鎮上擺出了自發的集市。 這里的集市交易各種各樣本地產的農產品:蜂蜜、奶酪、燕麥、大麥……已經處理干凈的閹雞和珍珠雞、剛剛獵到的鴿子、斑鳩和鷓鴣,從河里網來的丁鯛、鰻魚和鱒魚…… 除此之外,集市上還有來自海外的各種香料:姜黃、丁香、rou豆蔻、月桂葉、藏紅花…… 這里雖然只是赫特福德郡里一個普通的小市集,卻擁有相當豐富的商品品類。 羅蘭與姐妹們約定了在她們最常光顧的帽子店碰頭,自己則帶著在廚房幫廚的貝蒂·巴里在集市上閑逛。 貝蒂現在已經完全適應了在廚房的工作,并且為小小姐“大發慈悲”,把她帶到梅里頓來“見世面”而感激萬分。 羅蘭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一面隨意瀏覽,一面思考: 她需要找到一個契機,能夠與潛在的松露需求者聯系上。 正想著,羅蘭忽然聽見有人發問: “聽說這鎮子附近發現了松露?” 她立即向那個方向轉過身去。 只見離她不遠的地方,有個戴著帽子、蹬著馬靴、提著手杖的中年男人正在向一個攤主發問。這個中年人穿著光鮮而體面,看起來卻是一副精明市儈的模樣。 那名攤主顯然聽說過貝內特家發現松露的“事跡”,回答了幾句。 羅蘭遠遠地聽見他在說“朗博恩”這個詞。 誰知中年人卻大著嗓門來了一句:“可是聽這里的人形容,那完全不是松露??!” 羅蘭微抿著嘴,有點想笑。 朗博恩出產“松露”這回事兒,全都是盧卡斯爵士幫著宣傳的——大家一起以訛傳訛,就全把“松露”這高大上的名號套在松茸頭上了。偏偏形容起來,卻還都是盧卡斯爵士那天念念不忘的那一套“黃油煎松茸”。 誰能想到會真有個較真的人,認得真“松露”的人,跑來表示不信:“不對,你們鎮上的人一定是弄錯了?” 梅里頓的人表示:不,盧卡斯爵士是覲見過國王的人,他說是松露,就一定是松露。 中年人:“別哄我了!你們誰真的見過那種寶貝的,你們說說看,它是什么顏色,聞起來是什么香味,剖面是什么紋理……說不出來?” “連這都說不出來,卻膽敢聲稱你們鎮上出產松露?” 中年人高傲地揚起頭:“別是這鎮子,想要合伙哄騙沒見過世面的外地商人吧!” 這中年男人口中說著“沒見過世面的外地商人”,臉上的表情卻完全是一副“我見過”“我什么都懂”的傲氣模樣。 中年男人的態度徹底將鎮上的人都給激怒了。 偏偏大伙兒無力反駁——真的松露是什么樣兒?他們不是盧卡斯爵士,他們也沒見過呀! 集市上的攤主們,和漸漸聚攏過來的梅里頓居民們,一個個都漲紅了臉,思忖著該如何反駁這咄咄逼人的外來商人。 “盧卡斯爵士,盧卡斯爵士今天來鎮上了嗎?” 有人惦記起了消息的來源。 “貝內特家……貝內特家的馬車我剛剛好像看見了——” 有人想起了原產地的主人。 人們亂成一團,急急忙忙地想要去找“人證”來證明梅里頓人的誠實。 這時,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走近的那名中年商人,手中托著一方細亞麻布的手絹,小心翼翼地托至商人面前,問:“您說的是這個嗎?” 這個小姑娘衣著樸素,但是周身干凈整潔,笑容純凈,給人的印象不錯。 等到中年商人看清了她手里的東西,剛才那副趾高氣揚的嘴臉立即不見了,似乎早就忘了自己剛才對這整個鎮子的指責。 他小心翼翼地詢問:“我可以嗎?” 小姑娘點點頭。中年商人便從那方手絹中拿起一枚核桃大小,黑色的塊狀物體,小心翼翼地放在鼻端,閉眼仔細地聞著,辨別氣味。 “這,這真的是……” 中年商人激動不已。 “這品相、這風味……??!” 這位顯然已經詞窮。 梅里頓的人齊齊長舒一口氣: “怎么樣?這回不會再說我們是合伙欺騙外鄉人的騙子了吧?” 但事實上,他們之中也有很多人正悄悄伸長脖子,好奇地瞧著商人手里的東西。 中年商人取出一枚銀質的小刀,將黑色的“核桃”小心切開,如癡如醉地看著這東西剖面有如大理石般的紋路。 他再次閉上眼,仔細地嗅這東西的氣味,隨即一臉迷醉地睜開眼,捧著被切開的“黑核桃”手舞足蹈。 “是它,就是它!” “黑冬松露——這是造物的恩賜,是餐桌上的鉆石!” “它只生長在上帝親吻過的土地上?!?/br> “意大利的阿爾巴、法國的普羅旺斯和薩爾拉……誰能想到,英格蘭的土地上竟然也出產這種珍物?!?/br> 梅里頓的人見到這名商人托著小小一枚“黑核桃”,竟然如此興奮、如此激動,倒覺得沒有必要與他過多計較了。 這商人手舞足蹈了一陣,終于想起了正事。 他轉向貝內特家的廚房幫傭,耐著性子問:“小姑娘,這樣品相的松露你還有多少?你有多少我就要多少?!?/br> 誰知這相貌平平的年輕女孩揚了揚眉梢,大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