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
當然問得最多的是周霖。 弘治帝面帶微笑:“周愛卿!朕準了你三個月的假,可不能只知侍奉長輩,趕緊解決一下終身大事,也是對長輩的孝心??!” 此言一出,有兩個人都不自在起來,一個是戶部尚書張桓,周霖的原大舅子。 另一個就是周霖了,心道:萬歲!當著原大舅子說這些也太尬了些吧? 可是圣上的關心不回還不行,只好行禮后恭敬回:“臣遵旨!” 皇帝哪有不知二人的尷尬,他是有意替自己寵愛的臣子出口氣。 這么個出類拔萃,堪稱朕的肱骨之臣的青年英才,張桓那妹子得有多眼瞎??? 居然還鬧了和離,朕就覺得是周家太厚道,休了才是正經。 周霖顧忌張桓面子,皇帝可不需看別人臉色,一副毫不知情的:“愛卿乃人中翹楚,可不能在親事上含糊,要不要朕給你賜一門好親?” 說完瞟了一眼張桓,那意思肯定比你妹子強百倍。 張桓的腦袋都低到胸口了,坑兄的妹子??!當年我都磨破了嘴皮,讓她無論如何拉下臉皮跟周霖南下,偏她又犯倔, 瞧瞧!如今別說周霖有多出息了,連萬歲爺都因此對自家隱隱不滿。 我這是倒了幾輩子修了這么個meimei??? 皇上可不管張桓這里想徒手挖地縫鉆,依舊笑瞇瞇的。 倒是周霖有點急,竟咕咚跪地。 嚇了皇帝一小跳:“愛卿這又是為何?” 周霖有些為難的:“萬歲圣恩!微臣實在誠惶誠恐,只是……” 有點不自然的看了眼張桓,又懇切的看向皇帝,那意思萬歲您就別玩了! 皇帝誤會了:咋?你還想吃回頭草???你個沒出息的!你是朕的千里馬,吃了回頭草連好馬都不是了!朕不許! 于是弘治帝大手一揮: “不用謝恩了!這事就這么訂了,回頭我就讓皇后給你尋門上好的親事,朕親自賜婚!” 張桓的臉被打得叭叭的,周霖也被皇上這一手兒整懵了。 情急之下,他脫口而出:“微臣懇請萬歲收回成命!臣!臣已經有了心儀之人!” 幾個尚書齊齊捂臉:這人又犯二了! 弘治帝倒沒惱怒,一挑眉:“哦?有了心儀之人?私相授受了?你敢抗旨不遵?” 周霖:…… 弘治帝看到周霖的窘臉,哈哈大笑, 笑畢:“既然這樣,朕就不亂點鴛鴦了,但是你的心儀之人,朕要是覺得配不上愛卿,哼哼!” 一邊的吃瓜群眾幾個尚書心道:周霖這小子圣寵也太濃了!聽萬歲這語氣分明是長輩對子侄。 周霖心里也是暖烘烘的,也顧不得旁人在,情真意切的謝過皇帝,又補了句: “那家姑娘萬歲也是贊過的,肯定讓您滿意!” 一下滿御書房的人都被這句勾起好奇心,抓心撓肝的想八卦一下,到底是哪家姑娘,連萬歲都贊過? 只有張桓心里哇涼哇涼的,原來抱有一絲奢望,周霖是個戀舊長情的人,沒準還能和meimei破鏡重圓呢。 現在看來是徹底沒戲了。 周霖麻利的堵住皇帝的八卦之問:“微臣尚未爭得女方同意,所以暫時不能把對方宣之于口,還請萬歲恕罪!” 皇帝奇怪了:“竟會如此麻煩?大丈夫應痛痛快快才是?!?/br> 周霖正色道:“萬歲有所不知,微臣第一次婚姻便因臣年輕氣盛,意氣用事而錯失。如今深知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排最先,所以臣凡事愈求慎重,婚姻之事更不例外?!?/br> 弘治帝大贊,幾個尚書包括張桓也在心里暗贊:后生可畏。 周霖的心儀之人便是林箐箐,起初姝眉探得林箐箐的心意,便在給大哥周霖的信中含蓄提起林箐箐的一些事。 周霖經過幾年的官場歷練,經過時常自省和情感沉淀,也明白了他和張清敏落寞收場的根本原因。 只是有些錯過就是一生,再回首一切都已回不去。 看到姝眉的信,絕頂聰明的周霖哪有不明白的,況且他對林箐箐是心存愧疚的,所以覺得自己確實應該對哪個因他蹉跎的好姑娘負責。 幾經考慮給父母的家書里含蓄提到對林家姑娘的愧疚。 不用說,看到周霖信的周三爺和王氏,對此事都是樂見其成。 他們對林箐箐絕對比對張清敏心甜。 當年因為林箐箐比周霖小的多,兩家才沒往別的上想。 哪知陰差陽錯,兩人的緣份竟然在這兒。 于是周紀秋在好友林士海前來探望時,直接了當提出來,并說這也是周霖的意思,雖然目前在孝期不能正式議親,可是私下約定好也就踏實了。 林士海一聽喜出望外,兩人一拍即合。 周霖雖然是二婚,不說他本人有多優秀了,就說前一個沒子女還是和離,他女兒嫁過來還能算得上原配。 從夫君到名分都不算委屈了乖女。 何況周家良善他哪能不知,無論從哪一方面看,這都算得上是一門極好的親。 這看似四角俱全的親事,在幾乎所有人都覺得板上釘釘時,林箐箐給所有人一擊悶: 她不嫁!一輩子不嫁人!這不是玩笑。 林士海一直對女兒既憐惜,又愧疚,所以對她的執拗也不忍苛責,只能無奈的和周家解釋,女兒可能因為母喪等緣故對親事灰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