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馬建設聽到這話恍惚了下,耳邊是葉英的聲音, “農民生產的糧食賣不了幾個錢,因為那些初級糧食作物就是不值錢, 但如果對這些農產品進行加工,那就能創造更多的價值。這就是我想做的?!?/br> 那是一張還年輕的面孔, 白皙的皮膚,纖細的眉, 還有一雙明亮又堅定的眼睛。 堅定的讓馬建設有些自慚形穢,覺得自己過去大半輩子都渾渾噩噩。 好一會兒,他才聽到了自己的聲音, “那,算我一份?!?/br> “算我一份?!?/br> “算我一份?!?/br> “咱們可是一起搞過生產線的革命伙伴,哪能落下我呀。算我一份?!?/br> “要是葉英你不嫌棄的話,能不能帶上我一起?” 從馬建設開始到張德民為止,葉英召集齊了十三個技術員,再度開始了榨油生產線的研究。 玉米油的壓榨過程略有些復雜。 像花生榨油就簡單的多,脫(剝)殼、烘炒、榨油、過濾,可以說相當簡單。 當然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又多了脫膠、去磷脂等工序。 而玉米油本身就復雜了一些。 潤水、脫皮破糝、分選提胚、壓胚篩選、提純、干燥。 這一工藝流程在二十一世紀已然十分之純熟,可在這個年代,那還得一點點的琢磨。 葉英離開前,留給了這十三個技術員第一個問題,如何用機器把玉米胚芽“摳”出來。 坐在前往首都的列車上,關定國看著車窗外的蒼茫大地,好一會兒收回視線看向正在看書的人,“你有沒有覺得自己給出的問題有點難為人?” 他想了小半天,也沒想出來合適的辦法。 什么樣的機器能摳出玉米胚芽呢? 關定國實在是想不出。 火車行進的很慢,搖搖晃晃的,葉英全當自己坐在搖籃床上左右搖擺,她頭也沒抬,“你才研究機械設備多大點時間?能跟他們那些技術員比?拿你馬師傅來說,他從學徒工做起,琢磨機器都三十來年了?!?/br> 這話讓關定國臉上略有些掛不住,他很是生硬的岔開話題,“那你是不是已經有答案了?” 所謂問題,必須有答案才能構成問題,是這個道理對吧? 葉英覺得眼睛有點累,她索性合上書頁,“知道哥德巴赫猜想嗎?” 啥? 這名字……一聽就很厲害的那種。 可是他沒聽說過。 “這個就沒答案?!?/br> 葉英看著關定國瞪大了眼睛,笑著說道:“不過我大概有想法,回去跟他們碰一下,群策群力更好用一些?!?/br> “那你先跟我說說唄,說不定我也能有點想法呢?” 關定國最近對機械很感興趣,他記得還沒回國前,在戰俘營和那些戰俘交流,聽他們說過工業生產線。 而美國的工業生產很是成熟,這正是他們需要追趕的所在。 葉英看著這個滿腦子都寫滿了好奇的戰士,“那你先跟我說,你現在有什么想法?!?/br> 這倒沒難住小關同志,“你之前是把那些玉米泡了之后摳出來的那胚芽對吧?我在想,咱們肯定不能用這個笨辦法,你說玉米能壓不?” 就像是打谷場里用石碾子壓麥子,碾壓的松動了,揚場來把麥糠給撇出去。 關定國那雙眼睛簡直油光錚亮,“你覺得這法子行嗎?” 葉英覺得小關同志雖然只有小學學歷,但的確是一個善于開動腦筋的人。 而且他很善于聯想。 “可以也不可以?!?/br> 這肯定加否定的回答讓關定國有些茫然,他低頭思考了一會,“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麥糠很輕,所以可以通過揚場給撇開,但是咱們的玉米沒辦法弄。不過……” 關定國又有了新的主意,“咱們是不是可以拆解收割機來研究下?” “我怎么這么笨,這么簡單的道理都沒想到!” 其實自從黃家莊有了收割機之后,小麥的收割就是用機器。 不然那好幾百畝接近千畝的農田,靠這幾十口子人怎么搞? 收割機的工作原理,即便不能原模原樣的搬到玉米胚芽的挑選工作中,但這也是一個思路呀! 關定國瞪大了眼睛看著葉英,似乎想要從她這里得到一個肯定的回答。 葉英忍不住笑了起來,“思路是對的,不過我之前給你的那本書你肯定沒看?!?/br> “什么?” “那本生物學的書?!?/br> 生物學。 關定國神色悻悻,“那本書太晦澀了,我看不懂?!?/br> 他還是更喜歡機械類的,葉英那里關于機械制造的書籍,他都看了,有的還在反復的看。 “但我們想要提取玉米胚芽,法子就在那本生物學的書里?!?/br> 關定國一下子懵逼了,“這樣嗎?” “生物學有講到細胞一節,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是不同的,簡單點來說,植物細胞多了個細胞壁,而生物學家為了研究就有了質壁分離的實驗。當然我們要做的還不是這個實驗,生物學的實驗很多,還有一個則是細胞破碎實驗,利用外力破壞細胞壁,將細胞打碎提取出自己所需要的物質。咱們想要把胚芽從玉米上分離出來,就得需要這個技術?!?/br> 雖然關定國沒怎么看生物學的書,但不代表他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