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法二的相思病
從下院回來,法二就害了相思病,茶不思飯不想,一天到晚在寮房中愣愣發呆,要不然就總是問法海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搞得法海不勝其煩,想要入定修煉鞏固一下境界都難以做到。 “師兄,吃飯不香、心神不寧、夜不能寐,是為何故???”法二盤坐在木床上,雙手托著下巴,兩眼腫脹,眸中充滿了迷茫。 “這些都是業障!” 正對著空墻準備面壁入定的法海無奈的一嘆,這法二修煉上是個天才,上山一年武學修為就到了煉氣化金的境界,還差一步就能由武入法,開創大林之最;然而,在感情上,卻的的確確是個白癡,二的可以。 法二茫然點頭,接著問道,“師兄,你看我這業要如何才能消?” “消業可不簡單。不過,你我皆為出家比丘,只要時刻做到我佛曾經曰過的那樣,心向佛心、言向佛言、行向佛行,自然就會心如枯井,煩惱化盡,波瀾不生……” “師兄,我佛就不能整點兒實在的?”法二不耐煩的打斷道。 “簡而言之,就是要戒色,要守清規戒律,要有個和尚樣,少琢磨那些有的沒的……” “師兄,你說這話的時候不心虛嗎?” “阿彌陀佛,所以我才說不簡單啊……” “師兄,別和我辯經。你說,要是沒個人整天牽掛著你,活著還有什么意義?我們這樣的人生又有什么意義?我到昨天下午見到她才算明白,什么才是人生的意義。師兄,你的人生意義又是什么?” “就是尋找意義?!狈ê5恍?。 “何謂意義?” “就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自尋煩惱中去……” “額~我真辯不過你?!狈êK查g啞口無言,腦袋一耷拉,敗下陣來。 “辯不過就洗洗睡吧,別打擾我參禪了。小小年紀,哪來那么多煩惱……”法海搖搖頭。 聽到法海的話,法二一陣沉默,沒過多久,又抬起了頭,鼓起勇氣問道,“師兄,我長得這么丑,你說她會不會嫌棄我?” “會!” 法海聞言,毫不留情的打擊道。他算發現了,如果不讓法二絕了心思,他這幾天就別想再靜下心來參禪修持。 “師兄,你也太直接了吧,照你這么說,我干脆死了算了!”法二氣悶道。 “死有什么用?此生丑,來生就會不丑嗎?想開點兒吧!” 法海微微一頓,不無開解道,“所謂,好花都讓豬拱了。你看看這些天上山來的香客,又有幾對是美女配俊男的?所以說,男人的價值不在于是美是丑,而在于泡妞的招數強大與否?!?/br> 法二聞言,頓時眼睛一亮,來了精神,一骨碌起身跳到法海身前,哈著腰一臉諂媚的說道,“懇請師兄教我幾招!” 法海聞言一愣,眼眸一轉,突然笑道,“我幼年曾于京城習得兩門絕學,一門叫做三死大法,一門稱做三浪真言,乃是當世無上妙法,依法而為,當朝公主亦可泡得。你可要學?” “要學要學……”法二一臉虔誠,小雞食米般點頭道。 “要學哪個?” “三死這東西聽著太嚇人,還是三浪聽著有內涵,就學三浪真言!|” 法海點了點頭,“好,師父禪房書櫥左下角有一本《小乘搬運法》,你給我偷偷拿來,我即教你三浪真言第一式?!?/br> “那本《小乘搬運法》不是咱們寺內筑基的法術嗎?這么普通的東西,師兄你直接去找師父要不就得了?”法二奇道。 “想學就別問那么多?!狈êR缓?。 “我馬上去偷!” …… 《小乘搬運法》是大林弟子踏入長生秘境后必修課目之一。所謂小乘搬運法,就是一門運用念力的基本法門,修成之后能夠隔空攝物、驅念御器,煉至高深處,甚至能夠將念力實質化,聚念成力,殺人于無形。 