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一個多月前,生產線就像是雨傘破了洞,漏雨又漏風。 關定國愁思百結,整個人都瘦了十多斤。 可當那想法忽的出現在腦海中,他又付諸于實踐后,一切都說得通了。 整條生產線的制作不能夠再流暢。 呈現在葉英面前的,是一條運轉自如的生產線。 浸泡得宜的玉米到最后壓榨出來的植物油,整個過程都分外流暢。 馬建設端著自己那寫著“先進個人”的搪瓷杯,喝著大麥茶,消瘦了小半圈的臉上寫著幾分得意,“怎么樣?” 澄清透明的玉米油散發著清香,這跟花生油、大豆油不同,相較于其他植物油,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甚至還能夠有效溶解人體內累積的膽固醇,是一種健康油脂。 “送一些去北京的研究所做檢測,對了我要聯系下陳先生?!?/br> 這條玉米油生產線來的太快了些,以至于葉英這邊還沒做好準備。 “我們還得再建飼料廠和酒精廠,對了張師傅咱們市機械廠能造這些生產線嗎?” 老張笑了笑,“不能也得能呀?!?/br> 葉英有些不好意思,“是我之前沒考慮周全?!?/br> 等到十月份玉米下來,就可以就近收玉米來做玉米油。 她又思考了下,“張師傅咱不用做那些生產線了,咱們拿這個去跟人換?!?/br> 葉英做玉米油主要是為了消耗西北地區的玉米,把玉米做最大程度的利用。 可是西北地區能有多少呢? 從外地收玉米不是不行,但太麻煩了些。 她想要多幾條生產線,跟東北跟華東華北地區的工廠進行交換。 國內玉米種植主要集中于北方地區。 不管是東北、華東還是華北地區,這些靠海又都有大平原,具備西北地區所沒有的優勢。 尤其是東北重工業發達,從那邊換設備不要太合算。 與其從頭開始再做飼料生產線,不如趁熱打鐵多搞幾臺玉米油生產線,跟其他工廠互通有無。 這個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集體所有制時代,生產資料本就是公有的。 換句話說,國家有需要,把這生產線拿走他們眉頭都不動一下。 何況現在還能交換來自己想要的東西呢? 葉英連忙聯系沈成鈞,他是農機學院的校長,認識的人多。 “我回頭托人給您送一些過去您嘗嘗看,真的很好吃,要是不好吃您……” 葉英多少有些激動,不知道說什么是好了。 沈成鈞倒是聽說了這件事,沒想到她這么快就出成果,“你這什么都忙,什么都能做成功,也不容易啊?!?/br> “這不是我做的,我就是個湊數的……” 這件事葉英仔細解釋了一番,但是到沈成鈞那里自有他的理解,起碼他跟其他工廠推薦時是這么說的,“別看人年輕,但是號召力強啊,拉著一堆你們瞧不上的技術員在那里折騰,放手讓人去干愣是折騰出了效果,你先嘗嘗看,覺得好吃再說,不好吃就當我從來沒說過這事?!?/br> 緊急加工出來的玉米油送到了首都,不止是送給沈成鈞。 葉英算著自己認識的人,對外貿易部的歐陽蘭、卓君,對了還有季部長。外交部的耿司長、范國康還有陳部長。地質部的李部長,他的秘書,還有工業部的…… 對了,沈家人口多,可以多給他們送一些。 她留了點私心,還特意讓人給李蘭書送去了一桶。 這土特產被送到李蘭書的辦公室,讓這位宣傳部電影處的處長有些奇怪,“誰送的?” 秘書連忙解釋,“寧縣那邊過來的人,說是葉英同志剛搗鼓出來的新產品,特意讓那邊的列車長捎來了許多,給幾個部長都送了些,又特意送到這里來一桶?!?/br> 與玉米油一起送達的,還有葉英的一封信。 新的內容倒是簡短。 符合葉英的風格。 李蘭書看了眼,“回頭給我帶家里去嘗嘗看?!?/br> 倒是秘書多說了句,“您吃之前記得先讓小狗嘗嘗看?!?/br> “怕她下毒呀?” 李蘭書這話讓秘書略有些惶恐,“葉英同志不至于,但是路途遙遠還是安全為上?!?/br> 她也是關心。 李蘭書點了點頭,“知道了?!?/br> 她又是拿起了那封信,看著上面簡短的內容—— 蘭書同志,我市十余位技術工人,鉆研多月有所得,玉米壓榨出油十分清香,望回復。 工人啊。 農民同胞種出來的玉米,工人同志設計出來的機器。 工農聯合,這可真是不錯的素材,她或許還真該再去寧縣那里采風。 把這些事跡,搬上舞臺,讓國家都記住工人和農民的貢獻呢。 第079章 知青點 我好喜歡你的…… 葉英最近忙得腳不沾地。 饒是找了軍區那邊幫忙, 可有些事情還得自己處理。 和其他工廠的合作還算順利,她想很大程度上都是看在軍區的面子上。 不過這件事葉英倒是完全想多了。 東北那邊的工廠之所以與她合作,并非因為她背后代表著軍區, 只不過她是葉英罷了。 過去幾年,東三省也受了災。 那邊反應快, 最開始是種地瓜, 后來又是搞土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