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人才盡出(2)
“嗯哼!” 戰晨道:“從未聽說過有出生后一聲不哭的孩子呢!” 書澈憂心了,“這,孩子不會……”他不敢想下去。 “別亂思亂想,孩子健康著呢,該吃就吃,該睡就睡,渴不著餓不著的,不聲不吭,長大了肯定是個陰險的悶葫蘆!” 高洛等人垂目,我們什么都沒聽見!什么都沒聽見!我們聾了! 書澈氣道:“皇上怎么能這么說我們的孩子?她可是皇女,才剛出生呢!” 勢擎天見自己的鳳君真生氣了,忙投降認錯,“朕說錯了!不氣不氣!咱的孩子那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書澈這才滿意了,可為什么這話聽著還是有點怪怪的? 戰晨終于憋不住噗地一聲就笑出了聲。 高洛等人低頭悶笑,快把臉埋到衣領里去了。 一回身,發現戰將軍等人還跪在地上,“快起來吧!” “謝皇上!” “把馬匹分別安置,死馬殘馬分出一半都泡制出來留著以后烹制給軍士們吃。十萬人的新兵軍隊及青城原備軍全部留給你,另外再征民而用,由青城城主斛精及郁遷等人協助你,漠國的建設就交給你們了,朕會在全國發動更多的種田墾殖能手百姓前來定居?!?/br> “是!” 京都朝廷接到皇令,工部立即從人才儲備庫中挑選、派遣幾位筑城大能到青城協助戰將軍建筑新城。 勢國一年比一年強大,隱有統一天下之勢,一直覺得無自己用武之地的各行大能們全部在朝廷的號召及封官賜爵、真正重視人才的實際行動下,奔向京都,聚攏在這個凰氣盛發之地,以圖能嶄露頭角,將自己所學所知用在實處。如今,建筑業的大能們等來了自己的春天! 使者帶著南大師等一行人趕往青城,風塵仆仆到達時見皇上竟然于城門外迎接,俱是激動于皇上的禮賢下士,欲跪下行禮,勢擎天一步跨去扶住年齡最高的南大師,“無需多禮,一路車馬勞頓,大師們都辛苦了!你們來了,朕很高興,大家先洗去一身灰塵用餐休息后咱們再好好議事?!?/br> “皇上,我們不妨事?!?/br> “南大師,尤其是您老,一定要休息好,才有精力把這里建設好,身體疲憊,智慧可就躲著不出來了!朕還依仗您和各位呢!” 眾人會心而笑,“謝皇上器重!” “哪要謝朕,應該朕謝你們為勢國出山入世,你們一出馬,一個頂倆!” 南大師與勢擎天并排而行,幾人說說笑笑,渾身的疲憊都不覺得了。 幾人知道皇上同她們會談后就回京,便沒怎么休息就齊聚了。勢擎天就知道是這樣,所以當她們來求見時,等待她們的是一桌豐盛的菜肴,皇上及鳳君、皇貴君、戰將軍等都在。 幾人忙行禮,勢擎天扶起她們,“就知道你們報國心切,但也得先吃飯不是,等吃過飯咱們再議?!?/br> 幾人只好從命,事實上她們也確實餓了,路上也沒有吃過像樣的正常飯?;蕦m中權力最集中的三人陪著她們吃飯,這飯吃得既最有滋味也最拘束。 “你們在家里怎么吃,在這兒怎么吃,不必拘束,朕常在軍中與戰場,沒有那么多規矩,你們若再拘束,朕只能請兩位后君離開不再陪你們了?!?/br> “臣等不敢!”幾人感動,便放開了些,多多吃菜。 勢擎天這才滿意,快到結束時,才問道:“各位大師覺得新建之城該如何規劃?” 南大師道:“回皇上,臣認為,首先最重要的選址?;噬弦幌蛑匾曑娛?,那我們的新城就按軍事需求來筑。城址不可選在地勢低洼和易于積水的地方,只有地勢稍高,用水充足,不易干旱,易守難攻之地,才是最理想的筑城處所?!?/br> 勢擎天點頭微笑:“南大師說得好!” 皇上這一鼓勵,她們便更加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研究心得了。 “臣認為我們要先考察此處所有的地理地勢,再對城址進行選擇,無論是筑在平原還是山上,都要有良好的地理環境,若是起伏的山巒,城池要據險可守;若是廣闊的平原和縱橫的河流,要有適宜的氣候、生產、生活和交通條件?!?/br> “嗯,建大師說得極是!”勢擎天在每個人發過言后都給予回應。 “城池的布局也要合理,建筑時要考慮整體布局,使其排列有序,錯落有致……” 聊著聊著,大家越談越興奮,見眾人都吃飽、情緒都被調動起來,勢擎天便令人撤下碟碗清理干凈桌子,備上筆墨紙硯,大家一邊在紙上畫圖表達自己的建筑思想,一邊熱烈討論,帝與臣圍成一圈,沒有了尊卑之分的界線。 見大家都說完將無可表述時,勢擎天才最后作了總結:“各位大師果然都是一代名師,都有創新之舉。朕也有自己的一些小想法,望這位大師指教,若有不對之處,就當朕沒說可好?” 神采飛揚的眾人立即回應道:“皇上盡管說!” “朕將各位的意思牢記在心并作了總結,那現在朕就來說一說城池的建筑標準,戰將軍用筆記下?!?/br> “是!” “收復的漠國更名為北原州,境內自然也要分出郡和縣。上等州的城墻周長設定在4500米至5000米之間;中等州和郡城城墻周長定在3000米左右;縣城城墻按縣城的大小規模,周長定在1000米至2500米左右。當然這個數字只是參考和依據,不可能那么準確,定得那么死,無人能做到。眾大師覺得呢?” 南大師道:“臣贊同?!?/br> 其她人也贊同。 勢擎天又道:“理大師和南大師剛才說的每城設護城河及加設一道城墻定要施行,離城20至30步處開挖人工護城壕,壕溝的寬度在50米至150米之間,視需要決定。平時河上架壕橋或吊橋,便于通行,戰時或夜間將橋撤去或吊起,阻敵于河外。增設的城墻稱為羊馬墻,筑于護城河的內岸,離城墻10步,在正對壕橋處開設一個門,便于人馬通行。這道城墻就做為防護墻,守軍可依托此墻阻止敵軍沖地護城河,又能殺傷攻城之敵、阻敵進攻。防護墻是筑于城門兩側的一段距離內還是圍城而筑,各位大師視需要而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