小乘搬運法只不過是十品法訣,在大林寺的確算不上稀罕物。不過法海也有法海的煩惱,他若直接去找無渡禪師討要,一但無渡禪師起疑,他就無法解釋了。 法海也清楚,他成就后天靈體這件事無法永遠隱瞞下去,早晚都會讓無渡禪師知道,不過,對現在的他來說卻是能拖一天是一天,好有時間琢磨出能夠自圓其說的辦法。 打發走法二,法海面對空壁,凝神靜氣,默默運轉達摩壁觀法,心神再次進入了識海。 “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是無非,無住無往,坦然寂靜,即是長生?!?/br> 一片蒼茫無際的星空之中,法海的本命法相淡定佛正在閉目枯坐,法海的心神一進入識海,瞬間就和淡定佛合而為一。 須臾,淡定佛驀然睜開雙眼,起身化作一道金色光線,杳杳飛向了星空深處。 修佛者的識海又稱作苦海,是心的體現,經歷不同的修佛者識海也不盡相同,有的如同四壁,有的卻無邊無際,自成一方世界。 識海本是一片虛空,但法海的識海之內卻是星光點點,概因人的一天,只要有思想存在,就會衍生出色、聲、香、味、觸、法,喜、怒、哀、懼、愛、惡、欲等無數念頭,這些念頭有大有小,有強有弱,統稱為雜念。 少林寺祖師神秀上師曾曰過: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這短短二十個字,可謂道盡了修佛的真諦。 修佛者的修行就是要滌清雜念、還原本心。在修佛者看來,雜念就是念力的源頭之一,每一絲雜念上都蘊含著一定的念力,修佛者的修行就是利用本命法相吸收雜念,并將其中蘊含的念力化為自身的法力,進而壯大本命法相,待修成舍利,就可以更進一步,天人合一,以舍利子來吸收天地靈氣繼續修煉。 修佛者認為,修為越高,力量越強,權利越大,則心中雜念則就越多。所以,越是修行高深者,越要做到時時勤拂拭,保持心如明鏡的狀態,這也是為什么高僧動不動就喜歡坐禪的原因。 佛家修煉,大抵如此。至于云林寺祖師濟顛上師提出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句,卻是打破常理的存在,遠不是一般人能夠參照修行的。 濟顛上師本名叫做神濟,和大林神光、少林神秀兩位祖師師出同門,本是一大字不識的火工頭陀,就是因為提出了這句偕語才得到達摩祖師青睞收為關門弟子,賜名神濟,欲傳衣缽。不想,達摩祖師只履西歸后卻被神秀妒恨,借故將其逐出了師門,才另起爐灶開辟了云林寺一脈,并自號濟顛,弘化天下。由于其兩易其名,卻都含一個濟字,所以人稱濟公。 濟公嬉笑怒罵皆為佛法,乃是悟性如同妖孽一般的存在,他的修行之法根本就不適合推廣。所以,當今禪林心宗修佛者,大多都是依照神秀上師的理念修行,因此,少林寺才被譽為禪林正宗。 略過心宗三大祖師之間的恩恩怨怨不提,單說法海,指揮著體內的淡定佛飛快的掠過星空,達摩壁觀法運轉下,這兩天衍生出來的雜念化作點點星光,萬流歸宗般被攝入體內。 天下萬念歸吾身! 佛陀法相就是非同一般,普通修佛者需要一夜靜坐方能滌清的雜念,僅僅幾個呼吸間,就被掃蕩一空,當淡定佛停身靜坐時,除了云團一般的四十年法力,識海之內已經變得一片虛無,除卻隱藏起來的心魔夜叉,再無半點雜念。 而此時,吸收了無窮雜念的淡定佛身上已然變得星光璀璨,高坐虛空,真如亙古不動的上古佛陀一般奪目生輝,難以逼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