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革命起航
雖然有庇護之嫌,但俞、李所言,其實很有道理。自洋務運動以來,滿清朝廷大員、封疆大吏中思想開明者日不稀見,尤其在援引人才方面頗為積極。當時海外學成之優秀青年,雖常被保守派斥為革命分子,卻仍被各省爭相延攬,委以重任,如良弼之用吳祿貞、李經羲之用蔡鍔、趙爾豐之用尹昌衡等等,已成現象,不勝枚舉。 最為出名的是蔡鍔剛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時,李經羲即與趙爾巽、端方展開一場人才爭奪戰,最終李經羲勝出。而慈禧太后在中日間島談判后,對寫出《間島問題》一文的留日學生宋教仁贊不絕口,當即就要征他入朝為官,被宋斷然拒絕。 對此,陳文強認為深以為然。他想起了一個拙劣狙擊手的笑話,覺得頗有貼切。若因盲目刺殺而使革命事業因小失大,確實令人痛惜。 再有會旗的辯論,也是極激烈,在排滿情緒高漲的情況下,五族共和有些不合時宜。但蔡元培、楊篤生等支持陳文強的意見,理由也很有力。因為五族共和源自清末立憲運動的“五族大同”,以提倡“漢滿人民平等,統合滿、漢、蒙、回、藏為一大國民”為宗旨。難道革命者就那么狹隘,亦要學當初滿人的民族分離和歧視,連現在的滿清都不如?非要給列強分裂國家的借口和可乘之機? 爭論不下,別人縱然反對,也沒有候選方案,只好保留意見,會旗定為暫時,留待以后解決。 而中華革命復興會自成立到現在,總的來說是令陳文強感到滿意的。因為他雖然不是總理,但他負責的執行部是權力最重的機關,負責組織革命活動,甚至在總理他適時,可代行總理職權。 其實這也不算意外。無論是從財力,還是勢力,甚或是陳文強所展示的在暗殺方面的實力,在目前的復興會中還沒有人能夠取代他。會議上宣布的拔款決議,便令眾人都瞪大了眼睛,這便能證明錢財在革命中的重要性了。 “拔款五千,建立上海本部,化名興盛商貿公司,一個月內至少要建三處落腳點,分別在華界、公共租界、法租界?!?/br> “拔款三千,建立并擴大東京支部?!?/br> “拔款五千,三個月內組建起南洋支部,建立起機關刊物?!?/br> “計劃一年內拔款兩萬,用于建立國內省支部,首批支部暫定為北京、湖南、湖北、浙江、廣東,江蘇支部由上??偛糠殖?,不另外設立?!?/br> “計劃一年內拔款五萬,用于會員捐官運動,官職以縣令為準,地區以瓊州為主,沿海次之?!?/br> ………… 錢啊,真是既害人,又能救人。陳文強慢慢站起身,沖著李亞溥苦笑著攤了攤手。 李亞溥輕輕吐出一口長氣,似慷嘆,又似欣慰,“滿清啊,氣數要盡了。當年要不是曾、左、李這些漢jian,還有洋人助陣,滿清早就完了?!?/br> 陳文強知道李亞溥是太平軍的后裔,也不想與他辯論太平軍的錯誤,只是淡淡一笑,說道:“以后這錢花起來就象流水,除了辦實業賺的,我還要去南洋籌款集資,爭取成立一家銀行。另外,等扶持徐安寶上位后,對那些賊心不死的土商再來一次打擊,讓他們把賺的黑心錢吐出來?!?/br> “除了大土商,那些燕子巢也可以清理,也能得些不義之財?!崩顏嗕呓ㄗh道:“如果逼急眼了,還可以綁架洋鬼子撈錢?!?/br> “現在還沒到那個時候?!标愇膹娸p輕搖了搖頭,說道:“等到工廠的運行達到設計標準,收益也很可觀。要是銀行能成立起來,資金就更充裕了?!?/br> 李亞溥點了點頭,然后盯著陳文強看了半天,就在陳文強覺得奇怪,想要開口的時候,李亞溥沉聲說道:“坐堂大哥日后定要當皇帝,兄弟們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扶您上位?!?/br> “皇帝?”陳文強愣了一下,失笑道:“你看我象嗎?再說了,以后推翻滿清,也不會再有皇帝了?!?/br> “沒有皇帝?那——那誰來治理天下?”李亞溥的口氣中帶著疑惑。 陳文強斟酌了下字眼,緩緩說道:“推翻滿清這個朝廷,也推翻了千年帝制,雖然不會再有皇帝,但國家領導人還是要有的,只不過權力會受到約束,更多地依靠集體領導。這樣的話,就不會象帝王專制那樣,傻子、瘋子也能當皇帝,決定國家的興衰了?!?/br> 李亞溥眨著眼睛,并沒有全聽懂,在他的理解當中,國家領導人就是皇帝,不過是換了個稱呼。所以,他接著說道:“那就幫坐堂大哥當上國家領導人,與皇帝也差不多吧?” “呵呵,這個日后再說,我會努力的?!标愇膹娦χc了點頭,說道:“和義堂那邊的情況探聽得如何了?” 李亞溥停頓了一下,開始講述通過各種渠道打探得來的情報。陳文強用心聽著,偶爾插話詢問詳細。 “這個新來和義堂的家伙看來很可疑?!标愇膹娐犕昵閳蠛?,沉思著說道:“既未入堂,卻又受到禮敬,倒象是客卿,或者是請來的幫手?!?/br> “派幾個兄弟去試試他?”李亞溥試探著說道。 陳文強想了想,搖頭道:“不用浪費時間了,我親自去會會他。不解決和義堂,不把徐安寶順利托上位,我去南洋也不安心?!?/br> “那就多帶些人?!崩顏嗕哧P心地提醒道:“那個茶館畢竟不是咱們的地盤?!?/br> 陳文強感謝地點點頭,他自然不會輕易冒險,即便他對自己的身手很有信心。 …………… 復興會的第一次會議結束了,雖然基本上通過了各項決議,但工作的展開卻不是能立竿見影的。不過,目標已經明確,領導機構已經形成,各自的任務已經確定,復興會終于象一架機器似的運轉起來。盡管還需要磨合,還需要持續的動力,但這個革命團體的能量已經不是一盤散沙可比擬的。 脫離了狹隘的暗殺,分工協作,各盡所能,應該是此次會議的最大成果。而俞大純和李茂楨的身份、背景,無疑使“以術傾滿清”的理論更有了實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