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第一件事, 注冊商標。 這個商標最好是在國外注冊,當然這個國外不是指香港, 而是瑞士或者英國、美國。 鑒于陳先生常駐瑞士,在瑞士注冊是最合算的。 第二件事, 就是找人設計薯片的包裝袋。 “當然,如果您有時間的話, 我想要您能親自過來一趟。您之前也是從事實業經濟的,或許能對我們的機器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當然,如果能夠帶來一位相關領域又信得過的工程師, 那最好不過?!?/br> 葉英倒不是在說場面話,她需要外界的參謀。 陳先生是很好的人選,而他在歐洲經營多年,應該有認識的工程師吧? “當然,不過我這里還有兩個會議,可能回去的話得一星期以后了?!?/br> 葉英笑了起來,“那就這么說定了,一星期后見?!?/br> 掛斷和陳先生的電話,葉英又跟歐陽蘭聯系。 對外貿易部的干部對于葉英的這個生意十分贊成,“搞經濟沒問題,但是你必須和地方政府搞好關系,對了你的工廠選址選好了嗎?” “選好了的,就在去縣城的路上,距離我們村大概也就十里地吧?!?/br> 這是黃家莊與寧縣縣委合作的工廠。 確定下來建廠后,駐扎在黃家莊的戰士們已經去燒磚準備建設工廠了。 而縣里面也在向上面打了報告后,推行所謂的土豆公債券。 為了倡導縣里其他公社積極參與其中,黃家莊第一個購買了三萬斤的土豆公債券。 按照10%的收益率,等到七月份時,黃家莊可以從縣里拿到三萬三千斤土豆。 而想要改麥為土豆的農民,可以有償從縣里借土豆種子,等到收獲后,多還給縣里10%的種子就行了。 縣政府做擔保,保障雙方利益。 免費的怕是農民不干,花錢的他們又絕對不干。 這種拿土豆最后又是用土豆償還,無疑是最好的法子。 寧縣推出這一政策沒幾天,先后就有七個公社踴躍的前來借土豆種子。 與之同時,黃家莊的領頭效應起來了,再加上葉英要在縣里頭建廠,屆時會大規模收購土豆的消息傳出來。 整個縣委大院都在忙著收土豆借土豆。 十分的熱鬧。 鄭縣長也忙得灰頭土臉,縣委的人手不夠,他這個縣長也得過來幫忙。 土豆上面本就裹著一些泥巴,偏生如今天氣干燥,空氣里都是灰塵,鄭縣長是一嘴的土腥味,喝了口水這才緩過勁來。 “牛書記呢?” “去幫橋頭灘那邊的老楊頭耕地了?!?/br> 老楊頭兩個兒子都犧牲在解放前。 家里的小三又永遠的留在了朝鮮那邊。 如今公社里都算工分,老楊頭能干多少活? 鄭縣長嘆了口氣,“老人家講公平不搞特殊,可咱們不能就這么由著他的性子來啊?!?/br> 這讓秘書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么才是。 之前牛書記倒是提議過,從縣里的財政拿出一些錢來,給這些有困難的烈士家屬幫扶。 可您不是沒同意嗎? 現在倒是說起了場面話,秘書心里頭嘀咕著,覺得這還是面子工程。 鄭縣長壓根沒注意到,“等牛書記回來了你跟他說聲,我倆開個會?!?/br> 秘書傻眼了,鄭縣長這是要動真格? …… 三月底的時候,陳先生帶著兩個工程師姍姍來遲。 他來的有些不湊巧,當時葉英不在黃家莊。 曹秀芬解釋道:“那邊出了點事情,英子過去處理?!?/br> 不算啥大事,但出現之后就挺惡心人的。 對岸的付常德告訴葉英,那邊雙河公社的私底下搞借貸。 縣里頭發行了公債券,本意是為了讓縣里大部分人通過種土豆多從地里刨出點吃的好度過眼下這年景。 可誰知道,就出了幺蛾子呢。 寧縣不大不小,一些距離縣城遠的覺得辛辛苦苦一天去縣里頭拉土豆,倒不如跟周邊村子直接合作。 不就是借二還三嘛,其實也不要緊。 原本縣里頭定下的公債券是1.1,從雙河公社開始搞出了1.5,而這股妖風邪氣還愈演愈烈,甚至出現了2.0。 縣里頭做擔保,本意是為了老百姓考慮。 現在一下子出現了囤積居奇的“不法商人”,關鍵是因為雙河公社搞出的1.5,原本把土豆賣給縣里拿到公債券的農民也有來鬧事的。 牛書記在縣委大院安撫群眾,而葉英則是跟著鄭縣長去了雙河公社那邊。 出現這種事情,鄭縣長臉上不光彩,陰沉著一張臉活像是被人欠了八百十萬。 倒是葉英,神色還算平靜,看著車窗外的大片農田。 原本綠油油的小麥被鋤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剛冒出頭的土豆秧苗。 “出現這種事情很正常?!?/br> 葉英笑了起來,“我聽說,當初志愿軍入朝物質短缺,也有商人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后來那些人都被國家處理了,對吧?” 鄭縣長倒是聽說過這件事。 “可咱們又沒擬定什么法律?!?/br> 國家整治那些商人,情有可原。 縣里頭想要收拾雙河公社,可不太好辦。 “好說?!比~英從車上下來,看到站在那里的雙河公社的劉書記,她笑著繼續說道:“簡單的很,誰不按照縣里的法子來辦,回頭我們的副食品廠就不收誰家的土豆?!?/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