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這個孩子自小就與一般孩子不同,時不時有很多古靈精怪的想法,有時還有異乎尋常的成熟,對親人細膩體貼不像這么大的孩子。 可她除了疼惜女兒,不愿想其中古怪,反正是自己看著長大的親骨rou。 王氏摟過姝眉:“我閨女真是娘親的貼心小棉襖!” 姝眉依在她懷里,嘴里得意的:那當然。 心里卻在叨叨:娘親??!接著就看您的枕頭風了。枕頭風啊枕頭風!你可一定吹得爹爹超配合??! 可能是心病急的,也可能是聽到閨女的心聲,王氏當晚就和三爺吹起枕頭風。 也許枕頭風療效好,也許是三爺這段時間也被幾種煎熬擠兌急了,總之三爺腦袋一熱,提筆給大哥寫了封信。 當然三爺開始肯定是不露聲色的敘家常,最后似不經意的提起自己老丈人家的兩樁喜事,還有自己媳婦給大嫂討了幾個方子,還假意笑話,鄉下土方子那里上得了臺面?不過是媳婦對嫂子一番好意,也就隨信寄過去了云云。 三爺信中還含蓄的提到,咱娘40還能生四弟,大嫂還年輕,呃,剩下的請大哥大嫂自行腦補吧! 三爺趁腦熱寫了信,發出后又有些后悔:大哥大嫂會不會多心?當弟弟的寄那些方子合不合適? 這邊三爺的糾結不提。 收到信的大爺夫妻倒沒想那么多,那也是被求子過繼折磨的暈頭了,居然寧可信其有。 于是大奶奶放權家務給大女兒,帶著老二老三去莊子上放松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夫妻分別調理飲食,厚著臉皮按方子上的要求,行夫妻之事。 大奶奶還自我安慰:看那方子上的字一看就是女子的,雖然娟秀還略有幼稚。 她知道三弟妹并不擅長筆墨,肯定是三弟妹剛學會寫的。 弟妹不是外人不算丟人。 她哪里知道,這都是她那個才十歲的侄女移花接木而來。 如此這般折騰了三個月,大爺周紀春接到老家傳來的喜訊:老四家的生了個小子。 順便帶了一個消息:給方子的老三岳丈家的兩嫂子也早各生一個小子。 幾乎同時,老家也收到周紀春沾著狂喜之淚的報喜信:大奶奶再次懷上了! 老周家這下差點炸了廟。 老太太喜的邊落淚,邊不停的念叨:祖宗保佑!菩薩保佑!老大有后了! 老太爺則是直接去祠堂感謝祖宗保佑,保佑長房一舉得子。 三房的歡喜一點不次于兩位長輩,王氏不斷念佛保佑大嫂必得麟兒,病一下子就好了大半。 三爺和幾個孩子終于松了口氣。 歪打正著的姝眉則不斷祈禱:親!我大伯母要那百分之九十五! 全家恐怕只有薛氏略有不開心。 原因很簡單:自己喜得貴子正該風光,卻被大嫂有喜奪了風頭。 不過她這點小心思誰會在意? 樂極生惱,大奶奶因有喜和大爺分居。 有天獨居的大爺開心多喝幾杯,被一個有大志的丫頭爬了床。 當時大爺大怒,立時要打發了。 大奶奶雖然膈應的不行,但想到自己的情況,留個不被爺見待的,再也翻不起風浪,還省得自己落個妒名,就說服大爺留她下來。 大爺不好落妻子面子,只好答應,從此卻再也不去那兩個通房丫頭那里。 不料也許是受扎堆生子的影響,大爺這一槍就中,那個丫頭居然也有了喜! 一時人人心里都五味雜陳。 大爺私下對大奶奶說:“你別多慮。我自有主張,生子后打發她走,孩子留下。畢竟將來咱兒子也算有個幫襯,生女就留她們一口飯吃?!?/br> 大奶奶心中一暖,又一定。 可還是擔心:“萬一我還是生個閨女呢?” 大爺豪氣的一揮手:“那就說明我周紀春命里無子,怨不得誰!” 大奶奶終于淚落如雨:今生遇此良人,婦復何求? 當初父親早逝,母弱弟幼。 在大家族里母子幾人處境極其艱難,為此舅舅才做主,把自己許給他看好的一個手下,就是周紀春。 因他家風純正,為人良善義氣。 又是曾從過科舉,不似一般武將粗俗。 況周家族人遠在北方,他就算不是入贅,也能照顧自家更多。 真的應了那句:一個女婿半個兒。 娘家族人再也不敢輕易欺負她母子幾個。 就是一直被族人笑話她低嫁,連早就嫁入高門的長姐也時常替她惋惜。 可鞋穿在腳上,只有穿鞋的人,才知道舒不舒服。 人不能只活給別人看。 如今她越發感謝舅舅,替自己擇這門婚事,也慶幸自己能遇如此良人。 第八章 欲行上都 四爺又亮 三房院中的小花圃里,節節高和波斯菊開得密密扎扎。 秋風吹過,微微搖動,自在又從容。 果實累累的葡萄架下,一個嬌俏少女正悠閑的坐在搖椅上看書。 忽然院門處跑來一個齒白唇紅的小童,嘴里喊著jiejie。 姝眉放下手里的書,眼前的小家伙額頭微微汗濕。 便取出帕子,輕輕的給他擦了擦。 “跑什么?眼看秋涼了,跑出一身汗,再被風吹著,看病了可怎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