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擎天登基(1)
新任禁衛軍統領杜遷和副統領耿橋、厚松帶領禁衛軍做整個皇宮的安防布置,為了保證登基的順利進行,勢擎天將銀甲軍調了兩千入宮由杜遷調遣,除了派去丞相府的幾位,其余的銀甲軍都派往四大宮門和皇城城門,另有一小批穿便衣化裝成平民于皇宮外京都中心區四處巡邏,檢視異常。 魅國撤軍,戰將軍接旨回朝參加新皇登基盛典。 九月初九,新皇勢擎天登基的日子,天氣晴好。勢擎天很早就被肖嬤嬤喚醒,在宮廝的服侍下,穿上了繡著沖天飛凰的黃色新凰袍,凰,即皇,至高至大之意,皇權的象征。前面兩凰,后身兩凰,雙袖各一凰,領口兩側各一凰,加之皇帝本身就為一凰,共九凰,寓意九天飛凰;凰袍下擺處繡著高山河流,寓意一統江山。 當蔽膝上身時,勢擎天是真想把這長條形、最下方為圓鏟形、比圍裙窄又比圍裙長的東西撤了,跟塊遮羞布似的。但想想這么重大的場合,母皇已經妥協不少,還是忍下了。 稱為“冕冠”的帽子中間通過兩側的孔插著根玉簪,與發髻拴結在一起。冕冠兩上側各有一只金色飛凰;長形冕板的前后檐上各垂著九串由彩色絲線相貫的名曰“冕旒”的五色珠玉,額中的火紅焰凰圖騰在珠玉簾后若隱若現。 各代帝王的冕冠上都是前后各十二串珠玉,也就是玉制流蘇,珠玉由朱、白、蒼、黃、玄五色組成,偏到了勢擎天這里,楞是改成了九串,珠玉改成了紅、白、黃三種,美其名曰前后各九,九九歸一,勢賾聽了有理,正合預言,便不顧群臣反對同意了。其實勢擎天就是覺得太多了沉得慌,而且擋視線。冕旒的目的是“蔽明”,意思是王者視物觀物不可察察為明,也就是說身為領袖要洞察大體而包容細小的瑕疵。勢擎天心想,擋住我的視線讓我視物不清識人不清還差不多。 登基儀式與現世古代并不相同,相對來說要簡單一些。先由禮部官員去太廟告祖,吉時一到,贊禮官開始高唱:“鳴鐘!”因為年有十二個月,故鳴鐘十二次,皇家寺廟和勢國各地名寺大廟都早已接到通知,在同一時辰準時齊鳴鐘,于是,勢國所有老百姓便都知道新皇今日登基了。 贊禮官再次唱禮后,勢擎天便進入通天殿。前后殿之間的空地上有一座祭壇,因為凰王要與天地神靈交流,所以必須設在能看見天空和大地的空地上。了解過這一歷史的勢擎天知道,這一儀式,其實就是展現君權神授思想,顯示天女的神圣權威。但她如今也必須這樣做,以穩固她的地位和江山。 踏上臺階一步步上了祭壇,在擺好水果美食的玉案前三跪九拜后向天地敬酒,名告天地。與天地神靈溝通一刻鐘后,勢擎天便只身入通天殿后面的神殿,這時不許任何人跟隨。燃香入爐,念念有詞,最后終于看到了她一直感到好奇的神秘墻面,她看后想了許久也想不出這封閉的密室里為何會現出這樣的影像,沒有投影儀,也沒有陽光或月光,殿頂沒有亮瓦,墻面沒有墻洞,連個老鼠洞都找不到……她百思不得其解。 看到下一代女皇其實就是胎記的圖騰圖案時,她忍不住撲哧笑出聲來,想起這是莊嚴圣地,隨即努力緊抿唇角。將來她的皇女中將有一個身上長著那樣的……么?不知道會長在哪里……