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頁
“種棉花?” “對,棉花?!?/br> 糧食作物是必需品, 但是這邊不太適合種植。 缺水。 意味著小麥水稻都不好種。 種棉花反倒是好一些,棉田需要人打理。 而基地回頭倒是不缺人—— 好幾千人的家屬要趕赴來到這邊。 這些人是最好的勞動力。 “不然, 你哪有現成的工作崗位安排?” 這話讓趙政委無話可說, “你之前不是說還要再考察一段時間嗎,怎么這么快就定下來了?” “咨詢了專家的意見?!比~英過來是提要求的,“我聯系幾個人,但是您也得再幫我找找專家什么的?!?/br> 人多力量大。 葉英可不覺得自己就能把所有的事情給干完,她也不過是占了點便宜, 有一些先機而已。 “行?!壁w政委是個爽快人,“你都這么說了, 我還能不去辦?” 說完正事趙政委忽的想起了其他的事情, “你在這邊生活還適應嗎?” 沈清晏最近忙了些,他的工作向來沒定數,偶爾會被拉去當土木工程師用,時不時的又會牽扯到一些理論性的知識。 搞革命的是塊磚, 哪里需要哪里搬。 沈清晏本人從來不會提意見,但趙政委多少覺得有些對不住葉英。 可能是因為這是自己撮合的一樁婚事吧。 “還行, 哪都一樣?!?/br> 葉英對生活環境素來不挑剔,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就好, 要求太高達不到反倒會增加落差感。 “該提要求就提要求,倒也不用太客氣, 等年后又有家屬來,后勤這邊也要做點事前工作不是?” 葉英明白了,“我就是那個試驗品?!?/br> “話也不能這么說?!?/br> 雖說道理沒錯, 但不能這么講的啦。 咋能說是試驗品呢,分明是革命工作的“急先鋒”。 “我還小旋風呢?!?/br> 葉英嘟囔著從趙政委這里離開了,她下午還要再去找顏料。 趙政委給她指派了新的警衛員,確切的說是臨時警衛員孫銘。 孫銘很是認真的解釋,“銘記的銘?!?/br> 好多人都以為是明天的明。 孫銘不算太年輕,比葉英還要大上幾歲,眼睛卻格外的明亮,這是個話很多的人,“聽政委說,小劉想要來給您當警衛員呢?!?/br> 劉冬冬? 葉英很快就想明白怎么回事,“那孩子喜歡胡思亂想,不用管,你對這邊都很熟是吧?我想去水源那邊看看,有地下暗河的地方也可以?!?/br> 孫銘點頭,“您會騎馬嗎?那邊有點遠?!?/br> 遠? 基地有車,但用的不算多。 葉英也沒想著用車,只不過基地沒自行車? 還真沒有。 孫銘有些不好意思,“騎馬更方便一些?!?/br> 畢竟這路也沒完全覆蓋,自行車在沙地里并不好行走,還不如馬好使。 “如果遇到沙塵天氣,老馬也能帶著人避險?!?/br> 倒也沒錯。 但問題來了—— 葉英不會騎馬。 兩人最后還是去附近撿了些石頭。 孫銘不太明白,“你要石頭做什么?” 他一直您您的讓葉英覺得自己七老八十了,好歹糾正過來舒坦了些。 “提取顏料,大自然很慷慨的?!?/br> 古代的畫家們向來喜歡在這些礦石中萃取顏料,雖說葉英更擅長分解植物,但多少也算了解石頭。 亂七八糟的石頭撿了一堆,她帶回去研磨搞顏料。 等著那白布上染了色,已經過了臘八節。 盡管這里遠離了人世的喧囂,但上萬人的基地在新年到來時多少也熱鬧了幾分。 有手巧的工人已經剪了各種各樣的窗花,葉英也得了些,很是興奮的貼在了擦得反光的窗戶上。 沈清晏回來的時候就看到玻璃窗上的紅色窗花,這讓他想起了小時候。 春節來臨時,母親把家里頭布置一番。 如今這房子,原本只是用來休息的所在,倒是有了幾分家的樣子。 葉英正忙著做整理。 她前兩天又從后勤那里搞來了個書柜,這樣把書桌的位置一挪動,狹小的客廳又寬敞了些許。 過年的時候不免人來人往,客廳還是寬敞些更好。 “對了,我今天跟曹大姐聯系,等過兩天那邊會送了些東西?!?/br> 葉英笑了笑,“咱們倒是能過個富裕的年?!?/br> 基地人多,人手一份做不到。 不過趁著車子往這邊送東西,曹秀芬讓人捎帶了些。 等東西送到,剛巧是小年。 半車廂都是曹秀芬送來的吃食。 還有一封信。 村子里今年收成不錯,一切都很好。 曹秀芬和村里的女人們合計了下,四處采買了些東西給葉英送來。 就當給你的嫁妝了。 葉英看到這句忍不住笑了起來,這嫁妝可真是夠實用。 米面糧油rou,應有盡有。要不是雞蛋不好運送,估摸著還得整幾筐雞蛋。 葉英挑選了一些,剩下的讓孫銘幫著送到食堂。 “要不我先給你找個倉庫,先放起來?” 這都送到食堂,那不就是沒得剩了嘛。 到底是家鄉群眾的一番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